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逻辑解题套路精析(八)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10/29 08:35 新浪教育 | |
八、逻辑分析 MBA联考逻辑考试的主流题型与国外考试的逻辑推理题(Logical Reasoning)类似,然而也有少量考题与国外考试的逻辑分析题(Analytical Reasoning)在分析思路上有些相似,但题型却有较大差别,因为国外的逻辑分析题通常所说的是组题、串题,同一题干一般有3—4个题,而我们这里所说的MBA联考的逻辑分析题基本上都是单题,即一个题干一般只有1个 对于推理步骤较多,花费时间较长的逻辑分析难题,虽然对训练思维也很有好处,但由于正式考试的时间限制,在MB联考逻辑考试中则不会出现。不象逻辑推理题,目前MBA的逻辑分析题均不是来源于国外考题,而是国内自行命制的。逻辑分析题偏重于考察考生的缜密严峻的推理以及对具体事物的抽象能力,解分析题从宏观角度是对大局的认识,框架的认识;从微观角度是对每个条件的具体使用方法的灵活运用。 逻辑分析题从推理思路上也属于归纳型,即“自上而下推理”,其解题关键是要“把条件用尽”,即对于题目所给出的规则,必须边读题边把题目所给出的条件一条条在草稿纸上逐一列出,同时要善于分析隐含条件。解这类考题最好能借助于一些技巧,比如列个表或画个图,有时需要借助于归谬法。 (一)排序 排序是最简单的逻辑分析题,该题型一般在题干部分给出不同对象之间的若干个两两对比的结果,要求从中推出具体的排序。解这类题型的主要思路是要把所给条件抽象成最简单的排序形式。 -甘蓝比菠菜更有营养。但是,因为绿芥兰比莴苣更有营养,所以甘蓝比莴苣更有营养。 以下各项,作为新的前提分别加入到题干的前提中,都能使题干的推理成立,除了 A.甘蓝与绿芥兰同样有营养。 B.菠菜比莴苣更有营养。 C.菠菜比绿芥兰更有营养。 D.菠菜与绿芥兰同样有营养。 E.绿芥兰比甘蓝更有营养。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E。 E项断定:绿芥兰比甘蓝更有营养。题干断定:绿芥兰比莴苣更有营养。由这两个断定显然不能推出“甘蓝比莴苣更有营养”。 其余各项,作为新的前提分别加入到题干的前提中,都能使题干的推理成立。 -去年MBA入学考试的五门课程中,王海天和李素云只有数学成绩相同,其他科的成绩互有高低,但所有课程的分数都在60分以上。在录取时只能比较他们的总成绩了。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能够使你判断出王海天的总成绩高于李素云? A.王海天的最低分是数学,而李素云的最低分是英语。 B.王海天的最高分比李素云的最高分要高。 C.王海天的最低分比李素云的最低分高。 D.王海天的最低分比李素云的两门课分别的成绩高。 E.王海天的最低分比李素云的平均成绩高。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E。 因为王海天总成绩不会小于最低分的五倍,而李素云的总成绩正好是平均成绩的五倍,所以“王海天的最低分比李素云的平均成绩高”意味着“王海天的总成绩比李素云的总成绩高”。答案A不能提供有用的信息,答案B、C、D提供的信息不充分。 -有四个外表看起来没有分别的小球,它们的重量可能有所不同。取一个天平,将甲、乙归为一组,丙、丁归为另一组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天平是基本平衡的。将乙和丁对调一下,甲、丁一边明显地要比乙、丙一边重得多。可奇怪的是,我们在天平一边放上甲、丙,而另一边刚放上乙,还没有来得及放上丁时,天平就压向了乙一边。 请你判断,这四个球中由重到轻的顺序是什么? A.丁、乙、甲、丙。 B.丁、乙、丙、甲。 C.乙、丙、丁、甲。 D.乙、甲、丁、丙。 E.乙、丁、甲、丙。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A。 确立传递关系。可用不等式推导,令甲为a,乙为b,丙为c,丁为d。根据题意可知: a + b=c + d (1) a + db + c (2) ba + c (3) 由(1)+(2)可得:a + b + a + dc + d + b + c即ac 同时(1)+(2)还可得:c + d + a + da + b + b + c即db 又由(3)ba + c可得:ba 综合推出dbac即四个球由重到轻的顺序是丁、乙、甲、丙 (二)集合 集合题型的一般特点是:在题目中出现“所有”、“有些”、“某个”、“每一个”、“没有一个”等集合型的叙述或题干提供的概念间的范围有重合的部分。可以根据基本的集合概念和逻辑常识解决该类题型,解这种题型的重点放在集合的“部分与全体”上,同时要善于分辨可能重合的部分和绝不会重合的部分。最直观的办法是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画个小图,题目即可迎刃而解。 -所有切实关心教员福利的校长,都被证明是管理得法的校长;而切实关心教员福利的校长,都首先把注意力放在解决中青年教员的住房上。因此,那些不首先把注意力放在解决中青年教员住房上的校长,都不是管理得法的校长。 为使上述论证成立,以下哪项必须为真? A.中青年教员的住房问题,是教员的福利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B.所有管理得法的校长,都是关心教员福利的校长。 C.中青年教员的比例,近年来普遍有了大的增长。 D.所有首先把注意力放在解决中青年教员住房上的校长,都是管理得法的校长。 E.老年教员普遍对自己的住房善比较满意。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B。 题干只断定:所有关心教员福利的校长,都是管理得法的校长。由此推不出:所有管理得法的校长,都是关心教员福利的校长。为使题干的论证成长,B项必须为真,否则,如果有校长管理得法,但是却不关心教员福利,那么,他完全可能不首先把注意力放在解决中青年教员住房上。这样,题干的结论就不能成立。 -所有持有当代商厦购物优惠卡的顾客,同时持有双安商厦的购物优惠卡。今年国庆,当代商厦和双安商厦同时给持有本商厦的购物优惠卡的顾客的半数,赠送了价值100元的购物奖卷。结果,上述同时持有两个商厦的购物优惠的顾客,都收到了这样的购物奖卷。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则以下哪项断定也一定为真? Ⅰ.所有持有双安商厦的购物优惠卡的顾客,也同时持有当代商厦的购物优惠卡。 Ⅱ.今年国庆,没有一个持有上述购物优惠卡的顾客分别收到两个商厦的购物奖卷。 Ⅲ.持有双安商厦的购物优惠卡的顾客中,至多有一半收到当代商厦的购物奖卷。 A.只有Ⅰ。 B.只有Ⅱ。 C.只有Ⅲ。 D.只有Ⅰ和Ⅱ。 E.Ⅰ、Ⅱ和Ⅲ。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C。 由题干,所有持有当代商厦购物优惠卡的顾客,同时持有双安商厦的购物优惠卡。这说明,持有双安优惠卡的顾客人数不会少于持有当代优惠卡的顾客人数。如果持有双安优惠卡的顾客中,有超过一半的人收到当代的购物奖卷,这说明收到当代购物奖卷的人数,超过了持有当代优惠卡顾客人数的半数,这和题干的条件矛盾,因此,Ⅲ的断定一定为真。Ⅰ和Ⅱ都不一定是真的。这二者的关系是,如果Ⅰ是真的,则Ⅱ是真的;因为Ⅰ不一定是真的,所以Ⅱ不一定是真的,即二者都不一定是真的。 -某大学一寝室中住着若干个学生。其中,一个是哈尔滨,两个是北方人,一个是广东人,两个在法律系,三个是进修生。该寝室中恰好住了8个人。 如果题干中关于身份的介绍涉及了寝室中所有的人,则以下各项关于该寝室的断定都不与题干矛盾,除了 A.该校法律系每年都招收进修生。 B.该校法律系从未招收过进修生。 C.来自广东的室友在法律系就读。 D.来自哈尔滨的室友在财政金融系就读。 E.该室的三个进修生都是南方人。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C。 这类题目就是考察你对概念的外延是否交叉和包含的判断。要做对本题,就要理解,哈尔滨人是北方人;所以,假设其他概念不交叉,那么一共是8个人,因此,其他概念必须不能“交叉”。选项C中,广东人和法律系交叉了,这样,总人数就少于8人了,因此,与题干矛盾。 选项A、B、D、E都没有构成新的概念交叉,因此不与题干矛盾。 -本问题发生在一所学校内。 学校的教授们中有一些是足球迷。 学校的预算委员会的成员们一致要把学校的足球场改建为一个科贸写字楼,以改善学校收入状况。 所有的足球迷都反对将学校的足球场改建成科贸写字楼。 如果以上各句陈述均为真,则下列哪项也必为真? A.学校所有的教授都是学校预算委员会的成员。 B.学校有的教授不是学校预算委员会的成员。 C.学校预算委员会有的成员是足球迷。 D.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预算委员会的成员都是学校的教授。 E.有的足球迷是学校预算委员会的成员。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B。 B项必为真。因为所有的足球迷都反对改建足球场,而所有的预算委员会的成员都主张改建足球场,因此,所有的预算委员会的成员都不是足球迷。又有的教授是足球迷。因此有的教授不是预算委员会的成员。其余各项均不必定为真。 -如果作为上题陈述的补充,明确以下条件:所有的学校教授都是足球迷,那么下列哪项一定不可能是真的? A.有的学校教授不是学校预算委员会的成员。 B.学校预算委员会的成员中有的是学校教授。 C.并不是所有的足球迷都是学校教授。 D.所有的学校教授都反对将学校的足球场改建为科贸写字楼。 E.有的足球迷不是学校预算委员会的成员。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B。 B项不可能真。因为所有的教授都是足球迷,因此所有的教授都反对改建足球场;而所有的预算委员会的成员都主张改建足球场。因此不可能有预算委员会的成员是教授。 (三)匹配 匹配题型的一般特点是:题干一般提供几类因素,每类因素又有几种不同情况,同时题干还给出属于不同类因素之间不同情况的判断,要求推出确定的结论。有的考生特别害怕这种匹配类型的题目,其实只要细心得法,这类题目并不难。解这类考题时,所要使用的推理形式和推理步骤较多,推理过程显得相对复杂。解题基本思路是,通过对题干给出的多种因素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推理和排列组合,弄清题干中所给条件的内在关系,从一个一个条件出发,通过逻辑运算与推理,直至推出正确答案。 匹配型考题的主要解题方法有:一是,假设反证法,耐心点推是个笨办法,但绝对是个好办法;二是,表格法,把已知条件划在一个表格上,再进一步推理。 -三位高中生赵、钱、孙和三位初中生张、王、李参加一个课外学习小组。可选修的课程有:文学、经济、历史和物理。 赵选修的是文学或经济。 王选修物理。 如果一门课程没有任何一个高中生选修,那么任何一个初中生也不能选修该课程;如果一门课程没有任何初中生选修,那么任何一个高中生也不能选修该课程;一个学生只能选修一门课程。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且钱选修历史,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孙选修物理。 B.赵选修文学。 C.张选修经济。 D.李选修历史。 E.赵选修经济。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A。 由题干,如果有一个初中生选修某门课程,那么就有一个高中生也选修该课程;反之亦然。 已知初中生王选修物理,所以有一个高中生也选修物理,即越、钱或孙选修物理。 又因为一个学生只能修一门课程,已知钱选修历史,所以钱不选修物理;赵选修文学或经济,所以赵不选修物理。因此,可推出孙选修物理。 -如果上题题干的断定为真,且有人选修经济,则选修经济的学生中不可能同时包含 A.赵和钱。 B.钱和孙。 C.孙和张。 D.孙和李。 E.张和李。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B。 因为赵、钱或孙中至少有一人选修物理,又已知赵选修文学或经济所以钱或孙中至少有一人选修物理,不可能同时选修经济。 -方宁、王宜和余涌,一个是江西人,一个是安徽人,一个是上海人,余涌的年龄比上海人大,方宁和安徽人不同岁,安徽人比王宜年龄小。 根据上述断定,以下结论都不可能推出,除了 A.方宁是江西人,王宜是安徽人,余涌是上海人。 B.方宁是安徽人,王宜是江西人,余涌是上海人。 C.方宁是安徽人,王宜是上海人,余涌是江西人。 D.方宁是上海人,王宜是江西人,余涌是安徽人。 E.方宁是江西人,王宜是上海人,余涌是安徽人。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D。 容易检验当D为真时,与题干的论述不矛盾。同时,我们也可以从题干推出D。由“余涌的年龄比上海人大”与“安徽人比王宜年龄小”,可以得出江西人最大;由“方宁和安徽人不同岁,安徽人比王宜年龄小”可知余涌是安徽人;由“余涌的年龄比上海人大”可知上海人最小;由“安徽人比王宜年龄小”可知王宜是江西人。剩下没有判定的方宁只能是上海人。与选项D完全一致。既然选项D是可以从题干严格推理得出的,其他选项与D又不同,所以其他选择都是错的。 列个表更直观些:王宜>余涌> (方宁)(江西)安徽上海 -某宿舍住着四个研究生,分别是四川人、安徽人、河北人和北京人。他们分别在中文、国政和法律三个系就学。其中: Ⅰ.北京籍研究生单独在国政系。 Ⅱ.河北籍研究生不在中文系。 Ⅲ.四川籍研究生和另外某个研究生同在一个系。 Ⅳ.安徽籍研究生不和四川籍研究生同在一个系。 以上条件可以推出四川籍研究生所在的系为哪个系? A.中文系。 B.国政系。 C.法律系。 D.中文系或法律系。 E.无法确定。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C。 我们来使用假设反证法。要推四川籍研究生所在的系,我们来依次假设。设四川=中文。则还有一个研究生也在中文,是谁呢?不是河北籍(河北籍研究生不在中文系),也不是安徽籍(安徽籍研究生不和四川籍研究生同在一个系),那就是北京籍。而这与“北京籍研究生单独在国政系”矛盾。设四川=国政。则与“北京籍研究生单独在国政系”矛盾。 设四川=法律。则还有一个研究生也在法律。是谁呢?不是安徽籍,不是北京籍,那就是河北籍。安徽籍在中文系,北京籍在国政系。 (四)综合 综合型试题是相对较难的逻辑题,通常在题干中给出若干条件,要求考生从这些条件中合乎逻辑推出某种结论。解这类题一般一下子看不出答案,需进行深入分析和推理。其解题基本思路是,做题时首先要把所有条件列出,再从条件的逻辑关系或事物的内部联系出发,逐步综合进行推理,注意一定要把所有条件彻底用完。 -甲乙丙三人一起参加了物理和化学两门考试。三个人中,只有一个在考试中发挥正常。 考试前,甲说: 如果我在考试中发挥不正常,我将不能通过物理考试。 如果我在考试中发挥正常,我将能通过化学考试。 乙说: 如果我在考试中发挥不正常,我将不能通过化学考试。 如果我在考试中发挥正常,我将能通过物理考试。 丙说: 如果我在考试中发挥不正常,我将不能通过物理考试。 如果我在考试中发挥正常,我将能通过物理考试。 考试结束后,证明这三个人说的都是真话,并且: 发挥正常的人是三人中惟一的一个通过这两门科目中某门考试的人; 发挥正常的人也是三人中惟一的一个没有通过另一门考试的人。 从上述断定能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A.甲是发挥正常的人。 B.乙是发挥正常的人。 C.丙是发挥正常的人。 D.题干中缺乏足够的条件来确定谁是发挥正常的人。 E.题干中包含互相矛盾的信息。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B。 如果甲是发挥正常的人,则根据甲说的话,可知甲通过了化学考试,但没有能过物理考试;(注意,甲发挥正常但没有通过物理考试,和他所说的“如果我在考试中发挥不正常,我将不能通过物理考试”的话并不矛盾,因为从这句话不能得出“如果我在考试中发挥正常,我将能通过物理考试”)。又由条件,可知甲是三人中惟一的没有通过物理考试的人;又根据丙说的话,可知丙因为发挥不正常,也没有通过物理考试。这样,就有两个人没有通过物理考试。矛盾!因此,甲不是发挥正常的人。 如果丙是发挥正常的人,则根据丙说的话,可知丙通过了物理考试,又由条件,可知丙没有通过化学考试,并且是三人中惟一的没有通过化学考试的人;又根据乙说的话,可知乙因为发挥不正常,也没有通过化学考试。这样,就有两个人没有通过化学考试。矛盾!因此,丙不是发挥正常的人。如果乙是发挥正常的人,则可知乙通过了物理考试,但没有通过化学考试。又根据甲和丙说的话,可知甲和丙都没有通过物理考试。又由条件,可推出甲和丙都通过了化学考试。这里没有任何矛盾。因此,答案是B。 -全国运动会举行女子5000米比赛,辽宁、山东、河北各派了三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前,四名体育爱好者在一起预测比赛结果。甲说:“辽宁队训练就是有一套,这次的前三名非他们莫属。”乙说:“今年与去年可不同了,金银铜牌辽宁队顶多拿一个。”丙说:“据我估计,山东队或者河北队会拿牌的。”丁说:“第一名如果不是辽宁队的,就该是山东队的了。”比赛结束后,发现以上四人只有一人言中。 以下哪项最可能是该项比赛的结果? A.第一名辽宁队,第二名辽宁队,第三名辽宁队。 B.第一名辽宁队,第二名河北队,第三名山东队。 C.第一名山东队,第二名辽宁队,第三名河北队。 D.第一名河北队,第二名辽宁队,第三名辽宁队。 E.第一名河北队,第二名辽宁队,第三名山东队。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D 用假设反证法。 若A成立,则甲真,乙假,丙假,丁真; 若B成立,则甲假,乙真,丙真,丁真; 若C成立,则甲真,乙真,丙真,丁真; 若D成立,则甲假,乙假,丙真,丁假; 若E成立,则甲假,乙真,丙真,丁假。 由于四人中只有一人言中,故只能选D项。 (注意本题不能用矛盾法做,甲、丙的话并不矛盾,因为这两句话可以同假。即甲真能推出丙假,但甲假推不出丙真。因为甲假说明有别的队拿牌,而题干并没讲只有辽宁、山东、河北三个队参加女子5000米比赛,因此,并不一定能推出丙真。 同时用假设反证法时,应优先对选项进行假设反证,因为只要能确定其他选项都与题干的条件矛盾,省下一项没有矛盾,该选项就是正确答案。做题的目的是选出答案,并不一定要推出具体结果,因为有时根据题干条件不一定能推出唯一结果的,当然没有唯一结果并不等于没有正确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