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求职招聘 > 各地招聘会信息一网打尽 > 正文

高薪难求“新贵” 招聘狂潮圆谁求职梦

http://www.sina.com.cn 2004/02/19 10:38  北京晨报

  周末同时擂响战鼓的四场大型人才招聘会掀起了北京今春第一波招聘狂潮。据不完全统计,两天时间内参加招聘会的人数近18万人次。

  5%求职者能够找到新“东家”

  在招聘会现场,从事财务工作的李先生告诉记者,没想到招聘财会人员的单位那么
多,事先准备的10多份简历都不够用,但是由于没机会和负责招聘的人细聊,所以一点儿把握都没有,更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找到满意的工作。

  对此,北京市人事局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杨永和介绍说,1998年以来参加人才招聘会的用人单位累计20余万家,参会人才近800万人次,成功率大概在10%至15%左右,规模越大的招聘会成功率越低。在招聘会现场,北京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韩光耀告诉记者,大型招聘会提供的职位上万个,一个人可能同时和多个单位达成初步就业意向,之后还要经过笔试、面试等几道“槛”,所以很难从“达成就业意向”推测最终的成功率。但根据以往的跟踪调查结果,这种大型招聘会个人的成功率在5%左右,单位的成功率在30%至50%,也就是说,通过一场招聘会,100个求职者中大概有5人能够找到新“婆家”,一个单位有30%至50%的招聘职位可以找到满意的人选,但是对于求职个体来说,成功率的差异可能非常悬殊。

  “中级”人才供求两旺

  记者注意到,市场营销、计算机、经济管理、房地产、财会等传统热门专业的中层人才需求最旺,而兼具高职、高薪的“双高”岗位却遭到空前冷遇,最有说服力的莫过于已被媒体热炒的“200万年薪招总裁无人问津”。“2004北京春季人力资源招聘会”提供的数据也显示,中级管理、技术人员占到了需求总量的66.94%,招聘会对高中低各层次人才的需求呈现一种非常明显的“梨”形分布。

  对此,韩光耀主任分析说,这种分布既反映出市场需求现状,也符合综合性招聘会的特点。习惯上,人才求职称“择业”,劳动力求职称“就业”,在这种大型综合性招聘会上,“择业”和“就业”的界线非常模糊,而高级人才和稀缺岗位更多是通过网络和猎头进行流动。

  高薪难求职场“新贵”

  在此波招聘狂潮中,建筑房地产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缺失的现象尤为严重。为了吸引稀缺人才,“金色职场”为持有“二级监理证书”的求职者提供了免费入场的绿色通道,招聘企业开出的年薪最高也已经达到80万元,但仍然未能找到理想的人选。“阳光100”董事长易小迪表示,目前房地产行业最缺的是中层项目经理人和测量、预算、工程管理等专业配套人才,同样“拿着大把银子找不到合适人才”的“今典”集团,不得不率先实现了人才的“国际化”,而洋设计师的身价并不比本土人才更高。

  51job市场部负责人王剑告诉记者,目前,宝洁、联合利华、强生等品牌企业都在招聘高级市场调研人员,一些市场研究公司也频频下单物色定量/定性研究员或零售高级研究员,薪水相当可观,但求职者中够得上这个标准的不多。一家德国公司招聘高级咨询顾问就提出了“研究生以上学历、管理专业、八年以上专业工作经历”的“苛刻”要求。

  “新人秀”难成气候

  记者了解到,参加招聘会的求职者中,三分之二以上是应届毕业生,而80%以上的职位都或隐晦或明确地表示:应届生免谈。对此,一家企业的负责人表示,目前知名企业招聘应届生都是采用“校园招聘”的形式,而参加大型招聘会的企业有许多规模比较小,为了节约成本,尽快投入项目运作,往往直接引进有经验的“通才”,这种类型的公司“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司空见惯,应届毕业生很难找到合适的位置。(晨报记者徐虹)




评论】 【天生我才论坛】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