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争鸣:高考作文不宜考时评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07/04 10:25 中国青年报 | |||
作者:文志传 近年来高考作文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以及多元化的选择和表达,使马少华先生产生一个想法,他在《高考是否可以考时评》(6月27日《南方都市报》)中提出:“中学为什么不可以教时评?高考更应该考时评。” 近年来,时评渐受媒体青睐,原因除了民主与法治建设的推进给言论创造了宽松环境外,还在于新闻时评具有新闻报道难以替代的功能。从这个角度讲,中学教点时评的确有必要。但是高考考时评,恐怕不那么简单,因为这会给命题和评分带来相当的难度。 应该看到,考时评命题不轻松。什么叫时评?通常的说法,时评即时事评论,包括国际和国内。国际的姑且不论,国内的主要是关于时风的评论。所谓时风,既可以指一个时代的风气,也可以指一个时期、一时的风气。而风气,则指国风、党风、政风、官风、民风、行风、学风等等。该怎么命题呢?考生生疏的,无法评;熟悉的,容易人云亦云千篇一律;而话题容易引起争论的,很可能各执一词。考生有话说,说真话,这是命题的原则之一,而要做到这一点,说来简单,做起来着实不易。 命题的另一个原则是要有利于评分。考时评,评分恐怕比命题更难。从内容上说,如果出现千篇一律,则评分难以拉开差距;如果出现分歧,则很可能符合教师观点的占上风。不同教师又可能有不同的观点,即便让评分组讨论,见仁见智,一时间恐怕也难以形成共识,领导层显然也不可能随意裁定。媒体上的时评,不少话题不是至今无定论吗?另一方面,作为言论的一种,时评说起来简单,但是要给它下定义,恐怕也不容易。比如同一篇文章,有的时评编辑以杂文为由不采用,而有的杂文编辑则以时评为由不采用,但更多是时评专栏也发杂文,杂文专栏也发时评。编辑尚且如此,教师又如何能统一?评分最怕主观随意性,考时评评分最大的困难就在于难以克服这种主观随意性。 还有一点不得不考虑。高考往往具有指挥棒的作用,如果考时评,很容易使作文教学引入时评一途,尤其是在考前一两个月,媒体上的时评将成为师生搜集模仿的对象,这就使得作文教学形成新的模式,变得单一化。 其实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尽管所给材料并非直接取自新闻报道,但所论依然涉及时风,只是内容和形式比时评要宽得多、活得多。 附:马少华原文大意 一说到时评,人们总觉得它是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文体”。其实不然。在我看来,它是表达的实用文体,就像写信也是表达的实用文体一样。只不过,时评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的表达方式和意见交流方式;写信是通过私人的传播媒介。两者相差的是表达的效率。教时评就是训练有效率地思考、有效率地表达。时评所要求的效率,就是一个路人面对电视镜头用最少的时间最准确地表达自己看法的效率。它的标准简单明确,至少比诗歌的评价标准明确、简单得多了。 时评作为议论文,与现在中学教的、高考考的议论文差别在哪儿?就在于前者面对的是真实的情境,召唤的是真实的判断。永远陷于虚拟情境中进行虚拟的表达和虚拟的思考,就永远不会有真实的表达能力和真实的思考能力。 中学教育是公民教育,不是英才教育。中学语文教学,本来就不应该是培育诗人和文学家的苗子,而是学会作为公民的思考与表达。我总觉得现有的教学模型———这当然体现在课本收录的范文———文学的东西太多了,高端的东西太多了,教人平实地、有效地表达的东西太少了。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笑翻天:难以抵挡的开心风暴 享受酷翻天开心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