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民惠:2004考研政治综合复习指导(六)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12/09 12:02 中国青年报 | |
作者:陈民惠(北京启航考试学校) 农民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也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中国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就现实性来说,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因此,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研究生入学考试已经很多年 把握这一问题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为什么说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呢?可以从以下几点理解:(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农民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群体,是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最大的掠夺对象和剥削对象,历来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和斗争精神,是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主要是落实在对广大农民的领导上。(2)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反封建,而反封建的核心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而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3)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凶恶而强大的,而城市工人阶级的力量相对弱小,中国共产党要积蓄和锻炼力量,就必须领导农民,把落后的农村建成先进的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4)事实上,作为中国革命支柱的人民军队主要是由穿上军装的农民组成的。中国革命战争正是在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下取得胜利的。 农民问题作为中国革命基本问题,其核心就在于土地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对中国的土地革命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必要的经验。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土地革命的极端重要性,“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六大”之前,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虽然肯定了没收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原则,但存在错误:一是没收一切土地而不是只没收地主土地,二是没有将富农和地主严格区别开来,三是主张土地国有或公有。中共“六大”明确规定没收地主阶级的一切土地,确定了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的阶级路线,对富农的策略也有调整,但土地所有权等问题依然没有解决。1931年前后,土地所有权问题得到解决,即农民不仅获得土地使用权,同时也获得土地的所有权,并基本形成了一条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这就是: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1931年“左”倾教条主义者上台后,在土地革命中执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政策,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是减租减息,这是处理抗日战争时期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关系的一种特殊的土地制度。解放战争期间,随着中国人民和美蒋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进行土地改革的条件越来越成熟。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将减租减息的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1947年10月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是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纲领。毛泽东在1947年12月会议上强调,土地改革中必须注意两项基本原则:第一,必须满足贫雇农的要求;第二,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到1948年秋,在有一亿人口的解放区消灭了封建的生产关系,农民获得彻底解放,工农联盟得到了巩固,并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基础。 针对中国农民的基本特点,毛泽东提出了解决农民问题的主要思路就是将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引导到农业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去。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的最终目的,是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加速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合作制的理论和中国农村的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使农民通过合作化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方针策略。 二、农业和农村在国民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 如何理解农业和农村在国民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呢?关键在于以下三句话:一是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二是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三是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既然农业和农村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地位至关重要,那么就必须回答如何进一步发展农业这个问题。农业的发展一要靠政策,二要靠科学,这是邓小平关于农业发展的基本思想。 农业发展要靠政策,是指要深化对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第一,要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要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第二,要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市场和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第三,要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第四,要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农业发展要靠科学,是指要把农业逐步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轨道上来,推进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提高科学技术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 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开始的,那么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党指导农村工作的基本经验是什么呢?这就是: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归根到底要依靠亿万农民,充分发挥农民积极性,充分尊重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而这条基本经验也是今后领导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条重要指导方针。 三、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是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的一项重大举措。对这一问题,关键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第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推进城镇化的条件已经成熟,要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共同进步,是我国优化和调整路线结构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三,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有利于农民增收致富,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要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要在政策层面上促进缩小城乡差距和工农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