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正文

剖析高考历史试题趋势和复习中的25个重点

http://www.sina.com.cn 2004/04/07 12:27  武汉晨报

  试题趋势

  1.突出对政、史、地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包括各自学科内知识的联系与结合,以及三个学科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强调对各学科知识体系整体把握、认识和理解的能力;

  2.突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意蕴,强调考查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构题时注意与中学材料知识的有机结合,热点、焦点问题往往不十分直露,采取隐性介入方式,微观化切入,冷中藏热,小中见大,实际上还是重大问题或热点问题,只不过这种反映有时需要通过对题目内涵的领悟来实现;

  3.突出“三个代表”思想的自然体现、有机体现,倡导的是生产力标准、实践标准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标准,从人类文明演进的高度观察问题的标准,这大概也是今后高考文综试题显现出来的总的趋势的基本特点与趋向;

  4.突出人文关怀,显现亲和力与鉴赏性,在创设题目意境和背景材料,即提供命题载体时,往往借助经典材料,精心挑选有厚重文化底蕴的材料,许多还取自教材之外,广泛鲜活,以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新角度检测考生分析、评价、鉴赏、论证能力及思维品质;

  5.试题以各个学科内知识综合为主,但跨学科综合题的综合程度显现出加强的趋势;

  6.主观题答案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宽泛度,一般不能从书本上照搬和拼凑,而是需要将所学知识进行重组、升华,非死记硬背所能应付,只能接近和相仿,不能等同或完全一致。

  复习提示

  1.落实好学科内基础知识。

  2.突出学科内重点知识、主干知识。

  3.强化专题意识、系统思维意识,以专题为线索,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第二轮复习,这是复习中实现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关键。第二轮复习的专题可以分成四种类型,即线性专题(纵向专题)、时段专题(某一特定时期,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问题专题(以某一问题为中心,包括热点问题)、地域专题(如长江经济带、环渤海地区、东北地区、大西南地区)。

  4.引导学生把向课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和向资料学习结合起来,以自己为主,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非智力因素;

  5.把考试变为实战演练,考后自我总结,自我反思,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听好老师评讲,主要是听如何审题,如何构思答题要点,如何联系现实,如何体现答题规范,不出技术性错误。

  若干重要问题(仅供参考)

  1.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制度发生发展史(尤其是选官制度史、赋税制度史,新版《中国古代史》似乎对制度史很是关注);

  2.中国古代重大政治改革;

  3.中国古代反侵略、反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斗争(尤其是台湾问题,新教材突出了施琅将军,其地位似不亚于郑成功);

  4.中国古代思想、科学、文化重大成就及几个时期科学文化昌盛的原因;

  5.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及其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

  6.中国历朝历代在今东北地区的重要历史史实(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大决策);

  7.中国资本主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发生发展史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8.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思想解放;

  9.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包括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的与时俱进等)探索历程及其启示;

  10.台湾问题、“一国两制”与当前台独分裂势力的嚣张,台湾问题与中日、中美关系;

  11.德、日对战争问题的不同态度比较(原因、影响);12.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四次统一战线;

  13.中国革命道路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正反经验教训;

  14.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与时俱进(孙、毛、邓、江的划时代历史性贡献);

  15.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成就;

  16.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过程、推动其初步形成和最后形成的诸种因素以及对这一体系形成的辩证评价;

  17.世界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18.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史;

  19.欧美反封建民主政治的建设与进步;

  20.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及今天的经济全球化;21.世界格局的几次重大变化、影响及重大国际关系;22.美、日两国崛起原因及启示;

  23.人本主义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资产阶级文献;

  24.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重大事件和历史启示;

  25.亚洲的重大民族解放运动与亚洲国家的崛起、第三世界要求建立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

  另外,从文综的角度考虑,也还会有一些专题或知识点、知识侧面,虽然在历史一个学科内并不一定是重要内容,但可能成为跨学科综合命题时要关注到的材料。复习中教师应通盘考虑,政、史、地教师要相互通气、协调与共同组织某些跨学科综合题与专题。

  综合问答题示例(篇幅限制,多数仅提供题目以供思考、讨论)

  1.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两汉时期选拔官吏最主要的途径是什么?其中,在东汉时期,这种选拔方式的主要依据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而又带来了怎样的社会影响?(答案略)

  (2)到了隋朝,选拔官员的制度较以前发生了什么变化?(答案略)

  (3)为什么说隋朝创立、唐朝继承和完善的选拔人才制度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答案略)

  (4)到了明朝,选拔人才的制度有什么特点?试从社会发展变化的角度说明这种特点形成的原因。(答案略)

  2.现代化是一个国家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它的核心就是经济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

  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在中国实现现代化,其必备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答案略)

  (2)中国现代化探索历程起步于鸦片战争之后。历史上中国人提出的第一个现代化方案是什么?对这个方案应怎样评价?(答案略)

  (3)中国现代化运动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是由地主阶级中的一个派别进行的,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你认为这一实践的积极作用和失败的根本原因各是什么?(答案略)

  (4)在现代化的探索方面,从政治现代化的层面看,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各自的独特贡献是什么?(答案略)

  (5)中国现代化历程深入到思想文化领域,是由哪一政治运动开始的?有何意义?(答案略)

  (6)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完成,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初步基础。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历经反复,最终是怎样找到了一条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正确道路的?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历史启示?(答案略)

  3.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从分散走向整体,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社会是由分散走向整体,最初是以什么重大历史事件为其标志的?为什么?(答案略)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促成这一体系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在这一体系初步形成的过程中,给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答案略)

  (3)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试说明当时世界整体性的主要表现,并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答案略)

  (4)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什么?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何影响?

  答:原因:(略)

  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赶超发达国家的机遇,为发展中国家利用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等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另一方面,由于资金匮乏、债务沉重,以及历史的现实的其他问题,发展中国家往往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经济安全、经济主权面临空前压力和挑战,给国家和社会稳定、地区和平带来威胁。

  4.在中国历史上,康乾之世与汉代文景之世、唐代贞观之世同为我国历史上三大盛世。康乾时代累计为134年(1662~1795)。

  回答下列问题:

  (1)康乾盛世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推翻明朝后基本上统一了中国;清代前期农业、手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中央政权同边疆地区关系空前加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改变了割据纷争状态,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康熙实行“更名田”、雍正实行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对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还进行了反击外来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的重大行动。因此,这一时期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出现盛世景象。

  (2)但若横向比较,康乾盛世又是近代中国衰弱之始。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答:康乾之时,西方一些国家或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或进行了工业革命,和世界加强了各种形式的联系,国力渐强,地位渐高。而中国却仍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于欧洲的工业革命、科技进步、社会变革全然不知或知之甚微,中国仍然维护着旧的政治体制、落后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生产力),盛世之中暗藏危机,中国之落后在此已见端倪。

  (3)康乾之世时总的看仍是封闭,未能出现革新图变潮流,你认为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一是限于历史条件,清初诸帝所闻所见的欧美先进文化微乎其微,主宰他们思想的仍然是闭塞的封建文化观念;二是长期封建专制传统沉重而顽固,制度、文化思想、伦理观念、教育科举制度、选官任人等方面,相沿成习,很难从根本上进行改变;三是作为最高封建统治者,他们统治的根本点是维护自己一姓之社稷,维护封建王朝的根本利益。(湖北省黄冈中学特级教师 戴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