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求职招聘 > 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专栏 > 正文

2004直面就业

http://www.sina.com.cn 2004/04/15 18:50  中国大学生就业

  又是一个新年来临!尽管SARS的阴影没有尽除,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却有了提高,恐慌无济于事,不管如何,生活还得继续,工作依然得找。如果说2003年扩招后的第一届毕业生一时之间还无法适应就业从“天上”掉落“人间”的剧变,那么在看了听了感受了那么多才市现状的2004届毕业生多多少少少了一些失重感,多了一些心理准备。去掉SARS的阴影,国内经济增长,各行各业重新走上轨道,加上2003年一些就业政策的效应逐渐显现,就业市场化的呼声也不再那么刺耳。总体来看,经历了2003年风风雨雨的2004届大学生,面临的是
一个相对平稳的就业形势。

  政府:对大学生就业高度重视

  2003年政府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出台的各项政策与文件无论从数量还是内容上都可称得上是前所未有的。从2003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之后,有关部委、部门和团体先后发出了14个配套文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14号文件把毕业生就业作为整个社会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部、发改委关于切实落实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有关收费优惠政策的通知,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灵活择业;人事部关于做好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接收工作的通知,把毕业生就业接收工作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团中央、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实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唱响了广大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就业的主旋律。其中,教育部提出的“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18条“与就业挂钩”规定,提出年度招生计划安排与就业率挂钩、严格控制低就业率专业招生规模、将就业率作为高校评估重要指标、增设硕士博士点和就业情况挂钩等,更将对我国的教育体制、高校运行管理体制、人才培养结构产生巨大影响。2004年,这些政策规定将逐渐地深入实施,政策效应的逐步体现必将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

  学校:就业压力继续加大

  对于很多高校来说,2004年就业的压力骤增。第一年扩招基础上的进一步扩招,毕业生数大幅度增加,就业指导工作部门工作压力不断加大。对于一些就业情况本就不佳的学校来说,“就业率”则更像一把高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人寝食难安。“一把手负责制”使就业与一校之长的关系陡然密切起来。就业服务全员化把原先只管教课的专业教师也“拖下了水”。

  记者从一些学校了解到,不论是重点高校,还是地方院校,2004年的就业压力都不小。以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社科人才为主的中国人民大学由于学制的变化,2004年面临两届研究生同时毕业的情况,毕业总人数从3150人猛增到5500人左右。加上该校专业以文科为主,除了一些专业技术性比较强的,大部分专业岗位针对性比较弱,很多学生找工作时目标含糊,因此就业的压力比较大。培养师范类人才为主的首都师范大学定位是教学研究型的综合大学,2004年除了毕业生总量增长的带来的压力,非师范生源比例上升也给就业增加了难度。如何改变用人单位的固有印象,到首师大招非师范毕业生成为该校负责人最费脑筋的事情。

  学生:逐渐接受市场化就业

  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口号如今逐渐演化成了大学生由精英就业阶段向大众化就业阶段转变。2003年很多专家提出了就业市场化的口号,一开始让“天之骄子”们难以接受。不过不管大学生愿不愿意接受,市场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市场化就业已经成了大势所趋。好在亲眼所见、亲身经历了就业竞争的残酷之后,很多大学生已经调低了自身的心理期望值,更清楚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对于自己将来的设计也更为理智。记者在采访某名牌高校经济学专业的2004届毕业生时了解到,尽管毕业于名牌高校经济学专业,他们对于就业基本上都比较理智,心态比较平和。“我不想一步登天,不想一味追求大企业,很多时候小企业更能让我有发挥的天地。”、“如其高薪低聘,我宁愿选择低薪高聘。”“现在找工作主要是看自己能在这个工作中学到什么,能知道自己将来到底想干什么,这就够了。”

  专家:呼吁大学生创业

  面对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形势,不少专家呼吁大学生自主创业。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人事与人才研究所所长王通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大学生一毕业面临着三种形态,就业、创业和失业。创业不仅能为自己解决饭碗,还能给别人制造饭碗。王通讯指出,我们已经进入创业时代了。我国高等教育总体规模跃居世界第一,毕业生总量很多,造成了很大的就业压力。目前我们应该加大创业教育,尽早地灌输给大学生创业意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在首届高等教育大会上就曾提出,“大学生将愈来愈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上海市创业教育培训中心校长徐本亮认为,对待大学生创业应该有客观、理性的态度。对社会来说,不要一味强调大学生创业的问题与不足,而应鼓励、支持、理解大学生创业,给予其资金、政策上必要的扶持,同时,还要有宽容失败的氛围。而对大学生来说,既不要盲目乐观,也不要过于谨慎,更不要把创业看成是为了谋生而迫不得已的选择。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这样的意识,创业也是就业,是更高层次的就业。




评论】 【天生我才论坛】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