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登陆·The third day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5/12 15:00 新浪教育 | |
时间:2000年12月1日 我的日记本上,记载着这天的天气:妈的!又下雨,还开着太阳下大雨! 海得公园边的大教堂 这种天气真是怪极了。仿佛生物钟定在了8点半,我都没有用闹钟准时起床。喝着稀饭,吃个苹果,等中饭。实在闲的发慌,拨了电话给中介,约好了下午2点去语言学校报名。 打完这个电话,我又打了电话给银行询问存钱的手续。结果两个人你来我去问了半天最后老外说我们很难沟通,我也很泄气地挂了电话。难道我的英语说的不好吗?(其实不是这样,语言有一种叫做口音的东西。外乡人到一个新地方,双方有个熟悉的过程,当我能够搞清澳洲英语的口音规则后,顺着他们的口音讲,交流就没什么问题了。) 用完电话,我在本子上写下打了电话的数量,以便以后结账。澳洲的市话固定价格2毛左右,无论你通话多久。(和中国电信不一样吧?) 我中午吃完中饭先去银行办手续。随身携带的美金总得存起来。在这里,我终于又领教了中国英语教育的成果。尽管是亚洲模样的业务员(Bank teller),我们还是比较难沟通。澳洲口音的英语让我不知所措,连“phone”“password”都没有听明白,真是沮丧极了。 我虽然听不懂,但是我讲的她还是可以听懂的,我就自顾自地讲。西方银行的账户分很多种类,针对学生的有学生账户,可以当月无限制次数的取款。如果不是这种账户,那么取款的次数通常在8次,超出次数后每次就需要交一定费用,2毛左右吧。又如,投资账户的利息很高,存款越高利息就更高。但是存款额低于1000澳元的每月还要额外支付6澳元作为管理费。总而言之,头一次去办理这个事情,绝对是糊里糊涂,也不知道要选哪个账户好,他们也不会推荐你。我就选了普通账户。学生账户此时无法开立,因为还没有学生证明。后来等我入了学后,我改成了学生账户。 头昏昏的离开了银行,带了不少银行的介绍资料,准备回家研究。接着去火车站,迎接第二次挑战。买票并没有耽误太多时间,中介直接告诉我该买RED票,这种是周票,在规定的范围内可以使用一周时间。过了一周后,自然失效。到了站台,看到去Townhall的车就跳了上去,可是好久也不开,我就问邻座。有个好心的华人告诉我这是慢车,每站都停。去TOWNHALL有快车直达。我于是又下车,也不能确定快车,只好又去问管理员。 这个管理员高大威猛,凛然生威。我问他去city,有快车去吗? 他微笑低下头看着我,“Platform 3, that’s quick.”态度非常友善,跟我在国内见过的列车员根本就不一样。 接下来就很顺利,我按时到了语言学校和中介见了面,报名。结束后,我在街上逛一逛。沿着海德公园的道路走去,雄伟的建筑一个接一个。巨大的雕像和飞来飞去的鸽子,让人感到身心舒畅。西方文化很自然地融在日常生活里,让和谐的自然四处洋溢着宁静安逸的美。 各色人种都随处可见,男女老少安然相处。标记着King Kong的2元专卖店铺满了廉价的货物,熙熙攘攘,人声鼎沸。一个高中生模样的女孩拉住我对我说了一大串话,又快又急,我吓了一跳,我说”what do you want?”,她掏出一把零钱说还差一个dollar。原来就是要钱的。我拿出一把硬币,还没有看清,她笑眯眯地已经捡出了那个1元钱,连声说谢谢,还作势要上来亲吻我的脸,躲避之余,我让她碰了下我的肩膀。 这是一个初来乍到的人首次施舍给西方人的钱,后来也碰到过其他形式的乞讨,我都没有这么爽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