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关注高校自主招生 > 正文

谁该走进名校大门?中学师生谈名校择才标准

http://www.sina.com.cn 2004/02/16 14:19  北京青年报


正在备战高考的学生希望有更多机会走进名校大门(摄影/本报记者 魏彤)

  新浪网教育频道与北京青年报《人才时代》专刊联合发起“谁该走进名校大门”话题讨论,欢迎就此话题发表您的见解

  大学期望通过自主招生挑选什么样的学生?中学希望把什么样的学生推荐给高
校?考生认为自主招生应该招谁?随着本刊“谁该走进名校大门”大讨论的深入,在名校自主招生背后所蕴含的名校选才的标准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北京师范大学今年的自主招生中,有四位来自北京的学生参加了招生考试,本期我们的记者分兵三路对其中的三个自荐生和他们的班主任、校长进行了采访,希望通过对这三个个案的深入分析,了解中学对名校自主招生的择才标准是如何认识的。与此同时,我们还与新浪网教育频道联手,辟专区、专版开展有关讨论,倾听社会各界对名校择才标准的看法。欢迎大家将你们的观点发送至rencaishidai@ynet.com或edu.sina.com.cn,我们也将选择其中的精彩观点发表在报纸上。

  自荐生一:汪寅(北师大附中高三学生)的口述实录

  自主招生对不特别优秀的学生是个重要的机会

  从小我就特别喜欢天文,知道北师大有个天文系而且实力比较强,就特别想进入那个系上学。我对天文产生兴趣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的,当时舅妈送给我的生日礼物是《十万个为什么》,里面对天文的描述深深吸引了我。在四五年级的时候我就读过霍金的《时间简史》,那会儿它还没有开始流行呢。我几乎把所有课余的时间都花在了天文上,比如去远郊观测星星什么的。开始父母还反对呢,后来看我的确喜欢而且还有点潜力,于是改为支持。我曾经参加过全国天文奥林匹克竞赛并进入前几名,对自己专业上的能力我很有信心。我觉得自主招生对于像我这样成绩不是特别优秀的学生来说是一次特别重要的机会。我有个小学同学,生物特别好,可以说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没有他不知道的,但由于其他学科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现在只能上职高,没法在大学深造。我觉得单纯通过高考的确会埋没不少人才。从小到现在我把绝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天文上面,有时候我想,如果将来不能从事天文方面的研究,我该做什么啊?

  参加师大自主招生考试的时候,没拿到试卷之前,我以为是考专业方面的东西,觉得特别轻松自信。后来才发现是测试发展潜力和心理健康方面的东西,不过感觉也还不错。但我觉得自己的面试不大理想,因为性格比较内向,说话也不多。但我对自己在天文方面的实力真的很有信心,如果单就专业进行测试,我想把握应该在八九成吧。不过我还是感谢师大给了我这样一次机会,我希望自己能够如愿以偿。

  刘春华(汪寅的班主任)的观点

  汪寅是一个挺踏实的学生,学习比较努力,特别喜欢天文,跟同学之间相处得也很融洽。他的成绩在班上应该算是中等偏上吧,我教他们班数学,他这门功课也还可以,基本功不错。对于他的个人爱好,我们也表示支持,能有机会参加竞赛也鼓励他去。当然我们也会提醒他合理安排时间。我们觉得自主招生对他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希望他有好运吧。

  王莉萍(北师大附中副校长)的观点

  自主招生避免高考的偶然性

  既然是大学进行自主招生,主动权肯定是在大学方面。对于中学来说,进行的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工作,将来为学生们找一个好的出路。需要做的就是根据大学的标准和要求,看他们更愿意要哪些方面具备哪些才能的学生,择优把他们推荐上去。具体程序是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先在年级里宣布这件事情,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学校经过筛选确定推荐名单。最终被推荐的学生也要在全校进行公示,让其他同学知道他为什么被推荐,去参加什么样的考试。

  我们学校特别欢迎自主招生这种方式。以往的高考较好地达到了为社会选拔人才的目的,给了许多人进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的机会,但它的确也有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比如高考的偶然性,一次考试一张试卷不可能全面反映一个学生的真实水平,即便100个考生里面只有一个考生发挥失常,看上去并不影响大局,但对于这个百分之一的学生来说,遗憾就是百分之百。此外,从人才的逐步多元化来看,所考的科目有限、出题是否科学都会制约真实反映学生才能。而自主招生作为高校自主选拔人才的一个新途径,可以说是对高考有效的补充。

  对于自主招生的选拔程序和方向,我个人的建议是进行过程性评价,排除偶然性,选择有特色的学生。中学在对推荐学生做评价时也应避免那种诸如“该生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等很虚的评语,而应当真实反映情况,让大学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大学则应站在社会分工逐渐细化、发展自己特色教育的角度,选拔那些的确有专长的学生进入高校深造。因此我们中学更希望把那些有特长、有潜力但学习成绩稍微欠缺的学生推荐给大学,给他们一次继续深造的机会。

  我觉得社会对于自主招生也应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毕竟中国的高等教育资源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许多家长和学生对于上大学特别重视,可是一旦功利性太强,就容易出现偏差。比如某个中学生因为有文学特长进入大学,立即出现不少低龄作家。不少家长和学生把它看做一条通往象牙塔的捷径,从学生的自我发展来看,这是不利的,应当尊重学生自己的兴趣,让他在他关心的领域发展。

  自荐生二:陈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学生)的口述实录

  希望自主招生给有特长的学生机会

  我大概在去年11月的时候知道自主招生这回事的。我在高一的时候曾经和同学进行过一项比较大的课题调查研究,这个研究涉及到很多心理学的东西。我在这个课题进行当中由于不懂心理学知识,自己查阅了不少资料,也请教了不少老师,对心理学产生了比较大的兴趣。北师大的心理学系是非常知名的,于是我就有了自荐的打算。从下载自荐表直到最后将自荐书交到北师大,班主任和学校都非常支持我,帮我写评语、办手续,最后无论结果怎么样,我要谢谢他们。

  进行课题研究锻炼了我很多方面的能力,比如人际交往、自学、与人合作等等。目前国内的教育大多属于应试教育,虽然正在往素质教育的方向转变,但现在学生毕竟还是要面对考试。很多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但是在从事自己特长的同时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自己的学习,自主招生增加了这部分学生进入名校学习的机会。当时我在做课题研究的时候,就花费了不少精力,查资料、做问卷等工作占用了许多对课堂知识进行学习的时间,对成绩也有一定的影响。

  自主招生考试的内容都是我从前没见过的,类似于心理测试或智力测验的题目,考完总体对自己的发挥比较满意。现在我每天的学习很紧张,由于家离学校距离比较远,每天要在公交车上花费三四个小时的时间,我通常就会利用这些时间看书、背课文、听英语。其实我是很希望自己能够通过这样一个机会进入北师大的,目前我学习成绩属于中等水平,距离名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现在要做的是把从前做调查落下的学习

  尽量补回来。

  郝贵清(陈曦的班主任)的观点

  不但要有专长,课本知识的学习也要达到一定要求

  自主招生应该大力提倡。目前提倡素质教育,就是增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习成绩只能衡量学生某个方面的能力,而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又很难拿分数来衡量;自主招生无疑给了这部分学生一个很大的激励。在大学里经常能够看到高考分数很高的学生学习不好,这就是因为这样的学生学习的时候过分依赖老师的灌输,其他方面的能力很差,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而像陈曦这样有一技之长和对感兴趣的问题有研究习惯的同学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进入大学生的角色。

  至于什么样的学生该走进名校大门,我认为这样的学生不但要有专长,课本知识的学习也要达到一定要求。自主招生特长考试合格毕竟只能在录取时有20分的降分,如果高考达不到名校录取的最低分数线,最终还是不能如愿进入名校学习。有专长的学生不妨将自己在对专长进行研究时所使用的思维方法和技巧同样用在课本知识的学习上,这样会对最终的升学有很大帮助。

  沈献章(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助理)的观点

  我对今年自主招生的自荐方式持保留态度

  谁该走进名校大门?八个字可以概括:品学兼优,学有所长。衡量一个学生必须全面,思想品德是首要的;其次是课本知识学习的情况;此外还要有自己的专长和兴趣,这样的学生才能走进名校的大门,也才能在日后的大学学习中如鱼得水。学生只是分数高还远远不能称其为“成功的学生”。要知道有些时候两个学生成绩相差一二十分并不能说明什么,可能成绩稍低的学生综合素质会比成绩高的学生强得多。从前一考定终身的制度将很多有特长但成绩略低的学生很残酷地挡在了名校门外;有了自主招生这个途径,也就使得有特长的学生有了更加平等的竞争机会。

  对于今年自主招生的自荐方式,我持保留态度。虽然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自主招生反应积极,但很多人对自主招生政策的初衷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而仅仅将其理解为“多了一次上名校的机会”,这非常不好。自荐的学生很多,中学方面要花很大的精力处理自荐手续方面的事务,而高校招办面对大量的自荐表也是应接不暇,工作效率受到了影响。同时自主招生的名额有限,多数学生无法通过特长考试,这对他们最后复习冲刺的状态会有所影响。但自主招生的摸索过程中出现越多的问题,制度成型后的工作就会越完善,效果就越好,对自主招生采取“慢慢放开”的态度是绝对必要的。

  自荐生三:郑壹(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学生)的口述实录

  自主招生给有特长学习不拔尖的学生机会

  最早知道高校自主招生这回事是在大约去年9月份的时候。今年的自主招生和去年不同,可以自荐,我考虑到自己在文史方面有些特长,同时也觉得参加这样的考试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我的复习没有什么影响,所以就从北师大的网站下载了自荐表,班主任老师和学校为我办了应该有的手续,由学校统一递交给北师大。其实也就是试试看,也没想考不考得好什么的。

  我对历史特别感兴趣,平时课余时间会自发地写一些关于历史的杂记和议论文。也许是由于对历史的兴趣特别浓厚,我也存在着“偏科”的现象,数学和英语是我的“弱项”。参加北师大的考试之前,我并没做什么特别的准备。因为自主招生要考些什么我也不知道,所以也无从准备。其实就算通过了自主招生的考试,最后高考的成绩也要达到北师大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才能被录取,所以我并没想什么关于这个自主招生的事,主要精力还在复习准备高考上。

  自主招生是件好事,给了许多有特长但是学习成绩并不拔尖的学生进入名校的机会。我觉得大学的学习应该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也许对某一方面特别有兴趣的学生会比只是高考考高分的学生更适应这种学习方式。我的学习成绩目前在同学中属于中等偏上,至于我高考目标是什么学校,我现在都没有去想,我能做的只是好好复习,争取在几次模拟考试中逐渐提高自己的成绩,到最后看自己是什么水平,再考虑报什么学校的事。

  张英(郑壹的班主任)

  自主招生让有特长的学生受益

  有人说自主招生就是要招那些“歪才”、“怪才”,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学生的确都有与众不同之处,然而这些“才”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呢?我是郑壹的班主任,也是他的历史老师,郑壹对历史学科有极高的研究热情,而学校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培养,使他得到了发展的空间和成长的机会。这就是教育改革的成果,如果放在十年以前,学校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课本知识,对书本外的东西并不提倡,甚至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那么也就不可能出现像郑壹这样的“才”了。我们以前也看到过一些有特长的学生,却因为“偏科”而高考受了影响,甚至没有进大学,对于老师来说这是非常痛心的事情。所以,自主招生对这些特长学生是有益的,可以给他们上大学增加保险系数。

  梁宇学(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的观点

  要小心自主招生的漏洞可能产生不公平的机会

  其实通过郑壹的事例可以看到,自主招生给学生开辟了一条进入高等学府的“特殊”通道。而从此次报名自荐的情况看,也是比较火热的。但是,这扇大门也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推得开。就拿郑壹为例,他的特长是文史学科,有论文得过奖,他对历史学科的研究可以说是学术性的。而除了他的特长之外,其他的学科成绩也是比较好的。即使不参加自主招生,他完全可以通过高考考取北京师范大学。因此,自主招生针对的学生应该定位在有“一技之长”并且其他方面也比较优秀的学生。

  自主招生是高校在选择人才,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也应区别对待。首先,一般的学生参加这个选拔很可能分散学生的备考精力,填表、报名、参试等都需要花很多时间,对复习不利,特别是一些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如果过于注重这个选拔,一旦没选上,造成挫折感对学生的影响会更大。还有对于文科特长生来说,自主招生的公平性如何维护是个问题。其实并不是质疑选拔本身,而是担心像文史类学科,对如何来评定学生水平是比较难界定的,仅评几次测试难有准确的评论,这个方面的漏洞可能会成为产生不公平的机会。再有学校的尖子生基本不为自主招生所动,对于各个学校最优秀的学生来说,一方面他们对高考的把握是比较大的,不在意找别的“退路”,另一方面他们各个学科成绩都很出色,实力是平均的,因此他们更愿意通过高考考取心仪的专业来证明自己。

点击查看新浪网教育频道与《北京青年报·人才时代》共建专栏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自主招生新闻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