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求职 就业指挥棒指到哪里打到哪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04/30 11:22 中国青年报 | ||
雷宇 姜凡 当前,就业难已是不争之实。大学生终将走向社会,人才的标准得由社会来评判,社会的要求就像一根指挥棒,指到哪里,毕业生就打到哪里。 “60分”申请重修忙 日前,武汉科技大学教务处下达了这样一个通知:“99级的学生,一至五学期的课程及格但分数不理想者也可以申请重修。”一时间,报名者如潮。 按校教育处规定,如果是第一次考试没有通过,补考及格,学籍管理中就记录;60分(补考),再重修后,虽会记录学生的重修过程,并保留所有的成绩,但学生毕业时将会以该门课程所考最高分数作为最终分数。 有的公司对毕业生的要求非常严格,明确要求大学期间不能有补考科目。那醒目的60分成了许多毕业生找工作时的隐痛。该校化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汪老师介绍,本院一位同学最近签了一家知名钢铁公司,公司的要求非常高,除了要求学生是党员、英语过四六级之外,还要求大学期间不能有补考的科目。而该生大一时有一门《机械制图》不及格,虽然补考及格了,但如果被发现,他就很危险了,所以现在正赶着重修。 重修的人群中还有一支特殊的队伍,那就是不少科目第一次考了六七十分的毕业生也纷纷前来报名。他们重修的原因只有一个:找工作时学习成绩是硬件,重修考个高分,就多了一分优势。 “就业关系到大学生以后的前途命运,如果只是因为学校不允许重修而影响一个学生的前途,那我们责任就大了。”该校教务处一位负责人说,“重修考试是和低年级学生一起考,这也保证了重修成绩的客观真实。” 60分万岁的观念在高校中正悄然改变。为修好一门课程,越来越多的同学主动泡图书馆,找资料,利用课间找老师答疑。毕业生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 一心一意务“证”业 “我将于今年3月赴上海参加JAVA(一种高级编程语言)及LINUX(操作系统)培训,并将于下半年参加其考试,在今年10月份将参加软考(全国软件资格水平考试)。为了不影响我在本校的学习,使自己能顺利拿到学位证,我希望休学一年,到明年再继续我在本校的学习,望院领导能予以批准。”近日,笔者在校教务科看到一张特殊的休学申请书。落款是校2000级电子工程专业付觅同学。 为考证,付觅选择了休学一年。 考证热在高校一直居高不下。一份调查表明,在一些大学里,已出现了一群“逃课族”,基础课逃课率在25%以上,专业课逃课率在40%左右,而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公共课的逃课率则大都在50%以上。大学生逃课都干什么去了?其中大多数人都是考证:有人在复习英语,有人在学习电脑知识,有人在准备司法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有人在准备公务员考试、海关报关员考试,有人忙于学开车拿驾照…… 一些公司和用人单位对各种证书的要求是高校考证热的主要原因。用人单位大多比较看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体现“综合素质”的当然就是各种证书了。 在武汉科大专场招聘会上,吉林炭素集团的招聘代表说:“我们来招人,一般就那么几分钟时间决定签约,根本没有时间细谈。我们看的就是硬件,也只可能是硬件,你说你英语专业学习很好,但专业四级都没过,我们怎么会招呢?” 这位招聘代表说,本来本科是我们招人的最低标准,但前几天在西北大学招人时,碰到一个学会计的专科生,注册会计师都考过了,我们立马拍板和他签约。 迈过经验这道槛 时下,用人单位给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筑起一道道“工作经验”的门槛,都希望使用现成的人才,拿来即用。于是,一些缺少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求职成功的可能性就减小了。为了弥补这一短处,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活动便日益多了起来。 江澜是武科大工商管理专业的大三学生,自去年3月到德国梅菲特工业集团驻武汉办事处实习以来,短短10个月,她已赚到1万多元,更重要的是,她“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江澜告诉笔者,虽然在实践中证明书本知识是很重要的,但是刚进公司时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应用。知识还是那些知识,但只有应用到实践中才能变成活生生的。实践出真知,现在是真正有切身体会了。 在和客户的一次商务谈判中,当对方听说江澜还是一个没有毕业的在校大学生,立马邀请她毕业后来公司工作。对方看中的就是她的工作经验。 有教育界人士指出,每个学生的专业学习成绩基本上差别不大,多一点别人没有的东西往往能在求职场上出奇制胜。而这比别人多一点的东西,就是实践经验。 专家提醒:理性迎合市场需求 “三个萝卜两个坑”,是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通讯就目前就业形势所做的比喻。有关专家估计,2003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在70%左右,也就是说在2003年将有64万名左右的大学毕业生离校时落实不了工作岗位,而到2004年这一数字将会达到75万。 大学生放下“天之骄子”的架子,走出象牙塔,主动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这无疑是积极的。但在越来越热的“成绩、考证、经验一样也不能少”的呼声中,大学生仍需留一丝清醒。 一说成绩:人才市场要看的是毕业生的考试成绩,争取每门功课拿高分固然没错,但这仅仅是一个方面。知识面宽的大学生无疑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更能凸显优势,也更能够推动社会前进的步伐。 二说考证:一项统计显示,绝大部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有60%以上的时间花在了英语四六级上,再加上其他考证,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不免成为一个“软肋”。而事实上,大学教育的主要功能还是基础教育,语言只是一个工具,实际操作看的还是专业知识。 三说经验:目前,很多学生都有一种错误的看法,只要招聘就一定要“有经验”,这无疑带有盲目性。其症结就在于没有分清自己的意向岗位是否是要求纯技术性人员。 日前,在武汉科大的一场专场招聘会上,两位学生同时应聘一家公司。一名学生曾任学生会副主席,经常在校外实习,无论人际交往还是组织策划,很有一套;另一个同学平时主要在校内活动,实际经验很少,但学习成绩稍强于第一位。招聘人员选用了第二位同学。他的理由是:公司需要的是纯技术人员,关键还是看学习成绩,其他就不大重要了。 许多用人单位要求大学生一到单位就能上手,能创造经济效益,而不用进行培训。为迎合社会的这种需求,一些大学生盲目地去实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套路———新生进校的第一年进学校各种社团,大二开始去做家教或推销的工作,很多学生只好牺牲更多学习的时间去参加社会实践或去打工,以积累用人单位看重的工作经验。还有一些人则想尽办法去夸大自己的实践经历,甚至编造自己的实践经历,以期给用人单位留下好印象。而现在用人单位招聘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有些人难以辨出真伪,也助长了这种风气。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