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们,成才的“捷径”是什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04/01 15:19 新浪教育 | ||
发现潜能,确定目标,等于迈上成功的起点 即将走向大学校门的高中生,你想过自己如何成才了吗?有没有“捷径”可走?无论是以优异成绩进入了名牌大学,还是以差强人意的分数在接受一般大学的教育。这一切都是过去,不能决定未来的路该是怎样的。 任何一个人在开始迈向成功之前,应先问自己一个问题:你的目标是什么? 传统观念认为,以全优成绩考入名牌大学,或是生于富豪名门的孩子,才有望成为百万富翁。但是,美国学者斯坦利的研究却发现,美国的百万富翁大多不符合上述条件。斯坦利详细查阅了1300位成功人士的家庭和个人背景,结果发现他们在中小学的平均成绩一般,不足以入读一流大学,而在大学的表现亦平平无奇,多数更被视为天赋不足,难以成功。那么,百万富翁成功的“诀窍”是什么?斯坦利说,他们依赖的不是天赋,而是选择了最适合自己能力的事业。他们不一定特别聪明,但胜在务实和创新,认准一个目标锲而不舍,尽一己之力但绝不冒无谓之险。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往往不是旁人所及。 设立明确的目标,是所有成功的出发点,那些98%的人之所以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他们从来都没有设立明确的目标,并且也从来没有踏出他们的第一步。 “成功学”的奠基人卡内基,他所教诲的第一个成功原则,就是要明确目标。他原本是一家钢铁厂的工人,但他凭着以制造及销售比其他同行更高品质的钢铁为明确的目标,而成为全国最富的人之一,并且有能力在全美国小城镇中捐盖图书馆。 明确目标的意义在于以下几点: 其一它使你的行动更具有方向性,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你明确了自己要成为一个文学家,或小说作家,你就应该全部精力用在这个领域上,不必等到大学中文系毕业,拿到了文凭后,才开始动手创作。如果你明确想设计一项发明,为什么非要学完所有大学规定的物理学或高等数学课程呢? 其二它使你更容易抓住机会。都知道机会是给予那些有准备的人的,的确。明确你要做什么,你就会对眼前相关的机会有高度的警觉性。 其三使你更具有决断力。成功的人能迅速做出决定,并且不会经常变更,原因就在于他有明确的目标;而失败的人做决定时往往很慢,且经常变更决定的内容,原因就在于没有明确的目标。 明确目标不只是一个愿望而已,必须形成一股强烈的内在动力。 然而,目前高中生或大学生普遍缺少明确的目标,尤其在选择大学专业方面,就已经表现了出来。从选择专业的种种误区中,可以看出,他们明显地不知道该确定怎样的目标,不清楚自己最想做什么?最能做什么?或最适合什么?一句话,不了解自己的潜能和优势。因此外在因素左右着他们,短视行为时有发生。有句谚语说得好: “如果你只想种植几天,就种花; 如果你只想种植几年,就种树; 如果你想流传千秋万世,就种植观念!” 要设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并且能够坚信它,就必须发自内心地去思考一些观念的东西,尤其是充分地认识你自己的另一面——宝贵的发展潜能。 中学成绩不理想,今后的道路很宽广 ——通往大学的六大途径 如何看待自己的中学成绩,这是个很严肃,又很宽泛的话题。许多学生和家长都错误地认为,如果中学成绩不理想或很差,将来很难有所作为。甚至很多学生在中学非常刻苦,然而和同学相比,学习成绩却又差一大截,心理不免产生很大的压抑和自卑。难道中学成绩就决定了自己未来的成就? 我们要正确认识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中学阶段的学科考核是否考察了一个人的全部能力,有多大程度上预测了一个人的未来成就?第二,为什么你的学业成绩比别人低,是否影响到你进一步的大学学习? 第一个问题前文已经有了部分解释。概括地说,中学阶段的成绩没有考察一个人的所有能力,仅仅只考察了一部分能力,主要是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这一部分的能力考核也没有完全做到。比如我们常看到,作文比较好的同学,他的语文成绩并不是很高;语文成绩好,也不一定他的语言运用能力强,也许是书面能力很强,而演讲能力却很低。中学只是考核了这一部分能力,而其它能力,如人际沟通能力、领导管理能力、自我认识能力、创造想象能力、形态知觉能力却很少涉及。还有人的“情商”,如自我控制能力、抗挫折能力等更很少考核。因此,中学成绩很难预测一个人的未来成就。 但是有些家长和老师却不认这个理,他们认为考上重点中学,考上大学才是实实在在的,才是“硬道理”,其它道理都没用,以至于本来在某方面很有潜力发展的学生,受到这些错误观念的影响,很早就放弃了学业,造成了“两极”倾向,有希望考上大学的学生,拼命地学习,无望的学生干脆不学。家长着急,老师无奈,而根本原因却往往在他们自己:成才的观念太狭隘。 第二个问题涉及到一个人的能力表现方面和发展阶段不同的问题。上文提到一个人可能有很多方面的能力,但优势不同。有的人学习音乐非常快,可能接受数学知识慢一些;有的人动手能力非常强,能够设计出很出色的飞机模型,而让他解决一道较深的物理题目却很费劲。当然,另一方面可能努力程度有很大不同。其次,有的同学,在小学或中学就表现出了某方面的较高的天赋,而有的同学到了大学似乎才“开窍”。这一切都表明影响中学成绩的因素很多。事实上,每个人的发展潜力都很大,都有能力接受大学进一步的学习,只是选择方面不同,层次不同,而最终的成功却取决于你的选择和努力。 其实,我们国家的中小学课程在世界上最难,超出了很多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此也压抑了许多学生潜能的发展。不久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在武汉谈论中外基础教育时说,目前中国中小学的理科教材深而窄,难度应为世界第一,小学数学课本深度高出外国两个年级,而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却远远落后于欧美。我国教科书难度大及应试教育的高压,使学生厌倦学校。在教育部对1.6万名中小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孩子们多填写“不喜欢学校生活”。90%以上的初中生睡眠不足,没有时间干自己爱干的事,随着年级的升高,许多学生完全成为升学机器。而调查对教科书的评价是:只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忽略了学生人格的发展、品德及价值观的培养。对教育过程的调查显示,中国学生是接受性的:仅小学低年级学生还有一点开放性、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作业。朱慕菊说,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已不能适应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国家将围绕提高国民素质这一总体要求,进行以课程、教材为核心的改革。 按照这种看法,我国的中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世界上也当属第一。然而从实际创造发明和成人后取得的成就来看,却不如其他国家,这又一次说明,单凭目前的考试成绩不能预测未来的成就。 向家长、教师和学生讲这些道理,无非就是要说明,考上大学未必就能成才,考不上大学未必就不能成才。关键在于是否在今后的学习中,按照自己的潜能和优势发展,扬长避短,坚定目标和信心! 因此对于家长和参加高考的考生来说,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并不是所有考生都能如愿以偿。如果不想担负重读一次的费用及浪费宝贵的一年时间,我们要奉劝一句,脚下有路,通往大学的途径非常宽广。在这里我们提供如下思路仅供参考。 (1)上对考分要求较低的民办大学。这类大学师资、设备基本上是过关的,尤其所开设的专业,实用性较强,不妨可以考虑。民办高校现在全国共有40多所学历文凭考试试点学校。民办高校由于办学背景、软硬件条件和获取文凭的类别不同而各有特点。绝大多数民办高校没有图书馆和大型操场,其教学管理只能选择较为严格、类似于中学的封闭式管理模式,学习自觉性差的可考虑选择这样的学校。少数民办高校采用宽松的管理方式,这时学生的自觉性就是关键了。 (2)上全日制的广播电视大学。现在全省各地都设有广播电视大学,其远程同步教学水平也日益提高且国家承认学历。对于考分较低的考生来说无疑是个福音。 (3)参加全国成人高等考试教育。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现在从规模及质量上均有了较大的提高,且各地区各种类型的教学点十分普遍,已开设专业的实用性也较强,很多有志青年都是从那里获得了知识的力量,而后在社会上干成一番事业的。成人高考每年3月报名,5月考试,凡19周岁以上高中水平的人都可以报考。成人高考分大专和大本两个层次,大专考语文、数学、政治、历史、地理5门,大本加考一门外语。一般大专学习3年,大本学习5年。 (4)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一种比较自由的学习方式,只要通过一定量的科目测试就可以取得文凭证书。每年参加几门考试,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 (5)网络大学是去年出现的新生事物,凡设有研究生院的大学都可以开设网络大学,学生可上网注册入学。学习结束测试合格者就可以获得大学颁发的学历文凭。 (6)参加各类职业技术培训,提早进入就业市场。其实中国目前最紧缺的人才是各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如果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一门较过硬的职业技术培训,以此为武器,走向就业市场,也许在若干年后你会令你上大学的同伴另眼相看。 一句话:高考无门,脚下有路,在市场经济日益成熟的今天,我们相信任何一个有志青年,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最后定会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落榜生,你的人生没有“落榜” 每年高考都揪动着400万左右的家长和考生,因为受招生名额的限制,当有200多万人进入大学深造时。却还有180多万高中毕业生不能继续大学教育,成为人们常说的“高考落榜生”。 高考落榜是一些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一次挫折。但是,人们将目光从高考投向更广阔的社会空间便会发现,伴随着社会的进步,高考已从人才成长的独木桥演变为一个人生的驿站。大学文凭由干部“身份证”演变为一种就业资格。 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高校实行“统一招生,免费入学,统一分配”政策,能考上大学对农村孩子来说大有一步登天的感觉,是得到干部身份,进入机关工作的“介绍信”,考上大学便获得了干部的“身份证”。 1988年广东省所属院校实施收费上学,毕业后推荐就业、择优录取的办法。次年,国家教委正式提出高等院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到1997年,改变了由国家“包分配”、“包学费”的局面,从一定范围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到逐步实行建立人才市场、毕业自主择业。2000年1月,教育部发出通知,力争在一两年内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毕业生就业制度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尽快建立“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新机制,并将毕业生派遣报到证改为就业报到证。 这些改革措施的推出,加上高校扩大招生,使落榜生的数量逐步减少,如四川省1997年文理两科的录取比分别为4:1和6:1,而2000年的平均录取比例达到2:1。在上海、北京等地,2000年的高考录取比例都已超过70%。高考落榜生的队伍越来越小。一考定终身的局面在逐步改变。社会继续教育拓宽了受教育的路径。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前来咨询者络绎不绝。副院长孙川告诉记者,这所学院是适应人们不断更新知识,接受再教育的迫切要求,于1988年成立的。10年时间为国家培养了近两万名毕业生,目前在校攻读学历的就有8000多人,在校生已接近北京师范大学本部。这个学院开设了成人高考辅导班、高教自考助学考试辅导班。今年新开设的网络教育计划在全国设立8至10个教学点,招生2000多人。在我国,电大、夜大、函授大学、网络大学、成人自学考试等多种教学形式已构成高等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使大批落榜生和在职职工得以重新走进学校。其宽进严出的就读办法,走读、住读、脱产、半脱产、函授等多种教学形式,给正规的大学教育提供了许多新的借鉴,反过来促进现行教育体制的改革。比如1980年开始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到目前累计报名考生数千万人次,在籍考生610万人,开考专业425种,累计本专科毕业生达280万人。光是北京10年来就有291万人参考,其中今年的参考生达21万多人,使大批落榜生圆了大学梦。 在上海,政府为落榜生构筑的教育“立交桥”逐步拓宽,为市民提供了多种受高等教育的机会:24所民办大学、进修学院和社区学院已经教育部批准试行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18所高校开设了54个本专科专业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视大学举办的高等教育“注册视听生”将招收本专科学生2万余人,明年的春季高考还将有一些高校陆续招收新生,落榜考生只需复习半年,即可再次参考高校招生考试。凡通过这种考试取得毕业证书者,国家承认其大学专科学历。落榜生失去了在传统大学就读的机会,但却在社会继续教育中得到了更广泛的教育选择。健康成才需要破除“唯考是举”的观念 北京的一项调查发现,在回答为什么上大学时,有51.7%的学生回答“找更好的工作”,有34.4%的学生回答“获得文凭”。教育部的一份调查也发现,中学生面临的最大压力不是学习本身,而是家长期望值过高、升学以及考试分数排名的压力。这些现象表明,我们的教育实践,在一定意义上偏离了传播知识和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宗旨。 在现代社会,拥有专业知识和文凭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过分强调文凭和毕业证这类外在的东西,则会出现另一种倾向,即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和体育的全面发展,重视技能培养而忽视良好的行为习惯及健全人格的再造。 教育专家指出,高考落榜只是失去了一次受教育的机会,而不是丧失成才的机会。社会已经从“唯文凭是举”逐步向“看能力用人”发展,我们的教育产业也在提供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本文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潜能研究所提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订新闻冲浪 关注重大事件 新浪万千新闻任你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