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留学出国 > 独家连载:《北大第四年--六个女生这样走过》 > 正文

飞不到大洋彼岸了吗?--冥冥之中的归宿

http://www.sina.com.cn 2003/03/31 21:11  新浪教育

  从寄出第一份申请材料,放出我的第一个梦到现在,整整五个多月了;从寄出最后一份材料至今天,也有九九八十一天了。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仍旧没有什么振奋人心的消息。难道这一路走过,却走不出亚欧大陆,一心想飞却飞不到大洋彼岸了吗?

  作者:蓝田日暖

  说到大学生出国,特别是中国的某些著名高校的学子大部分会很自然的把美国作为飞跃的目的地。选择美国的原因太多了,美国雄厚的经济实力,一流的科研能力和设备,丰厚的奖学金等等都吸引了无数华夏精英源源不断的踏上美利坚的土地。申美国,去美国,拿美国的PhD,这种理念几乎是自然而然生出来的。然而美国真的是最好的选择吗?

  不是我因为我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说到美国是最优的选择必须要加上一系列的前提假定。现在姑且不去套路这些假定究竟是什么,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每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特性的个体就是这些前提本身。换句话说,每个人自身的条件和个人的偏好决定了什么是适合他的。所以,当我们选择的时候,我们选择适合的,适合的就是最好的。真正的问题来了,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呢?

  且听听我自己对于出国的考虑,出国选择的考虑吧。

  一、出国,想清楚了吗?

  出国,可以是一个简单的信念,也可以是父母的意志,也可以是综合考虑后的一次投资决策。

  (一)单纯而充实的懵懂

  在井底的感觉总是很充实的,就在一种平淡的充实和无知的理想的状态之下。

  上大学前,那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中学时代,总是争强好胜,不甘人后,争取在每次考试中击败年级中的每一个"高手",取得并坚守年级第一的宝座,就是我的生活的唯一信念了,从来没想过自己将来到底要干什么。像大多数十几岁的孩子一样,除了两点一线的学习,生活中所剩的就是间或迸出的几许梦想甚或妄想,没有太多的实实在在地规划,也没有急功近利的算计。幼稚的我只是简简单单的把什么都理想化了。关于出国留学,在我上中学的时候只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介有所了解;至于大洋彼岸的生活,《北京人在纽约》和曾经访美的老师的描述就是我最感性的认识了。当时,周围的同学也有极个别的出国分子,记得上初中的时候,有一个W君入学时间不长就去新加坡留学了,后来知道是家里的特殊背景所决定的。

  出身布衣,自然要事事靠自己的努力了。顺利考上国内的知名学府就是我能看到的那一块天。在井底的感觉总是很充实的,就在一种平淡的充实和无知的理想的状态之下,我在高中实现了当时最大的梦想:上北大,伴着初升的朝阳坐在未名湖边的长椅上翻阅我喜欢的书籍。

  现在想来,中学时代的生活真的很值得回忆;然而人总是要成长的,总是要经历的。父母们总是说,看着孩子们蹿得比自己还高了,上了中学又上了大学了,方才发觉自己老了;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看到父母青丝变白发时,发觉到我们周围的同学在谈论工作,爱情的时候,发现自己在长大呢?长大的标志之一便是有了自己的独立的想法。

  (二)开始算计自己的未来

  其实,凡事不必刻意,时候到了经历自然就要来找你;你不得不去面对。但这之前如果有充分的准备,自然更好。

  我只能很遗憾地说,在昌平校区的"高四"生活对整个大学生活的影响很大。如果我的北大第一年在北大而不是昌平,今天的我和我们可能很不一样。大学,没有了开放的学术氛围,活跃的学生生活,各个年级各个学科的学子的交流,便捷的连通外部世界的信息渠道,还可以算得上是大学吗?所以,当我真正觉得自己是北大人,并且享受到北大学生该享有的各种待遇(生活和学习上的)的时候,我已不再是freshman了。出入燕园的我和那些大一新生没有太多的差别。不过,因为毕竟已经对自己的专业有所了解,在时间上也已经虚度了整个本科的四分之一,再加上到了本部之后与高年级同学的接触,我在大二,特别是下半学期的时候,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说是考虑,事实上也没那么正式,偶尔自己会多想一点,却发现小脑袋怎么也想不清楚,徒增烦恼。这个时期,同学间特别是我们寝室卧谈的话题也比较多地涉及到了今后的选择。

  其实,凡事不必刻意,时候到了经历自然就要来找你;你不得不去面对。但这之前如果有充分的准备,自然更好。而我属于准备不太充分的人,不过最后倒也还来得及。但是我真诚地希望,在我之后的人不要走我的弯路。

  (三)思维与行为

  往往事物的一开始就是需要一点点冲动,从无到有,此后或风风雨雨将之摧毁,或阳光雨露助其成长。

  有了一点想走出去看的想法大概是在大二的下学期吧。但是还不太清晰。我是一个比较偏好变化,渴望新鲜事物的人,所以对今后可能的海外留学生活,我充满了好奇。于是我给自己的理由是:趁年轻,出去看看,经历一番。这样的想法其实是很不成熟的。但往往事物的一开始就是需要一点点冲动,从无到有,此后或风风雨雨将之摧毁,或阳光雨露助其成长,究竟发展到什么样子就要看破土而出之后的变化和反应了。

  起初,我给自己的理由是:

  一,年轻需要锻炼,从生活到学业,甚至是从肉体到精神上全面的锻炼。在国内就得不到锻炼了吗?国内的环境还是太熟悉了,我需要新的环境去发掘新的自己。对于出国后所面临的困难我那时候就有所准备了,主要是心理上的;应该说这样的困难在起初考虑是否出国时就必须想到。未来的困难,在我看来就象画图透视中"近大远小"一样,它离你还有一段距离时,单单想象一下觉得自己没有问题,甚至越想会越热血沸腾;但我现在唯恐想得不够,到了真正需要面对的那一天,困难在面前了异常强大起来。

  二,关于真实的留学生活我现在没有发言权,不过相信对出国留学有兴趣的同学或多或少的都有所了解。希望我们做决定的时候,不要一直冲动下去,冷静地想一想:在举目无亲的异国他乡,你能自己独立的生活吗?没有了父母的照顾,没有一个可以倾诉的朋友,也暂时地失去了一份情感的寄托,你能够忍受这孤独寂寞吗?这样的问题仅是可能遭遇到的一部分。学业和生活的压力的双重叠加会比在国内严重得多。

  三,北大给了我起飞的平台。每年有很大比例的毕业生选择出国。我不一定会成为分子的一部分,但是却不妨一试吧。学校既然给了我这样的眼界,也从知识上让我有了比较好的准备,如果在这样的平台上不努力滑翔冲上云霄三万英尺一览别样风景总觉得有点遗憾。所以,客观上我希望能够好好利用现有的条件爬升到新的高度。

  我的思维在当时仅仅运行到了这一步,其实也没有最后的决定。这仍然是不成熟的想法。但是后来经历的一些事情加速了出国的脚步,使思考更成熟。我的"阳光雨露"是何方神圣呢?

  由于受到了四级考试的打击--以0.5分之差没得到优秀--我决心给英语学习增添新动力。于是五一长假回来后匆匆报名托福考试,因为报得晚了只报到次年一月份的考试。好在报上了,时间定了,钱也交了,这样的压力之下肯定要好好准备一下了。于是我也赶了个时髦,慕名而去某著名培训学校。整整一暑假托福班的学习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此外对于出国考试有了更为感性的认识,因为班上大部分人都是坚定的飞跃一族,老师除了授业解惑也对出国留学的方方面面有所介绍--我考托福的目的也开始发生了质变,考一个高分,为了飞跃。这段经历促使我坚定出国留学的信念。

  另一方面,对专业知识的追求让我有一种出去看看的强烈愿望。所谓的"西方经济学"在西方人那里究竟是怎么学的,从内容到方法国内外的研究究竟有多大差异?除去好奇,我也深感现有的知识极度贫乏,没有更高级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于现实的许多问题就很无奈。当然书读得多了也未必能看得清楚,但自己对现状觉得很不满意,补充新能量显得很必要。玉米粥喝了二十年了,想尝尝牛奶的滋味,据说后者营养价值更高。

  这样,不知不觉之中已经踏上了飞跃之路。

  (四)初次痛苦的选择--保研VS出国

  2003年10月,面临了人生第一次最严肃的选择。北大读研?申请出国?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何去何从?

  准备出国一路拼杀,转眼走到了大四的第一学期,眼看到了寄送申请材料的时候了,不想半路上杀出一个程咬金。保送北大本系读研的机会落到了我的头上。考虑到近年来出国的形势和未来的趋势,似乎现在国内读研也是一个很有诱惑力的选择。

  现在看,这次选择当然没有任何悬念了。但选择本身是有意义的过程,特别是如今回忆起来。关于此类选择的问题容我以后细细道来。

  新浪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 【出国通途论坛】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