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毕业生抢饭碗 扩招后湖南首个就业高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05/20 11:25 潇湘晨报 | ||
今年是我国高校扩招后第一个毕业生高峰年,我省有9.72万名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长了52%。往届毕业生还没有完全消化,应届毕业生高峰又至,在昨日召开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省教育厅提出要建立全省毕业生就业市场网络体系,果断砍掉就业率偏低的专业,按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与毕业生数1:500的比例加大就业指导力度,在稳固省内市场的同时,努力切割省外及国外“就业蛋糕”。 背景 “三峰叠加”带来就业困难 过去三年,是毕业生就业制度由“统包统分”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全面转轨的时期。目前,全国正处于“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三峰叠加”时期。“十五”期间,每年城乡平均新增劳动力290万,加上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每年需要安排就业人员2200多万;由此给毕业生就业带来困难。 当前,一方面出现了部分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我国人口素质总体上仍然偏低,每万人中大学生的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经过连续四年的扩招,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阶段过渡到大众化教育阶段,有效实现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的顺利转轨尤为重要也尤为急迫。 形势 毕业生已进入高峰期 从2000年到2002年,我省辖区内高校毕业生共计16.5万人,2000年毕业4.88万人,就业率为86.84%;2001年毕业5.17万人,就业率为78.06%;2002年毕业6.41万人,就业率76.32%。就业率呈下降趋势,但毕业人数大幅增长。与同类省份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我省就业率处于中上水平。 从今年开始,高校毕业生已经进入高峰期。从我省情况来看,今年将有9.72万名高校毕业生(其中研究生0.32万人、本科生4.35万人、专科生5.05万人),毕业生总量比上年增加了3.31万人,增长52%。明年及今年一段时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持续走高,就业压力明显增大。去年全省专科高职毕业生3.5万余人,截至年底统计,就业率仅为61.64%,今年可能会更低,就业难的问题显而易见。 从目前来看,我省毕业生就业市场存在着一定的供需矛盾,其问题的症结可以归结为四:一是高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二是不少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人才高消费”现象比较普遍;三是落后地区人才不肯去,留不住人才;四是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就业有关政策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就业市场建设才刚刚起步等。 应对 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 在昨日召开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省教育厅在分析省情的同时,提出了一系列计划,期望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上有所突破。 成立相应机构保障人员与经费 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高校都要成立相应机构,在人员、经费等方面予以保障。要求各高校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要不低于1∶500;经费方面要求达到全校学生年度总学费的1%。 建立推行毕业生就业促进机制 省教育厅规定,今后,无论是用人单位选用毕业生还是高校推荐毕业生,都必须坚持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省里将采取措施,使就业对办学起到调节、促进作用。省里规定,凡学校同一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低于50%的要停止招生。 建立实施毕业生就业评估与激励机制 继续实行就业率和就业状况定期公布制度,每年公布两次,一次是毕业生离校和高考学生填报志愿之前,另一次是年底。同时,加大评估、评优中毕业生就业工作所占的权重,凡就业率低的高校,一般不得评为优秀。 高校主动调整专业 在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转变的过程中,高等学校应主动顺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结构的模式。 政府行政干预 省教育厅要求,对那些社会需求不大、毕业生就业率过低的专业,各高校要果断实行控制招生,甚至停止招生。从今年起,我省高校招生计划开始试行同就业状况适度挂钩。今后,毕业生就业状况将作为各高校确定招生规模的一个重要依据。 让考生与学校实现双向选择 各个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和职业前景,越来越成为学校办学水平的综合反映的重要标志,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高度重视。我省将实行毕业生就业率定期公布制度,将毕业生就业情况作为评估高校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公布各高校、各专业的就业率和就业状况,促进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今年,高校在招生章程中将全面系统地介绍本校各专业的就业状况,高职(专科)将逐步推行一定录取线上的“开放式录取”,让考生与学校实现双向选择。 建立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 省里将建立全省性的中心市场;各高等学校建立具有专业特色和“销售功能”的校园市场;各市州建立集“销售”与“引进”两种功能于一体的区域市场;各县市区教育局建立具有一定吸收能力的地方市场,形成毕业生就业市场网络体系。在建立有形就业市场的同时,加大建设无形市场的力度,如高校毕业生需求信息数据库建设等。 拓展就业市场区域 省内市场容量有限,于是,我省将在确保省内市场的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开拓省外乃至国外市场,切割全国乃至全球“大蛋糕”。 加大就业指导 各高校将就业指导课纳入教学计划,选订或组编专门教材,聘请专职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就业指导。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