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毕业生的弱项 用人单位开“会诊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09/03 11:25 解放日报 | |
今年,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又十分漂亮:93.6%。在全市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加31%的背景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然而,学校并不“知足”,而是让“外人”挑教学的毛病。近日,该校召开毕业生就业工作咨询会,30多家用人单位前来“会诊”。记者感到,这些“会诊”结果指出了高职毕业生的“软肋”,对高职院校如何进一步抓好教育也颇有启发。 外语弱成“拦路虎” 用人单位对高职生的评价中,“呼声”最高的是“外语能力要加强”。 上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有关人士谈到,由于上海的许多码头都引进了大型的进口机器,为了能熟练地操作并对机器进行日常维修,技术员工的英语水平变得至关重要。飞利浦光磁电子有限公司则要求技术人员的英语达到与外籍员工进行业务沟通的水平。英特尔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也认为,员工的英语能力直接关系到在公司的事业发展,技术人员若能熟练地用英语表达,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但是,外语弱恰恰是大多数高职生的“软肋”。随着国际制造业中心逐步向中国、向上海转移,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外语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希望高职生的听力、口语等外语交际能力必须过关,专业英语水平要达到相当程度。所以,高职教育应强化外语教育。电机高专积极推行双语教学,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了英语原版教材,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不失为一良方。 磨合期还应缩短 相对于本科生,高职生的优势在哪里?许多人认为是动手实践能力强。但是,不少高职毕业生在实际岗位中“上手”较慢,毛病在哪里?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有关人士指出,有的学生知识和技能比较“老化”,需要重新培训才能上岗,而这样的培训所耗时间长,费用也不菲。 上海宝钢(五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建议:要让高职生的优势凸现出来,学校可根据各个战略用户的用人需要进行课程调整,实行“订单式”培养,还可进一步细化专业,对口培养技术型人才。不少企业还指出: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零距离”接触。如教师经常到企业实践,企业技术主管到学校兼职当老师,双方合作搞项目开发,有些项目甚至可以拿到课堂上,让学生一同参与。学生的实习期也不要限定在毕业前的短短几个月里,而是与企业“常来常往”,这样既能让学生不断提高实践能力,也能了解先进技术的发展动态,工作后还能缩短磨合期。 人际沟通须加强 “高职生还需要加强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的培养。”有企业人事主管指出,不少高职毕业生在技术上是把“好手”,习惯埋头干活,不善于与人交流。高职毕业生中有不少要担起企业技术主管的职责,“上”对研发人员,“下”对技术工人,遇到具体技术问题时,面对不同的对象,应能做到因人而异地进行沟通。那些在跨国企业工作的高职毕业生,还要与国外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共事,沟通的要求更高。沟通是一门学问,在这方面,高职毕业生应该努力。 这也给本市高职院校提了醒:为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学校除对学生培养好专业技能外,还应补上人际交往、基础管理这些课程。在德国的一些著名职业技术学院,有来宾参观访问,就由学生轮流进行介绍和讲解,成为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而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常常被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组长,负责与老师、组员和其他项目组进行沟通。这种实践,对于培养学生的基础管理能力很有益处,我们不妨借鉴。(本报实习生顾泳 本报记者徐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