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名校硕士谈考研 > 正文

心智与知识有个约会

http://www.sina.com.cn 2003/04/25 13:49  新浪教育

  作者:暨南大学硕士 张庄林 欢迎网友投稿

  正是那种固执的对社会与人生的一次又一次的拷问,使我的心灵境界上升到了一种非常理性的高度,这都为我以后的知识板块的融合创造了条件。

  这种寻求知识与心智相融相通的方法一直贯穿在我的整个考研准备过程中,它促使我
在复习每一门功课时,一开始就要求自己与该门学科的知识系统处于一种平等对话的地位,而不仅仅是对该系统的一种膜拜与聆听。

  我在英语的阅读过程中,品尝到一种阅读汉语时所无法享受到的心智之乐。这使得我在一种别人看来非常枯燥的单词记忆、语法操作与阅读寻义中获得一种难以言说的语言享受。

  我是在一个被几十里重重叠叠的山头所包围着的乡村开始自己的考研旅程的。这个村子只有一条毛坯公路和一条时常必须穿过消水岩的小河来与外面的世界相联系。当时,由于我对外面世界的过于陌生以及信息方面的隔绝,考研目标有着极大的盲目性,考研只不过是一种潜藏在心灵深处的若隐若现的生命呼唤,只不过是个人心智在黑暗中的摸索与内在的本能要求。而对乡村生活的过于熟悉与厌倦,对农村工作效率低下的深恶痛绝,导致了我对乡村生活持一种完全的否定态度,这样一种态度又使得我能心无旁鹜地在考研的准备过程中建构一个理想的关于外面世界的乌托邦。当时的心态类似于我们今天常常提到的“汉唐盛世心态”,在对知识的汲取与演绎过程中,幻想着一种“回夷来朝”的盛况。“重重叠叠山历历可数,炽炽烈烈日兮兮欲抱”,这副我自己“妙手偶得之”的对联,正反映了这样一种心理状态。这样的一种心灵欲求淡化了把考研与人生前途联系起来的紧迫感、危机感以及那种狭隘的考研命运感。

  当然,将近两年的考研准备生活更多地是处在一种极度苦闷傍徨的状态过程中的,这好像和我上面表述的心影相随,好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正是这样一种两面性建构了一个乡村考研者的独特而真实的心路历程。

  自从我被分配到偏僻的乡村工作以后,我一直对外面的现代世界处于一种无知与欲知、渴求与排斥、希望与绝望、嫉妒与反思的痛苦的心灵挣扎过程中,外面世界那种生生不息的物质与精神的挤压,以及它对偏僻乡村富有诱惑的召唤,使我不能自持地处于一种认为世界、社会、人生“无可而无不可”的疯狂状况。这种思想上精神上的折磨让我重新审视身边的世界与社会。电视、报纸以及传闻中出现的每一件事,我都会苦苦地从宏大的社会结构中去追问它们产生的原因以及所造成的影响。正是那种固执的对社会与人生的一次又一次的拷问,使我的心灵境界上升到了一种非常理性的高度,这都为我以后的知识板块的融合创造了条件。

  在这种痛苦的心灵裂变过程中,有两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一个是“以塘当盆”的故事。我的一个现在就读于福建师范大学的同学,有一个时期无法在脸盆中洗脸。那狭小的、定形的、无生气的脸盆,对他那本已非常单调的心灵形成了强烈的刺激。而只为让那颗烦躁不安的心安静下来,每天早晨,他都走向自家屋后的池塘,在与自然的融合中寻求一种平衡。当他在屋后池塘里洗脸漱口时,也许那在清晨醒过来的有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的处于自然状况下的池塘,对他那焦躁的心灵是一种安慰。而差不多在同一时期,精神高度亢奋的我,也在演绎着一个“以河当缸”的故事。在每天只有几小时的睡眠状况下,我总是在“晓风残月”的清晨来到那“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杨柳岸边洗漱。当清凉的河水从自己的口中缓缓流出,当洗涤了口腔与心灵的、带着体温的河水流向山外时,我有一种无以言说的瞬间的心灵满足,也许是乡村那天然的环境能让我们很容易找到那种心灵与自然的契合吧!有一个时期,我们确实倾向于在自然的原初环境中去寻找心灵的慰藉与奋斗的力量,这也许就是古人常常说的“天人合一”现象吧!

  这样一种心理状况,对我的考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为一个只受过正规中师教育,又只有自考大专文化水平的我来说,考研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磨炼与记忆。

  我的考研是从一本时事政治开始的。时事政治内容的现实性与丰富性极大地满足了我那焦渴的心灵,同时也敲开了我那封闭的心灵之门。现实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问题,无疑是产生我当时心灵痛苦的重要原因,而书中所提示出的关于解决这些问题的带有真理性的原则、方法与理论,极大地开启了我的心智,并与我长久的对社会、人生、世界真理的苦苦追问融合在一起了。读书更多地是在解决自己长久以来苦苦思索而得不到结果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一种简单的机械的记忆和抽象的理解和运用。

  这种寻求知识与心智相融相通的方法一直贯穿在我的整个考研准备过程中,它促使我在复习每一门功课时,一开始就要求自己与该门学科的知识系统处于一种平等对话的地位,而不仅仅是对该系统的一种膜拜与聆听。

  英语的复习对一个只有初中英语水平的我来说是极其困难的,它让我时时发出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但我却以自己的汉语语感为参照,不断地揣摩作为一门语言存在的英语的种种完美与深刻之处,它那能开启人的心智的种种独特之处,从而使我在英语的阅读过程中,品尝到一种阅读汉语时所无法享受到的心智之乐。这使得我在一种别人看来非常枯燥的单词记忆、语法操作与阅读寻义中获得一种难以言说的语言享受。

  正是这种不断地寻求知识与心智的相通相融的方法,使我在临考前省出许多的麻烦与痛苦。当别人仍然处在茫茫的题海和记忆的迷雾之中时,我却可以轻松地选择一个个系统的专题进行研究和综合的思考。而临考之前固定的每天一试,对于我来说仅仅是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考材料和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科的考研是对你心智的丰富性、敏感性与成熟性的测试。因此,我想我的心路历程与准备方法,对于那种处在闭塞的环境而又没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基础的考研者,有着一定的启示与参照意义。故写此文以勉正在艰难的环境中苦苦挣扎的斗士们。(作者系暨南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98级硕士研究生)

  作者小传

  生于测水之源,童年时惟一的精神资源就是由自己漫无边际的幻想所创造出来的自己也说不清的“思想”,青年时不断地划过一个个城市的五光十色的时空,但忘不了的却是“乡人在大旱之后又把犁插进颗粒无收的土地。”

  本文选自桑磊主编的《中国名校硕士谈考研》丛书之《风雨考研路》,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任何媒体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特别推荐:新浪考研专栏--全面的考研资讯 贴心的备考辅导 丰富的复习资料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