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大学生和企业之痛:进京指标到底苦了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4/29 11:07 中国青年 | |
进入三四月份,大学生就业进入冲刺阶段。但是,在北京还有至少一半学生在四处找工作,而这些学生中有许多外地生源,对他们来说,愁的不是找不到单位,而是找不到能解决北京户口的单位。为了得到户口,毕业生可以接受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可以接受微薄薪水,可以接受进一家前景、规模并不理想的单位。京城一所知名大学法学院的女生就曾经为此签了专业并不对口,自己也并不喜欢的单位——“马兰拉面”。 如果说每年三四月,进京指标苦了毕业生,那么一年之后,无奈的一方就轮到了企业,因为此时,获得户口的新员工开始了一轮跳槽离职的“热潮”。最令企业头疼的不光是违约金、档案等扯皮的琐事,还有人才集中跳槽后留下的岗位真空,以及白白付出了一年的培养精力及费用却为竞争对手培养了人才的尴尬。 据估计,就业市场上,每年有一半左右拿到户口的大学生选择了跳槽,并且数字仍有增加的趋势。近几年,北京每年平均进京指标为1.5万左右,如果有一半人选择了跳槽,意味着每年都有7000多人拿到户口后选择离开。本来是北京市政府给予企业和个人的双重优惠政策,却给企业和个人都带来了双重困扰;本来是一件让企业借此吸引人才的好事,却在实际执行中形成了一支几千人的跳槽大军和由几百家、上千家企业组成的户口跳板。 实际上,如何控制北京人口总数一直是专家和政府部门的一个艰巨任务。进京政策本身就是限制人口的方法之一。对留京、进京不控制不行,但目前控制的做法,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进京指标应该从分配给企业变为政府的一种资格认证,适度降低门槛,只要本科毕业,在北京工作了一定年限,就应当给予北京户口的待遇,把现在毕业生与企业之间的行为变成政府与毕业生之间的行为,这样不仅杜绝了腐败,也同时把进京指标这样的社会资源归还给政府,体现了对企业的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