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考试中心 > 公务员考试 > 正文

2004国家机关招考公务员政策、技术、考务问答

http://www.sina.com.cn 2003/11/05 10:50  中国青年报

  编者按 人事部10月31日公布了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的报名情况。在10天的时间里,共有360240人通过互联网报了名,其中181488人通过了招考部门的审核,报名人数与合格人数都是历年最多的。这次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考的职位总数只有8000人,因此竞争将十分激烈。根据程序,报名合格者将于11月29日进行公共科目笔试,2004年2月底以前完成面试。为方便广大考生参加招录考试,特辑录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有关内容,仅供参考。

  政策部分

  一、中央、国家机关2004年招考工作的特点有哪些?

  1、招考对象进一步调整。将2002、2003毕业于全日制普通高校未落实工作单位、户口仍保留在原就读学校的优秀毕业生纳入应届毕业生参与考试。

  2、调整报名考试时间。报名时间和考试时间适当提前。

  3、加强监督。各招考部门面向考生公布咨询电话,将拟录用人员名单在人事部网站上进行公布。

  二、笔试公共科目有哪些?

  报考A类职位的考生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A)、《申论》两科。

  报考B类职位的考生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B)一科。

  A、B类的职位划分在2004年招考简章中已注明。

  三、《招考简章》、《考试大纲》的内容如何获得?

  本次考试的《招考简章》、《考试大纲》可以从以下网站下载:

  新华网政府在线频道(www.xinhuanet.com)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www.china.com.cn)

  新浪网教育首页(edu.sina.com.cn)

  中华网教育频道(edu.china.com))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www.edu.cn)

  中国教育在线(www.cer.net)

  中国公务员网(www.gwy.cn)

  四、关于考试辅导教材

  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从未指定任何单位和个人编写有关公务员考试的教材,也不委托任何单位和个人举办有关公务员考试的培训班。各科目考试范围以《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考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为准。考试大纲通过网络公布。

  五、什么是“申论”?

  申论考试主要是测查应试者对给定资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归纳概括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水平。

  六、什么是“听力理解”?

  听力理解试题主要考查应考者在工作、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的听力理解能力。听力理解考试采取播放录音的形式进行。共播放若干段录音材料,考生听完每段录音后,将听到若干个问题,每个问题后都有一段答题时间,考生应从试题本上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最恰当的答案。

  七、招考对象中注明“大学本科以上”是否包括大学本科?

  是。

  八、报考条件中注明“35周岁以下”是否含35周岁?

  含。是指1967年10月18日(含)以后出生。

  九、关于事业单位招考的问题

  今年有部分事业单位将通过此次考试招考部分工作人员,但招考的人员不是国家公务员,不具有公务员身份。

  十、关于留学人员的报考问题

  留学回国人员想要报考国家公务员,其学历首先要通过教育部相关部门的学历认证,并有我驻外使领馆开具的有关证明材料,同时符合《招考公告》规定的其他条件。

  十一、关于报考身份的问题

  凡2004年MPA专业的毕业生一律按照社会在职人员的身份来报考。

  技术部分

  一、如何在网上报名?

  报名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仔细阅读公告、简章,并浏览报名情况,审时度势进行报名。为了确保报名资料提交成功,建议您在网上报名前,先将要填写的内容用W ord或记事本等软件编辑录入。在网上填写报名表时,将已准备好的资料一一粘贴到表中即可。

  网上报名及查询的具体步骤:

  1.进行“新用户注册”

  首次进入时,必须进行“新用户注册”,注册时注意填写有关内容,特别是“姓名”、“身份证”、“出生日期”、“用户名”、“密码”等信息的录入一定要准确,一个身份证只能注册一次。注册时若提示:“用户名重复”,请改变用户名,再次注册。

  “新用户注册”只能做一次。如改报其他职位,只需进入“报名资料更改”-“更改报考职位”,使用已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即可,切勿重复注册!!!为防止他人修改你的个人资料,考生注册或登录完毕后,必须关闭浏览器。

  2.进入“职位查询及报名”(报名时间:10月18日—28日)

  用户登录(页面上填写用户名称、登录密码)后,请先按表中所列指标项选择查询条件,然后提交查询进入下一步。选择您想要报考的职位,按照表格要求填写。注意:标有“”的项目必须填写。您填写的文字内容不要超过限定的字符数。填写完毕检查无误后按下“提交”按钮即可看到您的报名结果。

  注:

  ①当提示“没有符合您查询条件的职位……”时,请适当减少条件限制。例如:只选择招考部门为“国务院办公厅”,不填写其他选项,按下“提交查询”按钮,即可查出“国务院办公厅”招考的所有职位。

  ②请注意在选择“下拉选单”(如:考试地点)后,务必将鼠标移至其他录入框中,以免使用滚轮时,无意间改变“下拉选单”选项,切记!!!

  3.进入“报名资料更改”

  用户登录后,提交后选择“更改个人资料”、“更改报考职位”、“更改考试地点”单选框,按下“确定”按钮,进入下一页面,即可更改相应的内容。

  注:报名资料更改有一定条件:

  更改个人资料-仅限用人部门资格审查前(更改个人资料含更改考试地点);

  更改报考职位-在“未审”时可浏览报名情况进行改报;或“资格审核不同意”后改报其他职位(改报成功后可更改个人资料);

  更改考试地点-“资格审核同意”者可改,修改时间截止到资格审核结束时。

  4.进入“资格审查结果查询”(查询时间:10月18日—30日)

  在登录页面上填写身份证号、用户名称、登录密码三项内容,按下“登录账号”按钮,将出现您个人的资格审查结果页面。没有通过资格审查的考生,不允许再次报考此职位,但可以报考其他职位(报名步骤见“报名资料更改”-“更改报考职位”)。

  5.考生注册信息(密码)修改

  依次输入用户名称、登录密码点击“提交”按钮,成功登陆后会出现您的注册信息,修改相应的内容之后,点击“修改”按钮。

  注:

  ①注册信息的修改条件与更改个人资料相同

  ②用户名称、密码仅用于“报名资料更改”、“资格审查结果查询”及“密码修改”等功能,报名序号查询只须记住部门代码和身份证号即可。

  6.浏览报名情况

  直接点“浏览报名情况”可显示《分职位报名人数统计表》,之后点“浏览分部门报名人数”可显示《分部门报名人数统计表》,统计表定时刷新,供选择职位时参考。

  7.考生考试成绩查询

  在网上填写您的身份证号和报名序号或者填写身份证号和准考证号,查询考试成绩。此功能待成绩公布时方可使用。

  二、报名时为什么找不到我在《招考简章》上选中的用人部门?

  本次网上报名分3处网址:

  1.报考中央、国家机关;

  2.报考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派驻机构和中央垂直管理系统;

  3.报考海关系统(不含海关总署机关)。

  登录以上网址即可,网址详见《招考公告》。

  三、报名之后可否浏览、修改报名信息?

  考生填写的报名信息在招考部门未审查资格之前可以修改,但是资格审查后不允许再做修改,所以请您在报名时务必准确填写报名信息。

  四、注册时用户名是两个汉字,不能登录怎么办?若提示:“用户名重复”怎么办?

  在用户名的两个汉字后加一个空格即可。注册时若提示:“用户名重复”,请改变用户名,再次注册。

  五、我的网页内容总不刷新怎么办?

  为保证随时看到最新的网页内容,请在

  每次使用本系统前,按以下步骤操作:

  (1)请点屏幕上方菜单的[工具]-[Internet选项];

  (2)在“常规”页“Internet临时文件”栏中点[设置];

  (3)在“检查网页的较新版本”栏中选“自动”选项;

  (4)点[确定]-[确定]。

  六、报名资料提交后,简历等栏为什么会截取部分内容?

  截取部分内容是因为填写内容过长,请适当缩减。

  七、下载后的文件如何打开?

  考生从《招考公告》提供的网站上,下载的文件有下面几种类型:.rar、.zip、.doc、.xls;

  .rar文件用WinRAR打开,

  .zip文件用WinZIP打开;

  .doc文件用Word打开,.xls文件用Excel打开。

  八、我的身份证号码在提交时为什么报错?

  我国身份证号码依国家标准GB11643-1999、GB11643-89建立,其中第7-12位(15位身份证号)或第7-14位(18位身份证号)是公历出生日期,而不是农历与公历的混合日期(如:“19780229”)。

  不可用新、旧身份证号报两个职位。

  九、关于网上报名信息安全问题请注意以下几点

  1.为确保信息安全,避免被他人篡改,请在每次使用本系统前,按以下步骤操作:

  (1)请点屏幕上方菜单的[工具]-[Internet选项];

  (2)在“内容”页中点[自动完成];

  (3)在“自动完成设置”窗口中撤消“表单”、“表单的用户和密码”选项;

  (4)点[清除表单]-[确定]-[确定]-[确定];

  2.为保证随时看到最新的网页内容,请在每次使用本系统前,按以下步骤操作:

  (1)请点屏幕上方菜单的[工具]-[Internet选项];

  (2)在“常规”页“Internet临时文件”栏中点[设置];

  (3)在“检查网页的较新版本”栏中选“自动”选项;

  (4)点[确定]-[确定]。

  十、手机短信服务简介:

  凡使用手机的考生,可选择手机短信有偿服务。服务内容即:可及时收到报名审核结果信息、重要通知、笔试考场信息、笔试成绩信息、面试信息,等等。

  考务部分

  一、什么是报名序号?

  报名序号是考生报名确认时打印准考证主证、考生上网打印准考证副证和后期成绩查询等的关键字,务必牢记。

  报考中央、国家机关和垂直管理系统(海关系统除外)的报名序号于11月1日8:00后登录人事部网站( www.mop.gov.cn)查询,报考海关系统(不含海关总署)的报名序号于11月1日8:00后登录海关系统报名网站(kaolu.customs.gov.cn)查询。

  二、报名确认的时间和地点如何?

  报名确认时间为11月7日—11月8日9:00—16:00,考生在其中任何一天均可办理确认手续。确认地点可在2004年招考公告、人事部网站(www.mop.gov.cn)或中国人事考试网(www.cpta.com.cn)上查询。

  三、报名确认如何办理?报名确认时,是否要求本人必须亲自到场?

  报名确认时务必做到:

  ①提交近期免冠一寸照片2张(照片背面请写清报名序号);

  ②缴纳有关费用;

  ③领取准考证主证;

  ④认真填写公共科目笔试成绩通知邮寄信封。

  未按期参加报名确认者视为放弃考试报名。

  报名确认时,可由他人代为提交。但相关的证件、材料必须齐备。

  四、准考证副证如何打印?

  报考者务必按规定时间(11月22日8:00—29日8:00)登录人事部网站(www.mop.gov.cn)或快速登录中国人事考试网(www.cpta.com.cn)下载并打印准考证副证,打印中如遇问题请与当地公务员考试主管机构联系,或登录中国人事考试网(www.cpta.com.cn)查询,各地联系电话请在公告中查询或在人事部网站(www.mop.gov.cn)上查询。

  五、为什么要设准考证主证与副证?

  准考证主证与准考证副证并用,是自2003年公务员考试起在考务操作方面的一项重要改革,是在总结往年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考务工作改进措施,其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规范考务管理,方便考生,使考生在考试前只需与考试机构接触一次即可办齐有关手续,极大地方便了考生,减轻了考生负担。

  准考证主证(此证含报名序号、姓名、身份证号、考试类别、毕业院校、报考部门名称、照片、考试实施部门印章等信息),是考生参加笔试时核对考生信息和参加面试时确认考生身份的重要凭证。此证在报名确认时打印。

  准考证副证(此证含报名序号、姓名、身份证号、准考证号、考试类别、报考部门名称、报考职位代码及名称、考区名称、考点名称、考点地址、考场号、座位号、考试时间及科目、“人事部人事考试中心制”等信息),是考生进入指定考场并在指定座位上就座的凭证。此证考生上网自助打印。

  准考证主证、副证、身份证必须同时使用才有效。

  六、公共科目笔试时需要带哪些证件?

  考生参加公共科目笔试时,必须同时携带本人身份证(临时身份证或当地公安机关开具的身份证明)、准考证主证和准考证副证。

  七、关于新旧身份证使用的问题

  报名时可以使用15位或18位号码的身份证。但是要注意报名登记的身份证号码一定要与考试时携带的身份证号码一致。

  不可用新、旧身份证号报两个职位。

  政策、考务、技术咨询电话:

  考务问题咨询电话:(010)64401046、64401047

  网址:www.cpta.com.cn(中国人事考试网)

  政策问题咨询电话:(010)84214976

  (上网)技术问题咨询电话:(010)84228871、84229036、84228724(注:不包括在海关系统报名的技术问题。)

  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时间表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公务员新闻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