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06/26 15:44 双博士丛书 | |||
Ⅰ本章内容概要和逻辑结构图 (一)内容概要 本章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了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特点。该章共三节。第一节总论世界经济及其主要行为主体,第二节以历史的眼光勾勒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冷 (二)逻辑结构图 当代世界经济的格局与发展趋势——世界经济及其主要行为主体——世界经济及其主要行为主体 主要世界经济组织和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功能与特点 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三个阶段——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战后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末);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加快发展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点——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新科技革命的影响加深经济信息化加速发展各国经济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世界各国不断调整经济结构跨国公司的作用日益突出 Ⅱ本章新大纲修订情况 (一)2004年新增加的知识点 1.世界经济及其行为主体的概念 2.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功能与特点 (二)删减的知识点 无 (三)2004年修订的知识点(只是变换一种说法,其实质内容不变) 1.各国经济向市场化发展 2.经济信息化加速发展 Ⅲ本章知识点详解及评点 内容 评点 ★(一)世界经济及其主要行为主体 1.世界经济及其主要行为主体 (一般出选择题) 世界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指国际关系行为主体超越国界进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的总和,是世界各国的经济在相互联系中形成的全球范围内的有机总体。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之前,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分工不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很少,只是局部的、个别的现象,不存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也就不可能形成世界经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各国间商品交换和世界市场随之出现,世界货币也随之出现,初步形成了各国间相互依赖的经济联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科技革命再次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经济活动进一步国际化,国际分工向深度发展,世界市场向广度扩展,资本主义列强通过殖民活动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卷入国际经济生活,形成了世界经济。后来,不只是国家、国家集团,还有大型企业、跨国公司,许多国际经济组织都成了世界经济的主要行为体。 2.主要世界经济组织和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功能与特点 (一般出选择题、辨析题、材料题) 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是协调国际间货币政策、加强货币合作而建立的政府间国际金融机构。1946年2月建立。其宗旨是:①为会员国在国际货币问题上进行磋商与合作提供必要的机构,促进国际合作。②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发展。③促进各国汇率的稳定。④为经常性交易建立一个多边支付和汇兑制度。⑤为会员国融通资金。⑥争取减轻各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程度与时间。其主要职能是:①对各国汇率政策进行监督;②与成员国紧密磋商和协调,促进国际货币合作;③向成员国提供贷款。我国于1980年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席位,并担任执行董事会董事的职务。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前四章,即一、二、三、四个大问题是本门课的重点。一、二、三章从宏观上(世界经济、世界政治、世界主题)分析当今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基本问题。这三章阐述的许多内容实际上是我们国家分析当今世界经济与政治问题的基本立场和观点。许多材料题都是这三章中论述的基本立场和观点的具体应用。考生应该认真复习好前三章。第四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该门课的重要内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与对外关系是当今世界经济与政治的主要组成部分。从历年考研出题情况来看,该章知识点是命题次数和分值最高的章节,考生应该重点掌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职能,可出不定项选择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可出不定项选择题,也可在材料题中作为一个问题进行考查。2001年考研第13题,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了这一知识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 战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与活动,对于加强国际货币合作、建立多边支付体系、稳定国际汇率、促进国际收支的调整进程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积极作用。特别是对会员国提供各种类型的短期和中期贷款,暂时缓解了会员国因国际收支逆差所造成的困难与问题,为帮助会员国克服金融和经济危机,实现经济恢复起了积极作用。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遭受危机打击的国家提供了3000多亿美元的援助贷款。虽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提供这些贷款时提出了一些苛刻、甚至某些损害受援国经济主权和利益、便利美国等少数西方大国利用亚洲金融危机扩大自身经济势力范围、推行西方价值观和经济、政治制度的条件。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这些贷款稳定了东亚各国的经济局势,有效地遏制了危机继续蔓延,并帮助这些国家进行痛苦的经济调整和改革,对于推动东亚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⑵世界银行(WB)又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是一个政府间的金融机构。其宗旨是①对用于生产目的的投资提供便利,以协助会员国的复兴和开发。②通过保证或参与的方式促进私人对外投资。③鼓励开发生产资源,促进国际贸易平衡发展,维持国际收支平衡。④与其他国际贷款相配合,提供贷款保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都是根据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的国际金融机构。它们相互配合,互相补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首要任务是保持汇率稳定、国际收支平衡。世界银行则重点支持会员国经济发展计划和经济开发。IMF和IBRD的总部都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都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但在经营上独立于联合国的政治机构。成员国在上述两机构中的投票权的大小都取决于其在两机构中认缴股份的多少。但每个成员国出资的多少并不完全以成员国的意愿为根据,而是依各会员国国民收入、黄金与美元余额、平均进口额、出口变化率以及出口占国民收入的比例等因素综合计算确定。即经济发达、经济实力强的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中入股出资多,投票权就多。因此,IMF和IBRD的决策和运行深受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制约和影响。 ⑶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和世界贸易组织(WTO)。1947年10月,在美国的推动下,23国代表签署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及“临时适用议定书”。1948年1月1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生效。1995年1月,根据关贸总协定第八轮“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结果,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是①最惠国待遇原则。②无歧视待遇原则。③关税减让原则。④取消数量限制原则。⑤透明度原则。⑥互惠对等原则。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是:①制订多边贸易规则并为各缔约方普遍接受。②主持全球多边贸易谈判,使各国关税大幅度下降。③为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提供了谈判和合作的场所。④为调解国际经济贸易纠纷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1986年7月,我国正式申请复关。2002年9月17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工作组第18次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所有法律文件(包括中国工作组报告书、中国入世议定书、货物贸易减让表和服务贸易减让表),中国长达15年的马拉松式的入世谈判宣告完成。同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以全体协商一致的方式,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东亚金融危机中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考生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用认识这一问题。注意出不定项选择题。世界银行这一知识点,一般不会出太大的题目进行考查。世界银行的宗旨和作用,可出不定项选择题。 世界贸易组织是在GATT主持的第八轮“乌拉圭回合”中决定建立的,可出单项选择题。GATT和WTO的原则、作用可出不定项选择题。考生应该能够运用这些知识点分析我国加入WTO后的利与弊。 中国正式提出“复关”申请的时间,注意出单项选择题。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可出单项选择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原则,可出不定项选择题。 围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国际角力,以及世界各国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不同评价,可出材料题。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坚持三条原则:①没有中国的参加,世界贸易组织是不完整的;②中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该组织;③中国加入该组织权利和义务必须平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仅是中国历史中的一件大事,而且也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同国家有不同评价和期待。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内赞成、支持吸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势力,一方面希望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打开中国大市场;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将中国融入世界经济“改变”中国,对中国搞“和平演变”,将中国吸收进世界贸易组织,以便中国受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经济贸易规则的限制,使中国从属于现存的国际经济贸易秩序,防止日益强大的中国不受规则约束对世界经济体系构成所谓“威胁”。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内反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势力认为允许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是对镇压所谓“天安门民主运动”、在国内“粗暴践踏人权”的中国共产党政府的一种“奖赏”,是对中国政府现存统治方式“合法性”的一种承认,他们要求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与人权等政治问题挂钩。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态度也很矛盾。他们一方面盼望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改变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组织内的地位,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并依靠中国经济大国的实力和谈判地位,在新一轮国际贸易谈判中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赢得一个比较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谈判结果。从长远上看,他们还希望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推动国际经济贸易规则向有利发展中国家的方向倾斜。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相似或雷同,出口商品结构相似,存在在发达国家市场上竞争的矛盾性。他们担心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可能影响他们对发达国家的出口,以及中国大量廉价的商品涌入他们不太广阔的市场。他们也担心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来自发达国家的投资都涌进中国,从而使它们吸引外国投资受到影响。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提出了“中国经济威胁论”。 (4)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是面向亚太地区的区域性政府间的金融开发机构。它是根据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社会委员会专家小组会建议,并经1963年12月在马尼拉举行的第一次亚洲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决定,于1966年11月正式建立的,总部设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参加亚洲开发银行的,不仅有亚洲及太平洋社会委员会成员国和亚太地区的其他国家或地区,而且还有亚太地区外的国家或地区。亚洲开发银行创建时,当时的台湾当局是以“中国”的名义加入的。1986年2月17日,亚洲开发银行理事会通过决议,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亚洲开发银行。3月10日,我国成为亚洲开发银行正式成员国,台湾当局以“中国台北”的名义继续留在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的宗旨是,向其会员国或地区成员提供贷款和技术援助,帮助协调会员国或地区成员在经济、贸易和发展方面的政策,同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进行合作,以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其具体任务是: 〖]世界主要区域经济组织的功能与作用,可出单项或不定项选择题。〖HT5”K] 第一,为亚太地区发展中会员国或地区成员的经济发展筹集与提供资金。 第二,促进公、私资本对亚太地区各会员国或地区成员的投资。 第三,帮助亚太地区各会员国或地区成员协调经济发展政策,以更好地利用自己的资源在经济上取长补短,并促进其对外贸易的发展。 第四,对会员国或地区成员拟定和执行发展项目与规划提供技术援助。 第五,以亚洲开发银行认为合适的方式,同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向亚太地区发展基金投资的国际公益组织,以及其他国际机构、各国公营和私营实体进行合作,并向他们展示投资与援助的机会。 第六,发展符合亚洲开发银行宗旨的其他活动与服务。 (5)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1960年9月10日,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的代表在巴格达开会,决定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西方石油公司,维护石油收入,14日宣告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OPEC)。欧佩克除5个创始成员国以外,还有阿尔及利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利比亚、尼日利亚和印度尼西亚。厄瓜多尔、加蓬分别于1992年、1996年退出。该组织的宗旨是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的石油政策,并确定以最适宜的手段来维护它们各自和共同的利益。这一组织的成员国已探明石油储量占全世界总量的75%,2002年原油出口量占世界市场的60.2%。该组织成员国之间通过协商确定各国的产油配额并进行未来的价格锁定,当市场原油价格低于其所定的价格时,则通过限产来提高价格,甚至不惜采用石油禁运的极端措施来控制原油价格。该组织成立后,展开了坚持不懈的斗争,其成员国夺回了制定油价和控制石油生产的权力。 (6)国际能源机构(IEA)1974年2月召开的石油消费国会议,决定成立能源协调小组来指导和协调与会国的能源工作。同年11月15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各国在巴黎通过了建立国际能源机构的决定。11月18日,16国举行首次工作会议,签署了《国际能源机构协议》,并开始临时工作。1976年1月19日该协议正式生效。该机构共有成员23个:爱尔兰、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丹麦、德国、法国、芬兰、荷兰、加拿大、卢森堡、美国、挪威、葡萄牙、日本、瑞典、瑞士、土耳其、西班牙、希腊、新西兰、意大利和英国。欧洲共同体委员会也参加会议。国际能源组织的宗旨是:各成员国间在能源问题上开展合作,包括:调整各成员国对石油危机的政策,发展石油供应方面的自给能力,共同采取节约石油需求的措施,加强长期合作以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赖,建立在石油供应危机时分享石油消费的制度,提供市场情报,以及促进它与石油生产国和其他石油消费国的关系等。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1.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 (一般出选择题、辨析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打垮了德、日、意三个战前的强国,严重削弱了英、法两个多年的世界大国。唯独美国在战争中没有受到多大损害,相反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凭借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二战后美国通过以下手段建立了其世界经济霸权:首先,领导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44年7月,由美国牵头,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由44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美国凭借其政治、经济实力,迫使与会国接受了美国提出的方案,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决议书》,以及《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两个附件,建立起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等同于黄金,各国货币与美元确定固定汇率。其次,按照美国的意志建立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使之成为战后初期美国经济扩张的工具。急于为美国在战争期间极度扩大的经济寻找新的市场,1947年10月29日,在美国的推动与策划下,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这一规范国际经济和贸易的多边国际协定。后来,由于预期建立的“国际贸易组织”没有建立,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由“临时适用的国际多边贸易协定事实上逐渐演变成为战后规范国际经济贸易的权威性文件和机构。第三,实施“马歇尔计划”和援助日本,并以此控制西欧和日本。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方案》:美国拔款100多亿美元援助西欧各国复兴经济,但受援国必须接受美国提出的严格经济、政治条件。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一方面便利美国从经济上,尔后在政治上控制西欧;另一方面稳定了西欧各国局势,阻止共产党人在西欧掌权,推动了西欧经济复兴。第四,实施“第四点计划”,企图通过技术援助和投资向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渗透,控制受援国。第五,实施两个“安全网”,保证美国的世界经济霸权。第六,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和技术封锁。1949年11月,在美国的提议下,成立了旨在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封锁的“巴黎统筹委员会”,主要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先后都参加了这一委员会。 〖HT5”K]对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的原因和途径要重点掌握。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的方式可以出不定项选择题。 马歇尔计划的作用,可出不定项选择题、辨析题。 巴黎统筹委员会作为冷战时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封锁和禁运的主要组织,可出单项选择题。 2.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一般出选择题、辨析题或材料题⑴美国丧失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战后美国全球扩张过度,消耗了实力等原因,美国世界经济霸权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没落。1971年8月15日,美国政府被迫宣布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1971年12月和1973年3月美国政府两次宣布美元贬值。各西方国家的货币对美元的关系遂由固定汇率制转为浮动汇率制。联邦德国马克和日本日元成为国际货币。这标志1944年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最终崩溃,美国世界经济霸权地位丧失。 ⑵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经济中心形成。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处于激烈竞争之中,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相对衰落,西欧、日本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形成美国、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水平均衡化的结果,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出现美国、西欧和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20世纪80年代欧洲共同体和日本已经具备与美国相抗衡的经济实力,无论在国内生产总值、对外贸易、海外投资、科学技术及黄金外汇储备等方面都迅速赶上或超过美国。例如,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欧洲共同体12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就已经超过了美国。若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00%,欧洲共同体12国则为116%。20世纪80年代,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绝对量与美国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在对外贸易上,日本、欧洲共同体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德国、日本相继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在国际投资领域,从1985年起美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日本则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美国、日本、西欧之间的经济竞争和摩擦日益加剧,包括争夺销售市场、投资场所、科技领先等的斗争日趋激烈,连绵不断。 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出现。20世纪60、70年代,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速度高于世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20世纪70年代在亚洲、拉丁美洲出现了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它们是: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等。所谓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是指发展中国家中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工业化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处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过渡阶段。 3.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 (一般出选择题或材料题) ⑴欧洲共同体发展到欧洲联盟。1991年12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1993年11月正式生效,欧洲联盟建立。1993年1月西欧建立统一大市场。1994年1月1日,欧洲联盟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组成拥有18个成员国、人口3.8亿、国民生产总值达7万亿美元的欧洲经济区。1995年1月,瑞典、芬兰、奥地利加入欧盟。1999年1月,欧洲经济货币联盟正式启动。瑞典、英国、丹麦、希腊由于各种原因没能成为经货联盟的首批成员国。2000年6月,欧盟首脑会议批准希腊于2001年1月1日起成为欧洲经货联盟的成员。2002年1月1日欧元货币正式在日常经济和生活活动中流通,4月1日后,各成员国货币最终退出了流通领域。 ⑵北美自由贸易区。1987年10月,美国与加拿大草签《美加自由贸易协定》。1989年1月,美加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1992年10月美、加和墨西哥草签《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1994年1月,协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 美国世界经济霸权地位丧失的标志可出不定项选择题。美国世界经济霸权地位丧失的最终标志在1996年考研试卷中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过(1996年考研试卷第9题)。 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经济中心形成可出单项选择题。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经济中心之间实力对比变化的具体表现可出不定项选择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哪些?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出现的主要表现是什么等,可出不定项选择题。 建立欧洲联盟的条约基础,可出单项选择题。欧洲联盟正式建立的时间,可出单项选择题。 欧元发行的时间,可出单项选择题。 首批成为欧元区的国家和没有成为欧元区首批成员国的国家,可出不定项选择题。 欧盟首脑会议批准希腊在2001年成为欧元区的成员国,可出单项选择题。美加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时间、条约基础可出单项选择题。 参加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国家可出不定项选择题。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地区经济集团,可出单项选择题。 展中国家组成的地区经济集团。 ⑶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1989年11月由澳大利亚倡议,在堪培拉举行了首次亚太经济合作部长会议,开始了亚太地区政府间的多边经济合作。我国大陆、台湾、香港三地于1991年同时加入该组织。1993年6月正式启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名称。1993年11月,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第一次非正式首脑会议,确定了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目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1994年12月,在印度尼西亚的茂物召开第二次非正式首脑会议,确定发达成员国在2010年以前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发展中国家在2020年以前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时间表。1995年11月大阪非正式首脑会议明确宣布经济技术合作也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目标。APEC成立以来,已为国际经济合作创立了一种独特的“亚太经合组织方式”。这种方式承认多样化,允许灵活性,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求同存异、自主自愿的原则,实行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结合。以磋商代替谈判,以承诺代替协定,避免高度机制化和强制性对各方形成约束,以利不同发展水平的各成员的权益和要求得到较好的平衡,以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 (二)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1.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一般出选择题、辨析题或材料题)。 ⑴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指国家之间通过设立一套机构,在经济方面打破国界,实行不同程度的合作和调节,使各国在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向着结成一体的方向发展。 ⑵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动力。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经济关系跨越自身疆界的显著变化,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二战后新科技革命的特点是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加深了各国经济联系,促进了世界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分工的发展;导致地区经济集团的建立和壮大。 ⑶世界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①国际投资的迅速增长,带来了资本的国际化。②对外贸易成为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环节和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促进了市场的国际化。③国际金融交易大大超过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服务贸易,成为国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促成了金融的国际化。④战后跨国公司大量涌现,并在全球经营,带来了生产和销售的国际化。⑤全球贸易规则日趋统一。 ⑷正确认识世界经济全球化。①世界经济全球化是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大发展的产物,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②世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既有利也有弊。世界经济全球化降低了国际贸易壁垒,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增长;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发达国家的产业向全球梯度转移的机会,加速自己的工业化进程,使自己产业构不断改善;国际资本流动加速和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发展中国家能够引进更多资金和技术,促进本国经济繁荣。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还意味着挑战和风险。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要受到主要是按西方国家意志制定的国际经济规则的约束和制约,为此要付出一些代价;国民经济对外依赖程度日益提高,将使发展中国家易受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迅速开放国内市场,使外国货物大批涌入会强烈冲击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国际短期资本大量涌入,也大大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风险;亚太经济合作的目标,可出单项或不定项选择题。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时间,可出单项选择题或不定项选择题。 亚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的方式,即“亚太经合组织方式”,可出不定项选择题。 2002年考研试题曾经考查过这一知识点。 这一节中的知识所阐述的主要内容实际是我国政府和领导人关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重大问题的主张和认识。考生应该能够运用这些知识点所阐述的原理分析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重大现实问题。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科学技术革命,可出单项选择题。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动力,可出不定项选择题。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可出不定项选择题。 1999年考研第26题(不定项选择题)已经考查过该知识点。正确认识世界经济全球化这一知识点在2000年考研试题中曾经以材料题的形式考查过。 考生应该能够运用这一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分析世界经济全球化及相关的世界经济的重大现实问题。 大量引进外资和技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有被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组织控制的危险等。③发展中国家必须积极参加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孤立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之外是没有出路的。④但发展中国家在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时,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巨大风险和安全问题有充分的认识,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趋利避害。尤其要加强和扩大南南合作,争取国际经济运行规则向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调整。⑤克服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公正、不平等,只对少数国家有利,对多数国家不利的基本出路,在于打破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⑸.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由于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建立在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之上,以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主导,经济全球化的消极作用突出:南北差距继续扩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财富和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加深,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和主权受到发达国家的威胁等。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反全球化”的运动在世界崛起,近年来愈演愈烈。来自发达国家的劳工、环境保护主义者同某些发展中国家一道构成了“反全球化”的主力。2001年小布什入主白宫后,美国的单边主义滋长,并在国际舞台上大行其道,严重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当前美国经济不景气,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在遭受恐怖主义袭击后,加强了对边境的控制等,在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展。 2.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 (一般出选择题、辨析题) 冷战结束后,世界面临新格局、新秩序的建设。成为世界新格局中的一极,推行符合自身利益的国际新秩序都需要以强大的综合国力为基础。谁拥有了世界上最强大的综合国力,谁就能够在新格局、新秩序建设中处于主动地位。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和潜力及其在国际社会中所起的影响力的总和,它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地位和作用的重要尺度。综合国力一般包括自然资源力、地理条件、经济实力、人口、科技、军事实力、民族特征、国民凝聚力、外交力、政治制度、政府素质、国家意志等有形和无形要素。在综合国力构成要素中,经济力是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没有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不起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发展经济,科学技术是推动力量。 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国积极调整科技、经济战略和政策,将经济安全确定为各国对外战略的重点,并采取一切优惠政策和措施吸引高科技人才。美国创设了与“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家安全委员会”并重的“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总统亲任主任,定期讨论有关美国科技发展方向和战略的重大问题。1994年美国提出“《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行动计划”,即“信息高速公路计划”,1997年又实施“下一代互联网”计划,企图进一步扩大世界其他大国与美国的经济、科技差距,谋求美国的绝对经济、科技优势地位,为在21世纪独霸世界准备实力基础。欧盟不愿成为停在“信息高速公路”边的搭车人,1994年制定了第四个科研发展框架计划,努力依靠联合的力量,与美国开展经济、科技优势的争夺。1994年10月,日本成立了以首相为首的“高度信息通讯社会推进本部”,提出了《研究信息流通新干线网计划》。1996年又提出“科技创新立国”方针。我国则提出了“科教兴国”方针等。可以预见,当前世界各国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将决定新的世界格局和秩序,决定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利益,而且决定各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 冷战结束后,国际竞争的焦点由军备竞赛走向经济和科技竞争,其原因、其表现都必须重点掌握。当前国际竞争的焦点是科技、经济竞争或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可出单项选择题。综合国力的构成,可出选择题。 存亡、兴旺发达。 3.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般出选择题或材料题)。 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和综合经济实力发展的非均衡。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 ⑴发达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战后初期,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占有垄断地位,日本、西欧经济依赖美国援助和扶植。60年代末7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经济中心形成,日本、西欧经济与美国形成鼎立之势。8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率明显慢于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被日本超过。美国财政赤字、外贸逆差和国际净债务剧增,从而使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继续下降。日美欧三足鼎立之势进一步巩固。90年代,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出现了戏剧性变化。美国率先走出经济衰退,并在信息技术革命中走在日本、欧洲的前面,生产率增长较快,国际竞争力加强,夺回了一度失去的一些市场。日本则陷入“泡沫经济”泥潭,不能自拔。西欧经济被高失业率所困扰。 ⑵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南北差距扩大。它主要表现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经济结构的现代化水平上。1988年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50美元,24个发达国家人均17120美元,两者相差16270美元。1994年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090美元,24个发达国家人均23420美元,两者相差22330美元,是1988年收之差的1.37倍。另据荷兰著名经济史专家麦迪逊教授按1990年美元汇率计算和统计,世界富国人均收入与穷国人均收入之比已从1960年的30∶1、1990年的60∶1扩大到1997年的74∶1。从国民经济结构现代化水平看,许多发展中国家还以农业经济为主,生产单一原材料和农产品,工业不发达。20世纪90年代,以美国领先,发达国家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民经济出现了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数字鸿沟”出现并不断扩大。 ⑶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不平衡扩大。首先,人均GNP的差距扩大了。1993年,发展中国家人均GNP最低的只有90美元,而最高的,如新加坡则达到19850美元。后者是前者的221倍。其次,国民经济现代化水平的差距扩大了。低收入国家以农业型经济为特征,制造业比重小。中上等收入国家,特别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制造业占据了主导地位,服务业比重也高。再次,对外贸易结构上的差距扩大。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制成品。中上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制成品出口为主。有些国家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占据了对外贸易的较大比重。从地域上看,拉美、加勒比以及欧洲、中东、北非地区的人均GNP较高,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地区的人均GNP最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激化了各国之间的矛盾,使竞争更加激烈,并影响到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建立和发展。 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的影响:①激化了各国之间的矛盾,使竞争更加激烈。发达国家之间争夺世界经济主导权的斗争不可避免,经济贸易纠纷迭起。南北差距继续扩大,激化了南北矛盾。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削弱了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程度,不利于发展中国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考生必须学会运用这一规律分析国际经济问题。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西欧、日本经济发展迅速,逐步缩小了同美国的经济差距,使日美欧经济实力走向均衡化。20世纪90年代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美国经济发展强劲,日美欧经济的均衡化发展出现了停滞。这一知识点可出选择题。对当今国际媒体和各国领导人广泛关注的南北”数字鸿沟“问题应该予以关注,它是南北差距扩大的最新表现。可以出材料题考查。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具体影响应该掌握,作为基本知识和原理,在分析相关材料时可以派上用场。 家整体利益的维护。②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在发达国家中,美国经济一枝独秀,不利于世界经济多极格局的建立。南北经济关系中,发达国家继续享有对发展中国家扩大的经济优势,不利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尤其是东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崛起,改变了世界经济力量对比,推动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进程。世界经济新格局将在各种经济力量经济势力的斗争和较量中逐渐确立。③影响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主导权的争夺及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继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世界政治格局的面貌,即未来世界是一国主导还是多国制衡。南北差距扩大,实际上意味发展中国家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下降,不利于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和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世界政治带来了双重影响。一方面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另一方面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和作用增强,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4.世界各国不断调整经济结构(一般出选择题、辨析题)。 战后以来,为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世界各类国家不断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努力寻找符合本国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经济模式和机制。战后世界各类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与改革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⑴经济调节机制的调整与改革。调整与改革的方向是在经济运行中同时使用计划和市场两种调节手段,并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⑵所有制实现形式的调整和改革。调整和改革的基本趋向是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经济(私有制经济或公有制经济)与其他经济成分相结合,共同存在于国民经济体系之中,相互补充,共同发展。⑶国有经济的地位、结构的调整与改革。20世纪70年代末特别是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包括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基本方向是减少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国有经济民营化,国有企业私有化或非国有化,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前苏联东欧国家的改革之风。一些国家不顾本国实际情况,盲目将大批国有经济民营化、大量国有企业私有化,结果吃了不少苦头。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分布、比重、地位和作用必须符合该国经济实际,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社会化的程度。“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越少越好”和“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越多越好”都是不实事求是。⑷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和规模的调整与改革。⑸社会保障体系的大幅度调整与更新。战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重视社会保障制度,它起着社会稳定和减少震荡的作用。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遭到了“福利国家”的危机。各国竞相进行了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和社会福利政策的调整,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降低企业负担,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劳动市场的灵活性。 5.跨国公司的作用日益突出(一般出选择题、辨析题或材料题)。 跨国公司是世界范围内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主体,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建立分支机构并由此形成的超国家的生产和销售网。跨国公司既是世界经济发展和经济生活国际化的产物,又是世界经济和经济国际化的推动力量。跨国公司通过其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和销售活动,把世界各国市场和经济活动空前统一起来,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国际化。1995年底,跨国公司已经达到4.5万家。它们的海外分公司约有25万家;产品销售额5万亿美元;内部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2%。当前,跨国公司控制了全球生产的战后世界各类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与改革的主要内容,可出不定项选择题。 战后世界各类国家进行经济调节机制的调整和改革的共同趋向,可出单项选择题。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调节机制的调整与改革的趋势,可出单项选择题。战后世界各国进行所有制实现形式和结构的调整与改革的共同趋势,可出单项选择题。跨国公司的地位和作用,可以材料题中一个小问题进行考察。复习该部分内容可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七章“跨国公司的发展和作用”全面掌握。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都实施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吸引跨国公司来投资。跨国公司的投资对发展中国家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不利影响,应该正确、全面分析。 40%,国际贸易的50-60%,国际技术贸易的60-70%,科学研究与开发投入的80-90%,国际投资的90%。跨国公司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上,而且跨国公司也对世界政治产生越来越明显的影响。跨国公司通过其强大经济实力和游说能力,不仅影响其母国政府的对外政策和决策,驱驶本国政府为了跨国公司的利益进行海外经济和政治扩张,而且跨国公司通过对其分公司所在国家的生产或销售的控制,影响它的分公司所在国的经济和政治。跨国公司通过其对外投资和经济贸易活动,一方面在给它的投资对象和贸易对象国带来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经济发展的好处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可能对其投资对象和贸易对象国构成损害民族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甚至危害其政治独立的危险。 6.新科技革命的影响加深,经济信息化加速发展 (一般出选择题、辨析题)。 科学技术是世界经济发展、人类历史进步的主要动力。人类自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经历了三次重大的科学技术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发源于20世纪40年代,以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合成材料、火箭技术为代表,到70年代掀起新高潮,成为推动20世纪后半期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它改变了世界经济增长的方式;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加深了国际分工;加强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它在创造新产品、新产业的同时,也改造了旧产品、旧产业,促进了人类生产力的发展;科技革命改变了人们的消费结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人们的思维、观点、行为方式;科技革命迅速提高了一些国家的经济实力,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塑造了新的世界经济格局等。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全球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知识逐渐取代资源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高技术产业逐渐超过传统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支柱。 经济信息化趋势的趋势在加速发展。21世纪的社会是全面信息化的社会,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各方面的广泛应用,信息产业得到了高速增长,同时传流经济中信息化的作用也在不断增强。 重点掌握科学技术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可以材料题中一小问进行考查。复习该部分内容应该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第六章“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及《邓小平理论》第四章“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有关内容,全面掌握。经济信息化这一知识点一般不会出大一点的题目,可出选择题。经济信息化的基本特点,可出不定项选择题。 Ⅳ常见错误点拨 该章知识点中,考生易犯的错误有: 1不能正确区分“世界格局”和“世界秩序”; 2容易肯定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积极作用”,而对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代言人”的角色予以“善意”忽视,易于抽象地谈论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组织,对于这类“模糊”,考研试题很易于以“辨析题”形式考查; 3不容易区分欧洲共同体时期和欧洲联盟时期欧洲一体化在经济和政治上取得的成就,常常将欧洲共同体与欧洲联盟混为一谈; 4注意“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区别与联系。较早的该课教科书大多以“一体化”来描述“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 5许多考生倾向于将经济发展不平衡简单地归结为“后发展的国家在经济实力上迅速赶上或超过先发展的国家”,实际上“先发展的国家”在经济实力上继续扩大与“后发展国家”的实力差距也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 6在复习“世界各国不断调整经济结构”这一知识点时,容易犯“市场调节越多越好,计划调节或国家宏观调控越少、越弱越好”和“国有企业、国有经济越少越好”的错误。 Ⅴ历届真题精选及解析 命题总结与探究 9年来,共命题6次,分值17分,命题频率不算很高。1999年前5年仅命题1次,1999年后4年,命题5次,分值16分,几乎年年都有命题,这充分说明新大纲修订后该章在本课中的重要性。本章可命题的考点还很多,一些知识点很重要但从未考过,如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北美自由贸易区、世界贸易组织、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知识经济兴起、跨国公司的地位和作用、世界各国不断调整经济结构、国际竞争的中心由军备竞赛转向科技和经济竞争。 注:*2002年考研政治中的这道不定项选择题形式上是考时事,实际上是考《当今世界经济的格局与发展趋势》中“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加快发展”之“亚太经合组织”的基本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1996年考研第9题)以美元为支柱的资本主义国际货币体系最终崩溃于 A.1960年战后第一次美元危机 B.1968年美国实行“黄金双价制” C.1971年美国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 D.1973年美国第二次宣布美元贬值 【答案】D 【考点点拨】该题考点属于“美国世界经济霸权地位崩溃的标志“。 【分析】能否答对该题的关键,在于能否注意到题干中的关键词“最终”。考生一般会知晓以美元为支柱的资本主义世界国际货币体系崩溃是频繁的美元危机的产物。美元危机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多次发生。但最终标志以美元为支柱的资本主义世界国际货币体系崩溃的事件是1973年美国第二次宣布美元贬值。 【命题探究】考研试题并非都是钻牛角尖的题。一般选择题考的是最基本的知识:包括基本历史事实,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发生的时间、地点,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主要影响或历史意义等。 2.(2001年考研第13题)下列国际组织中,以协助成员国稳定汇率、平衡外汇收支为主要宗旨的是 A.世界贸易组织 B.国际清算银行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世界银行 【答案】C 【考点、点拨】该题考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主要职能。 【分析】协助会员国稳定汇率、平衡外汇收支的国际组织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促进世界贸易自由发展,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国际经济组织是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以帮助成员国实现开发计划和经济发展为宗旨。 【命题探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自2000年考研大纲专门列出作为一个重要知识点以来,就该内容命题的可能性就一直存在。1999年以前,考研政治试题中考世界经济的命题不多,但从1999年起对世界经济方面的知识点的考查越来越多。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国际经济合作的加强,特别是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今后考研命题中关于国际经济的一些知识点将会受到重视。 (二)多项选择题 1.(1999年考研第26题)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其明显表现是 A.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B.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C.国际金融交易总额大大超过国际贸易总额 D.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投资格局多元化 E.贸易自由化取代了贸易保护主义 【答案】ABCD 【考点点拨】该题考点为“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之“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分析】该题没有什么技巧可言。世界经济全球化表现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交易、国际投资的极大增长和跨国公司的作用四个方面。考生只要掌握了这一知识点一般不会答错。E项显然既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题意。在国际贸易中,贸易保护主义,尤其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仍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如果贸易自由已经取代了贸易保护主义,世界贸易组织可能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命题探究】世界经济全球化是1999年考研大纲重点强调的内容,也是当年国内理论界和媒体探究、宣传较多的内容。一般研究生政治考试,甚至专业课考试的一些试题都同当时理论界或社会上关注的一些问题相关。 2.(2002年考研文科第30题):2001年10月在中国上海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通过的《领导人宣言》指出,亚太经合组织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 A.自主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B.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结合的原则 C.“开放的地区主义”的原则 D.灵活性与全面性相结合的原则 E.循序渐进的原则 【答案】ABCDE 【考点点拨】该考点为“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加快发展“之”亚大经合组织(APEC)的组织方式“,也即国际舆论宣传的促进地区经济合作的独特“APEC方式”。 【分析】亚太地区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政治文化、民族传统等相差悬殊,这就决定亚太地区国家开展经济合作必须采取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方式。10多年来,在亚太地区各国的共同努力下,亚太各国探索出了促进地区经济合作的不同方式,这就是:承认多样化,允许灵活性,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求同存异、自主自愿的原则,实行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结合。以磋商代替谈判,以承诺代替协定,避免高度机制化和强制性对各方形成约束,以利不同发展水平的各成员的权益和要求得到较好的平衡,以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2001年10月在中国上海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通过的《领导人宣言》指出,亚太经合组织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了促进地区经济合作的这一独特方式。 【命题探究】该题形式上是考时事政治,实际上是考对三大地区经济集团之一“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考研试题一般强调结合当年或近年来的重大国际经济、政治事件进行命题,因为考查该课的主要目的不是考查考生对过去发生的国际事件掌握的程度,而是应用所学知识分析现今国际重大事件和问题的能力。所以出题形式和素材多以当前为主。考生在复习时应该结合当年或近几年重大的国际时事来巩固、提高、加强课本上的知识。 (三)材料题 (2000年考研文科政治第36题)以下是有关经济全球化问题的材料: 材料1 世界及西方大国对外直接投资状况(单位:亿美元) 年份 1991年 1993年 1996年 世界199123273319 国别 美国314 日本307 法国239 德国237 英国163 美国782 英国255 法国206 德国153 日本138 美国878 英国446 德国278 法国265 日本234 五国合计126015342101 根据联合国《1997年世界投资报告》资料整理 材料2 全球经济使得世界上所有生存有道的经济单位,都能够在需要发展时攫取自己所需要的任何东西。他们不再需要就近寻找资源,也不必再仰赖政府的正式出力,就可以获得他国的资源或敲开消费者的大门。这种情况已使传统上扮演“中介人”功能的民族国家及其政府变得无用武之地。全球市场靠自己的力量就运作得很好,因此民族国家再也不必扮演创造市场的角色。实际上,现在民族国家自己问题重重,大部分时间反而成为全球经济的绊脚石。假如情况许可,从全球角度所拟出来的问题解决方案会自行流通到有需求的地方而不必受到民族国家的干预。这种现象使得民族国家的中介角色逐渐消失掉,那么谁能坐在全球会议桌前提出全球性解决方案,其资格就不再是根据人工划分的国家疆界,反而是更重视他所代表的地理区单位。摘自(日本)大前研一《疆界消失在无国界的世界中》 材料3 1999年9月21日,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前美国高级官司员斯蒂格利茨对列强在就贸易自由化问题与发展中国家打交道方面的“虚伪”进行了抨击。他说,穷国对一种新的企图持警惕态度,即试图说服它们进一步向产品和劳务开放本国市场,它们的这种态度主要是因为“发达国家的人们看来很虚伪”。斯蒂格利茨说,一个最近的实例是,美国对本土制造商惟命是从,决定动用联邦反倾销法律来抵制来自巴西、俄罗斯和另外一些国家的钢材。还有欧盟的农产品补贴问题。摘自路透社日内瓦1999年9月23日电 材料5 如果第三世界在华盛顿发出了什么信息的话,那就是我们仍然愿意为全球化付出代价,只要我们能确信,如果我们按规则办事,它就会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从现在起,我们要参与制订这些规则。印尼经济学家马里·潘格斯图说:“不能只是给发展中国家一个金融结构的全球模式,让它们要么接受,要么抛弃。它们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部分。”摘自美国《商业周刊》1998年10月19日评论《对自由市场的信心危机》 请回答: ①指出材料1反映的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 ②结合材料3评析材料2的观点。 ③结合材料1,分析材料4所提观点的实质及其主要原因。 ④结合材料5和材料1、3,阐明发展中国家为什么“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部分” 【答案要点】:①9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西方五国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体,美国拥有明显优势。(2分)②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民族国家的作用不管发生多大变化,它仍然是世界经济的主体。从材料3可以看出,发达国家一方面宣扬贸易自由化,另一方面又搞贸易保护主义,说明国家维护本国利益的作用并未消灭。(2分)材料2认为经济全球化使民族国家的作用逐渐消失,实际上否认了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其实质是宣扬“主权过时论”,目的在于维护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2分)③实质是企图将全球化变为美国化。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拥有经济等方面的优势,并有独霸世界的战略企图。(2分)④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重要发展趋势,发展中国家是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现有的世界经济规则是由西方发达国家制定的,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为改变这种状况,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参与制订规则,并加快自身的发展。(2分) 【考点点拨】 回答该材料题应该适用的知识点和原理包括:①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②对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评价,包括辨析“世界经济全球化冲击国家主权,导致国家主权过时”的观点和认识到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全球化。美国企图利用世界经济全球化称霸世界。③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应该采取的对策。 【分析】主要考查考生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以及鉴别、批判某些错误观点的能力。题目有一定难度,需要对基本观点有所理解的情况下,能灵活地运用这些观点去分析、概括、鉴别、批判一些看法的能力。单纯地死记硬背,笔记搬家是难以回答的。问①,涉及材料1,问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材料1告诉我们,90年代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见统计数字。这正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主要表现。统计数字还告诉我们,在世界直接投资额中西方五国占大多数,成为国际直接投资主体,近年来美国拥有明显优势。问②,涉及材料2、3,要求考生从材料3所提供的事实评析材料2的观点。材料2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民族国家及其政府变得无用武之地”,也就是说民族国家失去作用。从材料3我们可以看到发达国家一方面要别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为他们的产品和劳务开放市场,提倡贸易自由化;一面又利用反倾销法律来抵制其他国家产品的进口,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这说明国家保护本国利益的作用仍然没有消失。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民族国家的作用虽然发生种种变化,但它还是世界经济的主体。材料2认为经济全球化使国家的作用消失的观点,实际上否认了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实质是宣扬主权过时论,目的是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服务。问③,涉及材料1和4,让考生评析材料4所表述观点的实质和原因。材料4告诉我们它的实质在于使全球化变为美国化,维护和扩大美国在全球的霸主地位。主要原因是因近年来美国在世界经济等方面所拥有的巨大优势和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地位,使得美国推行独霸全球的战略企图更为猖獗,霸权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命题探究】“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这一内容为2000年考试大纲新增内容。在此之前,旧考试大纲强调“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并行发展”,重点在“区域经济集团化”。1999考研第26题,曾经就经济全球化出过不定项选择题进行考查,初步显示了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中的重要性。一般地专家命题需要寻找材料。而寻找好材料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专家们不可能在历史已经比较久远的报刊、书本中去寻找一个材料题的全部适用的材料。而且材料题主要是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国际问题能力的。因此,也没有必要在比较久远的报刊和书籍中寻找材料题的所有材料。专家们倾向于从近几年的报章中寻找材料题的材料,从而这使得材料题考查现实性的国际问题的可能性大增。通过近几年材料题的研究和分析,我们认为材料题一般考查的是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中最大的时事问题。材料题的大部分材料甚至全部材料都是在一两年来中外报章上摘抄下来的。因此,考生在准备材料题时,不仅要对考试大纲要求的知识点进行掌握和熟练应用,而且应该对一两年来国际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围绕这一重大事件的不同看法、观点、不同国家的对策有充分了解。 Ⅵ本章内容强化训练 (一)辨析题(每题5分) 1.战后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之所以能够在经济上称霸世界,是因为美国在经济上强大。美国在经济上强大,所以它能够在经济上领导世界。 【答案要点】上述言论是错误的。战后初期,美国在经济上称霸世界,主要原因是美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经济实力,没有其他国家能够在经济上望其项背。美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应用经济、政治甚至军事的手段,建立了它的世界经济霸权。美国要在经济上称霸世界,没有经济实力是万万不能的。但拥有了超强的经济实力,如果没有称霸世界的野心也是不可能建立世界经济霸权的。因此,战后美国在经济上称霸世界是美国战后称霸世界全球战略实施的结果和产物,美国的经济强大为美国称霸世界,包括在经济领域独霸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自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会大些,但经济实力强大,不能作为称霸世界的依据,更不能视为是领导世界经济的权力。上述言论的实质是主张以实力为基础划分世界权力,是典型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逻辑。 2.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受国际恐怖主义袭击后,美国政府宣布其对外政策的核心是组织国际反恐怖联盟,反对恐怖主义。2002年1月美国政府宣布大幅度增加2003年度国防预算费用,由2002年度的3300多亿美元提高到3790亿美元,增加了460亿美元。同时,美国政府还宣布退出“反导弹条约”,无论如何要按期布署导弹防御系统。中国、俄罗斯、欧盟、印度等世界主要国家为防止在军事力量上被美国抛在后面过远,也纷纷增加了防务费用。这表明冷战结束10年后的今天,国际竞争的焦点又从科技和经济竞争返回到了军备竞赛。 【答案要点】上述判断错误。虽然近几年来由于美国独霸世界的野心恶性膨胀,不顾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的反对决意要布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打破了过去40多年来的国际战略平衡,对中国、俄罗斯等世界大国的安全构成了威胁;美国借反对恐怖主义的名义在国际社会滥用武力和武力威胁,对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构成了现实威胁。但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整体缓和的趋势依然存在,世界人民希望利用冷战结束后世界整体和平局面能够维持、世界大战能够避免的时期,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求富裕、图进步的心愿依然强烈。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发展科技和经济仍然是世界大多数国家的中心工作和任务。国际竞争的焦点仍然是提高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当今世界虽然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这些因素对中国、俄罗斯这样的大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带了威胁,但发展是硬道理。只要天下太平,没有发生世界大战,中国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仍然要继续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能动摇。只有经济发展了,国力增强了,中国和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才能有力制约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抑制并消除不稳定因素,它们的安全才能更加有保障。当然在抓住经济建设中心不放这一大战略的同时,也应对危及世界和平的重大威胁有个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并在不影响经济发展这个中心的情况下,适当增强军事力量,以备不测。 (二)材料题(每题10分) 1.以下是关于跨国公司的材料 材料1: 无疑,全球化的受益者不会是发展中国家,只能是跨国企业。在全球化推进过程中,跨国企业理所当然地成为全球经济新秩序的“卫道士”。跨国企业的规模不仅超过了大多数主权国家,而且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菲利浦公司的年销售额超过新西兰的国民生产总值,福特汽车公司的经济规模比挪威、沙特阿拉伯还大。全球300家跨国企业控制的资产相当于全球生产资产的25%。它们的总部分别设在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荷兰、英国和瑞士。跨国企业巧妙地利用了全球化战略,实行所谓的“全球化思考、本地化行动”,取得了瞩目的成果。摘自《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2000年第7期 材料2: 跨国公司充分利用世界各地的技术、资本、劳动力和市场优势进行生产和经营。由于跨国公司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雄厚的资本、现代化的管理和全球性营销网络,从而取得了无可争辩的成功。近年来,面对竞争压力、自由化浪潮和新技术领域的开放,跨国公司间的兼并和建立战略联盟之风盛行,规模经济的聚合与垄断权力的强化,使大型跨国公司更具实力称霸于国际市场。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的统计,1997年全球拥有4.5万家跨国公司,其在全球的海外分支机构达到28万家。这些跨国公司在全球的销售额达到9.5万亿美元,总资产额达到12.6万亿美元,产值达到2.1万亿美元,其中仅世界上10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就拥有国外销售额2万亿美元、国外资产1.8万亿美元及600万名雇员。摘自中国《国际经贸消息》1999年7月2日 材料3: 美国最高法院1976年把竞选花费以及对政治候选人的捐款作为宪法保护的自由言论形式之一,从此金钱一直在政治中起主导作用。这一决定的结果是,在竞选活动中花钱最多的人将获得胜利,而大部分没有得到公司或集团支持的候选人将被胜利拒之门外。为竞选活动捐款的人通常会获得相应的回报,因为胜利的候选人还想再次当选。摘自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2002年1月24日 材料4: 大部分专家认为,非洲贫困国家危机日益严重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强加给这些国家的“改革”政策。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非洲国家目前的不稳定局势和经济的停滞不前负有责任。15年前,非洲国家面对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贷款的条件,它们别无选择。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条件是;降低政府开支、特别是在社会服务方面的开支,降低工资,开放国内市场,减少对外国投资的限制,逐步使本国货币贬值等。尽管大部分非洲国家都实行了这些措施,但它们的发展速度却下降了,而且债务从1980年的6580亿美元增加到了1993年的17700亿美元。摘自埃及《金字塔报》1995年6月4日文章《处于战争、贫困和瘟疫灾难中的黑非洲》 材料5: 一批反对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积极分子在墨西哥城总统府门前举行了一场滑稽足球赛。“山姆大叔”、“墨西哥总统福克斯”及一名军人同安然公司、可口可乐公司、麦当劳公司和大众汽车公司结成主队,客队是“世界队“。胸前写有主队各公司和人物名字的队员在场地上不遵守任何规则地踢球,也就是踢”世界“,最后以4比0获得胜利。担任主队技术指导的是”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裁判则是被跨国公司收买的。在10分钟的比赛结束后,场外评论员说,这是一场”跨国公司队“任意玩弄”世界队“的比赛,它们想踢进多少球就能踢进多少球埃菲社墨西哥城2002年8月28日电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如下问题; (1)根据材料1和材料2,分析跨国公司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3分) (2)根据材料3,结合你所学的关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的基本知识,说明跨国公司是怎样影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的?(2分) (3)材料4关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的评价是”负面“的,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分析导致这两个机构发挥材料4中那种”负面“作用的原因。(3分) (4).结合材料1-4,分析材料5中的”滑稽足球赛“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什么问题?(2分) 【参考答案】 1.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各民族经济关系超越国界的结果。跨国公司既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又是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1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后,由于生产力和民族国家的经济关系超越了民族国家的疆界限制来到世界市场,从而开始了经济生活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跨国公司由此产生。跨国公司通过其自身经济活动,特别是跨越国界的投资、贸易等经济活动,反过来,加深了国际分工,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世界资源的全球合理配置,客观上发挥了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作用。当今世界,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承担者。各国经济联系的加深、国际贸易的发展.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的加速,主要是通过跨国公司来实现的。(1分)同时,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跨国公司是主要的获益者。(1分)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各国边界控制减弱,开放市场和实行自由贸易,以及在经济贸易规则上日趋统一,为跨国公司扩大经济活动空间、降低生产成本、充分利用全球廉价资源,从而牟取暴利创造了条件。因此,全球化的发展扩大、加强了跨国公司的经济优势,壮大了跨国公司的实力。 (2)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包括部分发展中国家普遍采用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这种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宗旨是为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服务。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的所有人或主要投资者,构成了资产阶级的主体。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实际上是维护资本主义大企业,特别是大跨国公司利益的工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是建立在金钱基础之上的,金钱是资本主义权力之母。资本主义大财团,大跨国公司拥有经济上的权力,它们利用、操纵资本主义选举,将自己中意的领导人选举进资本主义政府,为跨国公司利益服务。(1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党把持政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政党的背后都站着实力强大的资本主义垄断财团。失去垄断财团支持的政党是难以走上执政之路的。跨国公司还通过自己掌握的媒体、组织各种社会压力集团和智囊机构,干预资本主义政府的决策,为自身利益服务。(1分) (3)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当今世界主要的国际经济组织,它们都是在战后建立的,用以推动世界各国在货币金融领域进行密切合作,从而保持国际货币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政府间国际金融机构。这两个机构的作用不完全是”负面“的,其主要作用是积极的,值得肯定的。(1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向成员中提供各种中短期贷款,对于缓解成员的国际收支逆差,稳定成员国货币,促进汇率稳定和推动成员国进行经济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及其活动,对于战后建立国际多边支付体系,促进成员国进行货币合作,减缓国际金融动荡,推动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世界银行主要通过向成员国提供开发贷款,以减轻成员发展资金不足,协作成员实现发展计划。由于这两个组织在表决程序上实行加权表决制度,每个成员国在这两个金融机构中的投票由成员的综合经济实力所决定。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实力最强,因而它们控制了这两个机构的70%以上的投票权。实际上,这两个机构被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所控制。(1分)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总是利用这两个机构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它们将两个机构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贷款同一系列经济、政治条件挂钩,强行向发展中国家推行西方的价值观、政治经济模式或体现西方价值观和利益的所谓”改革“方案,结果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1分) (4)从材料5中可以看到,发达国家的政府同跨国公司相勾结,为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利益服务。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由发达国家支配,它们实际上也为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保驾护航。在这场实力不对等的”滑稽足球赛“中,规则和裁判都是有利于跨国公司的。材料5中的”滑稽足球赛“主要反映了现存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公正、不合理性。现在的国际经济秩序是为少数国际垄断资本服务的,是世界不发展、不繁荣、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国际经济关系严重失衡的主要根源。(2分) 2.材料1 1961-1980年间美日欧经济增长速度(单位:%) 美国日本欧共体 1961-19654.612.44.9 1966-19703.011.04.9 1971-19752.24.32.9 1976-19803.45.03.0 资料来源:(美国)《总统经济报告》(1988年) 材料2 1950年美国、英国、法国、西德、日本、意大利的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以1964年美元的价格计算)国民生产总值(计算单位:10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计算单位:美元)相当于美国GNP的比重相当于美国人均GNP的比重美国3812536英国711393(1951年)18.6%54.92%法国50117213.12%46.21%西德48100112.6%39.47%意大利29626(1951年)7.61%24.68%日本323828.4%15.06%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980年美国、英国、法国、西德、日本、意大利的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计算单位:10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计算单位:美元)相当于美国GNP的比重相当于美国人均GNP的比重美国259011360英国443792017.10%69.72%法国6331173024.44%103.26%西德8281359031.97%119.63%日本1157989044.67%87.06%意大利369648014.25%57.04%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 1990年-1998年,美国GDP年均增长率为2.7%,高于欧盟的1.7%,日本的1.2%。美国GDP占世界的比重也由1990年的24.20%上升至1997年的27.5%。美国的劳动生产率1992-1997年间平均以2.5%的速度增长;出口贸易在1992-1996年间增长了35%。与此同时,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下降至年平均3%以下,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美国股市也在美国经济长达108个月的稳定增长的支持下,持续繁荣,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的平均价格指数不断刷新,由1987年的2000点上升至1999年上半年的11000点。全球都在关注美国的“新经济”。90年代,日本陷入“泡沫经济”泥潭难以自拔,又遭亚洲金融危机的打击,经济增长几乎陷入停滞;欧盟虽然在经济一体化建设上成绩扉然,依靠集体合作提高了整体经济实力,增强了主导世界经济的力量。但欧盟经济增长长期低迷,后劲明显不足,失业长期居高不下,年均失业率保持在11%左右,国际竞争力下降。 请回答: (1)上述三个材料共同揭示了一个什么经济现象?(2分) (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美国、日本、西欧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并分析这种变化对国际政治的影响。(2分) (3)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这种变化对世界政治又会产生什么影响?(2分) 【参考答案】 (1)上述三个材料共同揭示了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美日欧经济发展速度的非均衡改变了它们之间经济力量的对比。(2分) (2)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凭籍其强大的经济实力独霸世界经济,日本、西欧各国在经济上依附美国。(1分)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西欧经济实力很了很大增强,美国独霸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格局被日、美、欧三足鼎立的格局所取代。(1分)美国与日本、西欧经济实力对比的这种变化,有利于日本、西欧独立自主倾向发展,谋求摆脱美国控制,(1分)动摇两极格局,推动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发展。(1分) (3)20世纪90年代,西方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美国经济强劲增长,经济实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1分)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格局没有太大变化,仍为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1分)美国在三足鼎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中,明显赢得了部分优势。美、日、欧经济的这种变化,从长远看,不利于冷战后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发展,(1分)助长了美国独霸世界的野心。(1分) 3.以下是有关美国对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经济制裁的材料: 材料一 美国对伊拉克、古巴、利比亚、伊朗和朝鲜等国实施数10项经济制裁。克林顿总统在去年11月对苏丹实施了经济制裁。此外,据说,数十个议案有待国会审议,这些议案将对数10个国家实施新的制裁,原因是它们的许多做法有害,其中包括制造或出售生化武器,迫害宗教人士、使用童工、破坏环境和生产毒品。根据总统出口顾问委员会1997年报告,美国对占世界人口52%的75个国家实施了单方面的制裁。从1993年到1996年,美国对35个国家实施了制裁。摘自美国《洞察》周刊1998年1月26日文章《在国会考虑制裁时,批评者说,制裁使美国受到的惩罚最重》 材料二 这类制裁措施不仅造成了严重的外交争论(最引人注目的是同欧盟的争论),还妨碍了美国政府在执行对外政策中的行动自由。去年这个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在印度和巴基斯坦进行核试验时,美国不得不根据1994年制定的一项法律对它们实行制裁。如果制裁得到具体结果,那么这种问题也许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最近一系列研究表明,制裁几乎都没有达到引起变化这个主要的目标。相反正如华盛顿的智囊班子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指出的,越来越多的分析家认为,“几乎所有的单方面制裁差不多总是失败的。”企业界要求限制制裁造成的出口损失的呼声也高了(估计每年因为制裁要失去150亿到200亿美元的出口)。在政界有很大影响的农业院外活动集团把改革制裁作为它努力弥补国内市场呆滞的重点。主张改革的参议员理查德·卢格说:“自我实行的单方面制裁的最终结果是,它使美国失去了国外市场,减少了我们的出口,导致失业,使我们的对外政策变得复杂,使我们的友邦和盟国产生敌对情绪。”摘自英国《金融时报》1999年8月19日文章《不合理的制裁》 材料三 这些日子,人们对制裁的态度比较矛盾。尽管过去10年美国制裁的国家以及制裁的次数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期,但制裁只取得有限的实际结果。它在美国企业领导人和美国的外交盟友中引起的争议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在全球经济中美国单枪匹马地行动不会迫使一些国家改变它们的所作所为”。摘自英国《金融时报》1999年8月19日文章《不合理的制裁》 材料四 华盛顿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虽然白宫和国会仍然强调支持禁运的原则,但它们对实行制裁都采取谨慎态度。这种变化最明显的迹象是上个月克林顿总统放松对伊朗这类“胡作非为的”国家长期实行的食品和药品出口限制。国会也在发生类似的变化。通常每期国会有大量新的制裁议案提出,而在这期国会却寥寥无几。参议院批准了对它的一项开支法的修正案,以确保食品和药品不包括在未来的制裁中。布鲁金斯学会负责对外政策研究的理查德·哈斯说:“制裁有广泛的影响,我们在实行时需要较大的灵活性和透明度,人们对这个事实的认识大大加强”。摘自英国《金融时报》1999年8月19日文章《不合理的制裁》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根据上述所有材料,说明美国对别国实行经济制裁的目的何在?有何危害?(2分) ⑵材料三说:“这些日子,人们对制裁的态度比较矛盾”。请你根据上述所有材料,指出“人们对制裁态度”的矛盾是什么?(2分) ⑶材料二说:“几乎所有的单方面制裁差不多总是失败的。”为什么会失败?(4分) ⑷材料四说:“华盛顿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请你指出美国政府对制裁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会导致美国在对外政策中最终取消“制裁”吗?(2分) 【参考答案】 ⑴美国在国际关系中广泛使用经济制裁和禁运这一手段,企图迫使遭受制裁和禁运的国家内外政策发生美国所希望的那种变化,实现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这是一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行径。经济制裁和禁运干涉了它国内政权,损害了别国主权,阻碍了被制裁国家的经济发展,损害了被制裁国家及其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制造了这些国家的政治局势动荡,最终危及了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2分) ⑵美国政府在推行其对外政策时,广泛将经济制裁作为一种重要的政策手段。美国需要这种政策手段。但经济制裁和禁运是一把“双刃剑“,在损害被制裁国家的经济政治利益,阻碍其发展时,也使实施制裁措施的美国的经济政治利益受到了损害,而且也殃及其他国家的利益,甚至美国重要盟国的利益,因而遭到美国国内企业界、美国的盟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反对,使美国在国际上陷入孤立。实行经济制裁和禁运对美国国家利益同时产生这种有利和不的利影响,使美国政府和政客左右为难:放弃经济制裁这一政策手段,不便于美国霸权主义政策的推行;实行这一政策手段,美国的霸权主义利益也受到了损害。这就是其矛盾所在。(2分) ⑶经济制裁之所以大多失败,一是因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加深,人为地通过制裁去割断彼此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是行不通的;二是遭受经济制裁的国家,为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不屈服超级大国的压力,为打破制裁不懈斗争和努力,并得到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支持;三是美国对一个国家实行经济制裁,严重影响了被制裁国家的邻国和它所在地区的国家的经济发展,遭到它们的一致反对。近年来支持美国实行经济制裁的国家越来越少,包括美国的盟国在内,为发展经济,对美国的制裁政策越来越持批评立场;四是美国对它国实行经济制裁不仅很少达到目的,反而使美国经济政治利益受到严重损害,遭到美国企业界和美国各阶层人民的反对。(4分) ⑷由于经济制裁总是失败,并越来越招致美国国内外的反对,美国决定对经济制裁政策实行某种程度的限制,缩小经济制裁的范围,取消或部分取消对一些国家如伊朗、古巴、越南等国家的经济制裁。美国改革经济制裁政策,不是为了放弃这一政策,而是寻求如何使这一政策更好为美国霸权主义的全球战略服务。(2分)
两性学堂--关注两性健康 学习两性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