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重于学历 透视大学毕业生再培训现象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08/15 11:41 湖南在线-湖南日报 | |||
夏日炎炎,但酷热笼罩下的省会大学校园,很多学子却感到“寒意”阵阵:大学毕业已经几个月了,他们至今却还不知道身“嫁”何处,仍在焦急而无奈地寻找着机会。 今年是高校扩招后的第一个毕业生就业高峰年,全国应届毕业生达到212万人,比200 我省今年高校毕业的本科生近4.5万人,专科生5.5万余人,总数达10.3万人,比2002年净增4万人,如果再加上去年未能解决就业的1.8万多毕业生,今年全省共有超过12万大学毕业生涌向就业市场。省大中专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相对全国高校平均就业率,目前我省略微好一点,达到60%左右,但各校之间很不平衡,整体就业形势仍不理想。 据悉,明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250万,而在2010年之前,每年的大学毕业生都将稳步增长。由于社会每年能够提供的新增就业岗位数量,远远赶不上毕业生人数的增长,专家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都不容乐观。 就业市场的严酷现实,已使众多的大学生意识到,只有熟练掌握一项实用技能,才是他们顺利实现就业的法宝。于是,近年来各种技能培训、证书考试在“文凭热”后蓬勃兴起,商务英语培训、CAD计算机辅助设计、ACCP软件工程师培训等各类实用技能培训令在校大学生趋之若鹜。 杨礼是省会某高校化工分析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从元月份就开始找工作,由于所学的专业面太窄,他至今也没有找到令其心仪的工作。酷爱计算机的他在求职过程中,看到不少单位都在为找不到合适的计算机人才而发愁,小杨心动了,“干脆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学点实用的计算机技术,再去求职。”在对各种IT培训做了认真分析考察后,他走进了省电教馆内的长沙牛耳软件教育中心,报名参加北大青鸟ACCP软件工程师认证培训。他告诉记者,该培训是一个通用性很强的软件技能培训,不需要很高的计算机专业知识,非计算机专业人员都可以通过一年多的系统学习,拿到软件工程师证书,他准备花一年左右时间,转行进入自己喜爱的IT行业。 在湖南师大,记者发现了不少在学校附近租住房子的“毕业留守族”,他们有的是暂时还没找到单位,有的是对目前单位感觉不如意,于是一方面继续找工作,一方面参加各种各样的实用技术培训,为寻找更好的工作增加砝码。而一些还未毕业的学生们,似乎也提前感受到了就业竞争的残酷,开始未雨绸缪,自觉加入到培训充电的行列,学外语、考计算机等级证、软件工程师、系统分析员等等,有的人甚至冒着酷暑,到驾校学车。 记者在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了解到,最近几个月,来参加秘书、公关员、推销员、电子商务师等职业资格培训鉴定的人员中,大学生占了很大比重。而牛耳软件教育中心的学员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也占了70%。 “在就业时不仅有毕业证,还能有一本‘职业资格证’,找工作就保险多了。”湖南大学一位准备参加网络工程师培训的同学这样告诉记者。 应当看到,大学生热衷培训现象是有着多种原因的,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随着社会知识水平的普遍提高,学历已不再是企业选人的首要衡量标准。越来越多的公司更加重视员工的实际能力。于是在人才市场也随之出现新的人才理念,原来高学历、高职称就是人才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有需要才是人才”、“有能力创造价值才是人才”的现代人才观逐渐被人们接受。不少知名企业在招聘时已经亮出新的标尺:能力第一,学历第二。 长沙大学物理教育专业毕业的周毅就是很好的例子。2001年6月,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但却因种种原因一直待业在家。在长沙牛耳软件教育中心经过14个月的ACCP培训后,去年7月,周毅与另两名学员一道,被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软件工程中心相中,成为那里的程序员。现在,这名大专生已经是公司里的项目经理,负责开发一个贵州电力的地理信息系统项目。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软件工程中心技术总监赵军,最近又冒着酷暑来到“牛耳”招聘了4名学员。他向记者坦陈,其实他们公司不乏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前去应聘,也并不缺少顶尖的软件高手,而是缺少一批实践操作能力强的普通软件工程师。周毅7人之所以得以录用,主要也是看中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他们对软件开发工具的掌握、实际开发水平,都在一般的本科生之上。 无独有偶,今年1月选中“牛耳”两名大专生的联想集团人力资源部一位高级经理也说,联想对人才的选择坚持两大标准:对公司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以及“人岗匹配”。对于后者,联想认为“不一定要找最优秀的人,而是要找最合适的人”。这种合适,不是学历或者资历上的要求,而在于你能够胜任岗位要求。 种种事实表明,我国目前的大学教育体制的确存在不少弊端,如偏重理论教学,大学生们普遍缺乏必要的实践技能培训;教学知识结构老化,尤其是在技术发展一日千里的IT相关专业,最新的技术实用信息并没有及时反馈到高校教学体系中,学科专业的调整、内容的更新,都严重滞后于劳动力市场职业需求的变动。 这些体制弊端,造成一些学生在接受学历教育进入劳动力市场后,突然发现所学的知识不能用于实践,工作不能立即上手,还需要有一个培训适应期,因此增加了就业的困难。而从企业用人的角度来说,他选中一个人,必是看重其能力或拥有的技能对于企业发展所具备的价值,而缺乏实际技能的大学生就理所当然不会受到就业市场的青睐。 因此,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的缺乏已经成为就业的软肋,在就业压力面前,高校毕业生补上这一课,就显得十分迫切。 有关人士认为,这一方面有赖于高校能尽快根据企业和市场的需求,不断调整、改进人才培养模式,缩短学生进入企业后的磨合期。特别是在IT等一些知识技术更新快的专业,不妨借鉴一些IT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做法。如北大青鸟APTECH公司引进印度成熟的软件教育体系,推出的ACCP软件工程师认证,就是非常具有市场前瞻性的软件人才教育体系。ACCP教材是在100多位专家跟踪调查IT市场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编写的,平均每10个月左右就要更新一次,使教育与技术发展同步,课程涵盖了当前IT企业使用的主流软件开发技术。在教学方法上理论和操作并重,以实践为主,全面培养具有较强动手操作能力的软件蓝领。 另一方面,即将就业的毕业生也应该抓住时机,主动选择具有良好信誉的培训机构,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使自己能很快适应市场的需求。省大中专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有关负责人就提出建议,今后大学毕业生应在毕业前选择合适的培训机构进行职业技能学习,有关高校可以把此项内容作为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本报记者张茧)
绝对大奖!订非常笑话短信,送数码摄像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