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双方难遂愿 大学生就业渴望“对上眼”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12/11 09:56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 |
12月6日上午,来自省内各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将合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挤得水泄不通,正在这里举行的2004年安徽省高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市场招聘会吸引了4万多毕业生到场。据统计,这是我省近年来毕业生招聘会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 在会场,记者采访了几位毕业生。陶思文,22岁,安徽工业大学法学系本科生。简历表明在过去三年半中,他曾在社区、公司以及律师事务所实习过几次。记者随着他跑了4处有 中午12点后,各单位纷纷撤台。有的单位很“热”,收到几百份学生资料,比如金融和高新企业等单位;有的单位则一直比较“冷”,例如省内一些县级中学和小企业。在大厅里,记者随机采访的20人中有2名研究生、13名本科生、5名大专生,除了研究生和6名本科生投了资料外,另外12人均没有投,他们有的说自己达不到标准,有的说没找到合适单位。此次招聘会提供了约18000个岗位,而据现场估算,最后供需双方达成意向的可能不到四分之一。 主办方之一,省大中专就业指导中心的同志说,为了办好这次招聘会,教育主管部门和人事部门投入很大力量,请上海、浙江、江苏、山东等10个省市及省内近400家单位来设台,目的就是想让我省毕业生有更多更好的选择。此次招聘会从总体情况看是好的,这只是个开头,未来的两三个月,会有更多的招聘会。 至于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和招聘单位“对不上眼”问题,这位人士分析,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有些招聘单位“门槛”过高,他们有的想招硕士生,有的想招博士或博士后,这对于毕业生中人数最多的本科生来说,压力很大。二是与一些毕业生对就业的认知程度有关,他们中许多人往往只想进效益好或是处于大城市的单位,对一些基层的、规模小的单位,不肯“将就”。这是大学生和招聘单位达不成共识的主要原因。 国家两院院士潘家铮曾说,毕业生一时找不到出路,主要是看他对工作有什么要求。收入高条件好的单位,当然吸引人,很多人盯着,肯定是供过于求。我们国家这么大,就业渠道很多,搞现代化建设,包括中西部建设,西部大开发,各行各业都需要人。况且同样一个人才,到大机关只能做做办事员,而到基层、到艰苦地方去,往往能施展才华。比如西部很多地方过去没有电,大学生们去了,利用当地的水利条件发电。这些同学虽然没多少名利,却改变了一个地区的面貌,造福了一方百姓。如果大学生们对这些问题想通了,能换个角度思考,毕业生就业率就会大大提高。(本报记者徐志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