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我的语文老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09/08 17:12 新浪教育 | |
作者:黄相华(新浪网友) 回忆,是冬夜里的炉火…… 我已经有六年时间没有见过陈老师了。 陈老师是我高中时候的语文老师,记忆中的陈老师,高突的颧骨,瘦削的脸庞,温和的目光,一直的习惯是穿中山装,那套永远都是这般整齐干净的深蓝色中山装。他穿得很自然很舒坦,在我们那个喜欢不断地追赶潮流的小县城里,陈老师难能可贵地保持着他自己的风格。 陈老师早年毕业于地区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当时他曾是他们村里唯一的文化人。毕业后先是分配在某乡级中学任课,后因教学成绩突出又调到我就读的县立中学执教至今。 陈老师对我的影响实在而深远。 刚上高中那会儿,旁边的同学大都在追星,我却死心塌地的追随缪斯,痴迷于文学,功课之余经常爬爬格子,并发表了一些习作。这时,同样喜欢写作的陈老师发现了我,就这样共同的爱好使我们有了共同的话题。他也对我有所偏爱,课后常邀我到他家里去坐一坐,我们在一起谈书,谈文学,谈生活中或远或近的能感受到的一切。他还将自己书架上的文学书籍推荐给我读,于是陈老师一本一本的介绍,我一本一本的读,也一本跟着一本的说感想。那时我还有幸读到了陈老师发表过的几篇作品,他的作品风格朴素简约,在平淡的叙述中饱含深意,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到一个词:文如其人。“柳杉”是他的笔名,他为什么爱用这个笔名?我没有问起过,但是看到这个笔名后,我的眼前会浮现出一幅风景:空旷的山野间,一株郁郁葱葱的杉树笔直地立着,高高地衬着如洗的晴空……陈老师的笔名让我浮想联翩。 陈老师的语文教学,从不拘囿,也从不泥古。上课或无讲义,或讲义常换。他认为讲义常新,才能使知识更新。作文课,由于我在写作上受益于他的教导而进步很快,我的作文自然常常成为他给全班举例讲解的范文,还对我文学手法的巧妙运用赞赏有加,但同时又很和气地指出我的字迹不够整齐美观,要求我今后加以改进。在作文的批阅上,是可以看出陈老师教学的一丝不苟与敬业的。陈老师的上课点名方式,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提问或者将已经批阅好的试卷发还给我们时,只呼我们的名字而省去了我们的姓氏,听起来特别亲切,让人觉得我们全班就是和睦的一家人,我们每个人都是他的孩子一样。我从未见到陈老师跟哪个学生发过火红过脸,高中三年的语文课,我们愉快地沐浴在他和风细雨里。 1997年春天,陈老师推荐我加入县文联,我说条件不成熟,他拿出会员申报表格给我,说:“填上,如能加入,对你的进步有好处。”由于陈老师的力荐,那年我顺利地加入了县文联。他知道后,显得很高兴,在他的家里,我们两个人一起弄了几个小菜,喝了点酒。不胜酒力、很少喝酒的他那天喝得脸色酡红,并对我说了不少鼓励的话。 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在陈老师的家里,他在替我高兴、祝贺我之余,又对我说:“从师专毕业,这么多年我都没有觉得后悔,是因为在师专的两年里我过得很充实,我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记住:不论是哪一所大学,它都是你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驿站,你在那里能不能获得最丰富的补给,在于你个人。”一句叮咛从此让我受益无穷。 大学四年,课后时间我几乎都泡在了图书馆里,我拼命的读我能够读到的、感兴趣的一切书籍,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在大学毕业后那些漂泊辗转的日子里,我一个人走我的路,我的背包里总少不了几本书和几叠稿纸,也有些文章变成铅字,那时候我就想起陈老师,那位和蔼而朴素的长者,我觉得他一直都在,我的思想是他潜移而来的。我现在在外地有了相对稳定的工作,我有时就想,过年过节寄点象样的东西给老师,表示一下那份岁月垫厚的谢意,只是想到今天,还只是在想——每每如此,令我自己汗颜。 听高中的同学说,陈老师还在我们那个偏远小城的中学校园里,继续着他平静如水的生活,工作之余,潜心读书,笔耕不辍。我想,一个知识分子,最好的生活方式,莫过于像他那样埋头学问,仁厚谦和,淡泊名利,与世无争。执教多年的陈老师,他的身后如今该已经是满园桃李芬芳了。他高兴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还会一个人喝点儿酒。 我很想念他。 文章版权归新浪网与文章作者共同拥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