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人才引进 三个外省大学生在咸阳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07/07 10:14 南方网-南方周末 | |||
对要求吸纳外地大学生的西部地区而言,比高薪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融合和制度上的激励。 外省人彭红菊 1999年9月15日,是彭红菊永远无法忘记的日子。她和父亲提着大袋行李,从南昌站登 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的她,在家乡宜春地区财政局上了一段日子的班后,经过痛苦的权衡,最终选择了爱情,将男朋友所在的西部城市咸阳作为自己的工作地点。 咸阳,秦时的古都,位于陕西省关中地区,城区人口约50万。国民生产总值在陕西省一直排在第二、三位,经济发展水平在陕西省地市中居于前列。 时间过去了将近4年,彭红菊依然记得她当时面临的压力和选择的痛苦。到咸阳经过短暂的培训后,她成为咸阳市农业局的一名公务员,和上大学时相恋的男友走到了一起。 一起参加公务员培训的近30个人中,彭红菊是惟一的外省人。其他的毕业生都是本地人,绝大多数来自省内高校。 6月28日上午,记者见到彭红菊时,她正在家里和婆婆一起看电视,爱人在渭城区农行加班。 房子宽敞、明亮,装饰简朴,房门上贴着大大的“喜”字。两年前,彭红菊和男友结婚了。由于暂时还没有单独的住房,小夫妻俩把新房安在爸妈家。 彭红菊目前在局里分管劳资和人事工作,远离了所学的税务专业。她的工资每月约600元,一年收入加起来在8000元左右。 彭红菊告诉记者,“我的工资在同学中可能是最低的。”但她表示,不想和其他同学比,因为毕业后“各人的生活已经有太多的不同”。 人事局办公楼就在宿舍楼前面。彭红菊每天按时上下班,工作比较清闲,周末她一般呆在家里看电视。“这里娱乐活动本来就少。我没有同学,也没有太多朋友,所以平时都很少出去。” 思想观念的碰撞 位于咸阳市郊区的国家某研究所每年接收近30名高校毕业生,大多来自外省,一些学生毕业于哈工大等名牌学校。 6月28日是星期六,记者来到研究所专门的“大学生公寓”。敲开顿建军的房门,他正坐在床头看电视,桌子上的IBM笔记本电脑还开着。约15平方米的房间放了两张床,配备的电器有电扇、彩电,地面铺着浅色地板,显得整洁明亮。 顿建军200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自动化专业,来研究所工作刚好一年。他每个月工资可以拿到1500元,约为咸阳市普通公务员的两倍。 顿建军对于住宿条件还算满意,但他至今仍无法忘记第一次到单位办公室的感受。 “一切都显得陈旧,大多数楼房都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办公室里放着洗脸盆和毛巾,旧式的空调开起来噪音太大,像是一架飞机在头上盘旋。” 更让顿建军和他的同事们感到困惑的是思想观念上的碰撞。 顿建军刚来不久,有位毕业生从另一个单位跳槽进了研究所。人事教育处要求他把派遣证从跳槽单位拿来,之后才开始给他算正式上班。这个人跑了两个城市,在当月15日以后把派遣证拿来了。按人事部门的说法,这个月他只能拿半月工资。但是到月底,这名同事发现他的工资和别人一样,都是整月的。 刚刚洗好衣服的张乐平走了进来,一副百无聊赖的样子。他毕业于安徽合肥工业大学,也是在去年到研究所工作。 谈起工作,张乐平似乎有些牢骚。“年轻人当然以事业为重,对工资低有些牢骚,但我们真正的烦恼不是钱。” 去年12月份,张乐平所在的部门召集7名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开会,年轻气盛的张乐平没管住自己的嘴巴,他一口气提了4条意见。 “结果到现在问题还没解决,个别领导对我的意见还挺大。”张乐平嘿嘿直笑。 张乐平对顿建军价钱约2万多元的新笔记本电脑羡慕不已。“我办公室的电脑换了4次,现在换到赛扬333,相当于奔腾2的水平。” “这里规则不重要,但关系和人情重要。”顿建军对此已有所感悟。 古都咸阳的人才需求与落差 咸阳市人事局流动科科长别立华对近几年省内外高校毕业生来咸阳工作情况了如指掌。4年过去了,她对彭红菊的籍贯、毕业学校和工作单位依然记得十分清楚。 原因很简单:“在市机关里,像她这样的外省毕业生太少了,用十个手指头估计可以数清。” 她介绍,咸阳市每年接收约1500名高校本科毕业生,大多都来自陕西省内高校,也是陕西本省人。到咸阳工作的外省生源的本科毕业生每年不超过100人,一般都是家在咸阳。 别立华告诉记者,“总体上说,几年来到咸阳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以师范类居多,以大专为主,大多为非紧俏专业。”上世纪90年代以来,咸阳市基础设施建加快,建筑学、路桥等方面的人才缺得厉害,但十多年来“几乎是一个都招不到”。 咸阳市建筑设计院承担的城市建设规划设计任务繁重,但目前还没有一个科班出身的本科毕业生。2000年,市建筑设计院跑遍了陕西省内有建筑专业的高校,最后只招来一个渭南的委培生。 “其实我们在政策上早就放开了。本科生不管哪儿人,即使暂时没有工作,都可以直接落户。人事关系由我们代理,两年之内免收代理费用。 “我们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但无论硬件和软件的改善都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吸引到十分优秀的人才还很难。” 情况在近一两年来有所改观。由于高校毕业生较前几年有较大增长,就业压力持续增大,一些人开始把择业的目光投向西部。 (本报见习记者李栋)
订阅新浪新闻冲浪 足不出户随时了解最新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