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问题解答(九)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10/21 10:28 新浪教育 | |||||||||
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问:《审计》教材第372页大标题中(一)期后发现的审计报告日存在的事实(若需修改会计报表)和(二)在会计报表公布日后发现的重大不一致和重大错报(若这种不一致或错报需修改会计报表),二者有何不同,为什么处理方法不一样?
答:期后发现的审计报告日存在的事实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已审计会计报表公布后意识到会计报表中的某些信息有重大错误。在会计报表公布日后发现的重大不一致是指其他信息与已审计会计报表中的相关信息相互矛盾;重大错报是指已审计会计报表所反映事项不相关的重要信息做出了不正确的披露。有时,在会计报表公布日后发现的重大不一致可能是已审计会计报表存在错报,与期后发现的审计报告日存在的事实属于同一种情况。 问:审计风险与重要性水平成反比,但如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过高,审计风险是否也会加大? 答:注册会计师不应随意调整重要性水平的大小。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应以不影响会计报表使用人判断和决策为限。例如注册会计师可以采用资产总额的0.5%—1%,净资产的1%,营业收入的0.5%—1%或净利润的5%—10%等,作为计算重要性水平的基础,并利用有关财务指标进行测试。 问:甲公司公布报表的时间为2003年3月20日,该公司2002年12月因涉嫌侵权被乙公司起诉,截止到2002年12月31日,该案件尚在审理之中,经甲公司律师估计,甲公司败诉的可能性较大,且可能赔偿50万元,请问该案件在“2003年1月30日结案判决甲公司赔偿100万”与“2003年4月30日结案,判决甲公司赔偿100万”两种情况下甲公司的会计处理是否一样?请说明理由。 答:甲公司因涉嫌侵权被乙公司起诉属于或有负债,应当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进行会计处理和披露。如果法院在2003年1月30日判决,则该事项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甲公司应当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进行会计处理和披露,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独立审计具体准则———期后事项》进行审计。如果法院在2003年4月30日判决,因甲公司已在2003年3月20日公布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可不再执行任何审计程序。 问:《审计》教材第340页第三段“把审计实施阶段称为审计外勤工作阶段,把审计报告阶段称为完成审计工作阶段”,第361页“审计报告日期是指CPA完成审计工作的日期”,第372页第一段“审计报告日一般为CPA审计外勤结束日”,此三段中几个日期或阶段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审计报告日具体是指什么? 答:审计报告日期,是指注册会计师完成审计工作的日期。完成审计工作是指注册会计师完成了所有程序,获取的审计证据足以支持对会计报表发表意见。注册会计师在界定审计工作完成日时,应当考虑:(1)应当实施的程序已经完成;(2)应当要求被审计单位调整或披露的事项已经提出,被审计单位已经作出或拒绝作出调整或披露;(3)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已经正式签署会计报表。审计报告日期非常重要,因为它指出了注册会计师对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重大事项进行审计所负责任的最后期限。由于会计报表的编制是由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负责,因此在公司制的企业,应当把管理当局理解为董事会,相应地,“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签署会计报表日”是指董事会决议批准会计报表并由董事长签字的日期。 问:在“财务分析”一章,讲到EBIT可以根据“利润总额+财务费用”来计算(《财务成本管理》教材第45页)。但在第九章讲到财务杠杆时又说“EBIT=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我认为,这里的EBIT是指的“利润表”里的营业利润,并不包括营业外收支和投资净收益,这样和前面是否有矛盾? 答:这两种算法并不存在矛盾。EBIT(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是指“扣除利息和税金前利润”。它有两种算法:(1)以税后利润外基础,加上已被扣除的利息和所得税,得出息税前利润。 息税前利润=税后利润+所得税费用+利息费用=利润总额+利息费用 由于在财务报表中,利息费用未被单列,而是包括在“财务费用”之中。一般说来,利息费用是财务费用的主要成分,因此可以用财务费用的数额作为利息费用的估计。这是一种近似估计,并不很精确,因此教材使用了“测算”一词。(2)以销售收入为基础,减去除利息和所得税外的所有费用项目,加上其他收益,得出息税前利润。 息税前利润=销售收入-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营业外收支净额+投资净收益EBIT与营业利润(operating income或称operating profit)在概念上是不同的。营业利润是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益,不包括其他收益,例如营业外收支、投资净收益等。 在没有或者可以忽略其他收益的情况下,EBIT与营业利润相等。财务杠杆计算并不需要十分精确,其他收益与营业利润相比数量小、不稳定且不易估计,因此通常将其省略。如果一定要进行精确的计算,则需要将其他收益纳入计算范围。 问:《财务成本管理》教材第149页关于固定资产经济寿命问题,平均年成本的计算中累计运行成本现值的计算没有考虑所得税问题或折旧抵税问题,为什么? 答:作为一本教材,它必须有顺序地讲解问题,并且一次只能集中讲解一个问题,不能把所有问题都一起讲。本教材的顺序是先讲平均年成本问题,后讲所得税和折旧问题。在讲平均年成本时,主要解决现金流出年金化的思想和方法,可以先假设不存在所得税。这并不意味着计算平均年成本没有所得税问题。1996年试题的第37题就是一道考虑所得税的平均年成本问题。 问:在计算存货的年储存成本时,如果已经考虑了存货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在计算出经济订货批量以后是否还需要按经济批量占用资金再重新计算一次应计利息? 答:不需要。如果储存成本中已经包括了存货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则计算出经济批量以后不必再考虑资金的利息问题。一般说,一个因素不应当被重复考虑。 问:存在优先股的情况下,财务杠杆如何计算?优先股股息是税后支付的,它具有财务杠杆作用吗?既然财务杠杆反映的是负债比率变化带来的财务风险,为什么要考虑优先股股息? 答:在有优先股的情况下,财务杠杆的计算公式为:DFL=EBIT/[EBIT-I-d/(1-T)]其中:EBIT是息税前利润;I是债务利息;d/(1-T)是税前的优先股利。 优先股股息的确是税后支付的,但它是一个可以预计的固定数额。杠杆作用产生的原因,是固定支付,而不在于税前还是税后支付。不随销售收入比例变动的固定的成本费用、固定的利息和固定的优先股股息,都会产生杠杆作用。 准确地说,财务杠杆是指固定成本融资引起的,包括负债和优先股。财务杠杆被定义为“每股收益对息税前利润变动的敏感程度”,或“息税前利润变动1%所引起的每股收益变动百分比”。虽然负债比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高,但说“财务杠杆反映的是负债比率变化带来的财务风险”是不准确的。首先,财务杠杆不仅仅是负债引起的,还有优先股;其次,只要负债存在,即使负债比率不“变化”,财务风险依然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