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就像爱生命 王小波情书该不该出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5/26 14:33 北京青年周刊 | |
王小波——自称为“一头特立独行的猪”,一个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值得纪念的名字。王小波已经离开我们七年了,他的影响力却丝毫没有消退。然而死亡毕竟是一件残酷的事。 王小波的文字,始终在向我们传递一种高贵的自由精神。王小波和李银河刻骨铭心的爱情也成为不朽的神话。王小波的爱人李银河说:“翻拣他当初写给我的情书,只觉得倏 李银河不久前将两人二十年间的情书结集出版(书名为《爱你就像爱生命》),对她来说,这是一种“为了忘却的纪念”吗? 王小波的信徒不高兴了:情书是两个人的事,为什么要公诸于众?怀念爱情,为什么一定要让全世界都知道?何况王小波已经不在人世。死人不能说话,这公平吗? 李银河是不是在公然背叛王小波,用这种温情脉脉的形式?当爱情隐私被公开拍卖时,爱情还有多少神圣可言?在这个缺乏隐私的时代,我们惟一能做的是:请不要惊醒沉睡的死者。 被背叛的爱情隐私 【迟早的事儿】 《爱你就像爱生命》,王小波李银河情书选出版了,这是迟早的事儿,这也是迟早要挨骂的事儿。为什么呢?网上有人一言以蔽之:“因为喜欢他所以喜欢这本书,又因为喜欢他所以不喜欢这本书的出版。”看起来特矛盾,坦白说,喜欢王小波就很难不喜欢他的全部,因为他赤诚、机灵、残酷而深具诗情,情书是赤裸裸活生生的王小波的五脏六腑啊,怎能不喜欢呢。可是,这当口儿,我们又犯病了,我们开始讲求“隐私”反对“窥私”贬斥“贩私”,为什么呢?因为他是王小波,当代中国最伟大的独立作家。 【怀疑李银河】 王小波的身后事,一向都是李银河料理的,选择墓碑编选文集一版二版三版,情书的出版终于令广大小波挚爱者爆发出积蓄已久的怀疑与激愤:她有什么权利公布二人隐私?即便她拥有王小波所有文字版权,她又怎忍心让王二身后衣不蔽体?一句话:爱情是两个人的事,何必公诸于众?再多一句:她是不是缺钱花? 【中国人阴暗心的演进规律】 王小波留下很多东西,对美与智慧的渴望,对自由思考的寻求,可纵观情书出版后的种种反应,我发现小波门下走狗们还是那样庸俗,一副没受过王二精神洗礼的模样!如果不是你先在心里把王小波版税看成天大件事,你绝计不会这样揣测李银河的。 看这件事,看别的事儿,就能看到中国人的阴暗心的演进规律:从前阿Q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现在周星星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太美舍不得吃。总之就是:我不吃,你也不该吃!你吃了你就错!怎样错?怎么都给你扣个帽子! 【这个马克斯.布洛德】 说李银河坏话的人,大多不会反躬自问,只会得理不饶人,甚嚣尘上,我真为她难过。想到李银河,我不可避免地想到马克斯.布洛德,他是卡夫卡的挚友,也是卡夫卡作品的版权所有者,他还是推动西方文学界关注卡夫卡的第一人。众所周知,也正是这个马克斯背叛了卡夫卡要求将他绝大多数作品都付之一炬的遗嘱,他不仅陆续出版了卡夫卡的小说随笔,后来还推动出版了卡夫卡的所有日记。被背叛的遗嘱,被彻底背叛的遗嘱,这怎么说? 【艺术家妻子的态度】 我不想神化王小波,不想胡说他是卡夫卡式的天才,但他留下的东西,至少比我们现在天天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东西好一万倍,这就够了,还奢求什么? 李银河曾说她对王小波是怀着崇拜的,可她的做法与马克斯不同,她说得很少做得很多,她极少长篇大论地评价他,她默默地整理出版他的东西,提醒读者不要忘记。情书选里,李银河自己的情书收得极少,她自主判定了价值高下,没有将自己拉入王小波的不朽,这就够了,不是吗?比照其他作家亲属的鸡犬升天式写作,李银河地道得多。 【高级情书:被遗弃的理想】 当然,评价这件事的关键,还是应该回到问题的根本:王小波情书是否有出版价值?对出版社而言,出版选题的首要考虑肯定是钱,要不就是冲着什么什么奖去的,垃圾书满天遍野,出版社的话咱可不信,还是要问问自己的心。 以前,在《沉默的大多数》附录里,我读过一些王小波的情书,留下特别美好的印象,我在里面看到一颗蓬勃的心灵,向往诗意和洁净的生活,向沉沦的一切开战,不愿做庸俗生活的奴隶。 如今,读王小波的情书,我还是时而激动,被一种久违的力量激动,不是爱情的力量,而是一个青年自我精神要求的力量,它那样强大,好像真可以为这个逐渐沉沦的世界做些什么。“一切都在无可挽回地走向庸俗。”这是《万寿寺》的结尾,王小波在情书里与无可挽回的一切孤独作战,用爱情赋予的一点点力量,这很高贵。这是高级的情书,高级情书不仅仅表达爱情,更多的是表达自我的精神世界,向一个恒定的对象述说。 王小波的情书,令我难过,因为我不会写情书了。像大多数人一样,我已经没什么精神世界可供描述了,大学毕业时憧憬的东西被现实缓缓击碎,现在则被小康小资诱惑,拼命向那个方向奔跑,他描述的那些东西已被我彻底遗忘了。他的情书里,有一种被遗弃的理想。 【虽然,但是】 卡夫卡的日记,除了文献价值,还被证明是有极高文学价值的,虽然马克斯彻底背叛了朋友。王小波的情书,文学价值待定,精神力量却是一定的,虽然李银河彻底背叛了爱情的隐私。那么,我们还苛求什么? (文/lostpast) 爱情是绝对隐私,请不要出卖! 爱你就是爱自己 钱钟书先生说:“鸡蛋好吃,但没必要去看下蛋的母鸡。”这话是他生前说的。那时他是老大,他说了算。不过当他老先生前脚刚走,杨绛先生说了算,我们就有幸从《我们仨》中把钱先生看了个底儿掉。现在王小波先生也是这样的。王先生虽然没有说过什么“鸡啊,蛋啊”的,但按照他大大咧咧的个性,想来是不会太希望自己很多年前的情书被曝光、被集册、被设计得真的像天堂的来信——最后,还被取了一个让人头皮发麻、心跳加速、鸡皮疙瘩沉疴泛起的名字——《爱你就像爱生命》。然后出版了,然后畅销了。 从上次错把倪萍姐姐的自传《日子》读成“月子”后,看着《爱你就像爱生命》这么一个充斥着双重肯定之“爱”的书名,我第二次“泪流满面”——没辙,小时候缺钙,所以人到中年我一看见“爱”就哆嗦。而且王小波已经死了七年。七年啊,他人自然早已“作歌”,亲戚的“余悲”也应该淡化了很多吧?!但是我们看到的《爱你就像爱生命》却不是如此——这不是王小波创作的小说或散文,不是后人研究王小波的论文,这是王小波给你李银河的私人情书。这完全是你们的私事,绝对隐私,无论当时你们爱得多么天昏地暗,情海是多么的翻云覆雨——对不起,他爱你,和他人有什么关系? 所以说来,我对李银河先生出这样的书,是很不满的。就我阅读王小波的体会而言,王小波的文章好坏放在一边不谈,但他绝对是一个有趣的人,一个绝不庸俗,更不世俗的人。而《爱你就像爱生命》这样的书,和葛优的妈妈、王蒙的老婆或者冯小刚的《我把青春献给你》一样,其实都是无聊的“月子”啊。 再想想卡夫卡留给后人的书信集,那给读者带来的思想高度——我们怎么能不为自己的无聊和庸俗而惭愧呢?!爱你就像爱生命?呵呵,爱你就是爱自己吧?! 说回来钱钟书先生的那个比喻,《爱你就像爱生命》的出版,对王小波先生绝对是一个讽刺。因为我相信曾经希望做“一头独立特行的猪”的他,泉下有知,是绝对不愿意自己现在居然成为“一只发情的母鸡”——情书嘛。 (文/麦田99) 王小波情书该不该出? 我看过的中国当代作家的作品挺多,不讨厌的很少,喜欢的更只有一个,就是王小波。王小波的文笔什么的我说不来,因为我只是个普通人,而他是著名的大作家,距离差得太远了。我喜欢他,是因为他文字里显露出的性情,冒昧地说,跟我真是太相似了。 王小波这人,从他编的那些故事看,老实又顽皮,和蔼却不易接近,无论什么事,总能想到性的方面去,自己却不胡搞。我也是这样的一个人。好些时候,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看到人们的争吵,我都暗自想,王小波会怎么看,会有什么感觉,会做出什么反应?我经常揣摩王小波的心思,以至于,我以为我们已经心心相印了。如果心心相印这个词容易导致歧义,或者让人觉得肉麻,那也可以换一种说法,即我是王小波的知己,尽管他不认识我。 作为小波的知己,当李银河给他冠以“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家”的称号时,我就已经不太满意了,因为我知道王二是肯定不喜欢这样的。没别的原因,就是因为不好意思,一种不知道该欣然笑纳还是谦逊揖让的不好意思。王小波谦虚,却讨厌不得不谦虚的场合。所以说,如果听到别人说他是思想家,那多难受啊,我猜想,他肯定会非常不好意思地嘿嘿傻笑,想了半天也不知该说什么好。他最恨的,便是装模作样。 但说这话的是李银河,所以他不会介意的。这一回,情况又不同了,他的情书,写给李银河一个人看的情书出版了。他绝对不会高兴的。因为情书里的王小波撒娇、发嗲、卖乖,像个没长大的孩子。并不是说这些情书里的王小波不真实,王小波就是这样的,一个大孩子。小说中的王小波,也是真实的,也是一个孩子,但那毕竟是小说,小说里的真实,不会让他羞涩。对于王小波来说,写小说是一个天真的游戏,只要他愿意,他就可以矢口否认,说这个那个全和自己没有关系。 现在呢?完了完了全完了。王小波该有多生气啊。当然,也不会气到跑回阳间的程度,最终还是会原谅的。只不过,可能会感叹一句:女人啊,哪怕是银河,怎么都守不住秘密呢? (文/pigsyme) 爱你就要让全世界都知道 其实,我只是嫉妒 王小波在某篇杂文里转述过一个故事:有位武士犯了重罪,国王把他交给王后处置。王后命他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是女人最大的心愿?这位武士当场答不上来。王后给了他一个期限,到期再答不上来,就要砍他的脑袋。于是,这位武士走遍天涯去寻求答案,最后终于找到了,保住了自己的头。这个答案经全体贵妇讨论,一致认为正确,就是:女人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人爱她。 当时读到这里不禁笑出声来:没错,这个答案太正确啦,简直可以称之为真理。但是看到这本名为《爱你就像爱生命》的情书集时,我想,真理也要与时俱进了——女人最大的心愿不仅是有人在爱她,还要让全世界都知道。 即便理智谨慎保守低调如李银河,也不能免俗。我打五块钱的赌,李银河干了件傻事,王小波不会高兴的,就像她宣称此生再不嫁人,王小波也不会因此高兴一样。 唉,还是承认吧,其实,我只是嫉妒。嫉妒如此纯净动人的情书,它的女主人并不是我,而每一个拥有如此美丽情书的女人,又如何忍得住不向全世界炫耀? 挥舞着那张登着王小波部分情书的《南方周末》,我第N次向猪头嚷嚷:你咋从来没给我写过情书呢?奇怪的是,猪头没有像前N-1次那样白我一眼,不屑地说:我写情书给你,等我死了留给你去卖钱吗? 他认真地看着我,眼里居然还带着笑意:不能说我绝对没有给你写过情书。某一年的某一天清晨醒来,我特别想告诉你一句话。我就给你发了个传呼。传呼小姐文化太低,我一个字一个字教给她。 我瞪大了眼睛看他,微笑慢慢从嘴角漾起。是的是的,我想起来了。五年前的那个清晨,我的确在呼机上发现了七个字:朝闻道,夕死可矣。 你说的是那似乎很严重而又完全牛头不对马嘴的七个字吗?当然,所谓情书,不就是看上去很严重其实完全牛头不对马嘴的吗? 我心满意足地大笑,很快就发现这句修正版的真理又一次得到了证实。你看你看,我现在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七个字的情书公诸于众,即使只有七个字。 (文/糖醋兔子) 我只要你听个响儿 王小波曾写信对李银河说:“你要是回来我就高兴了,马上我就要放个震动北京城的大炮仗。” 应该是去年吧?看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节目,正巧在采访李银河。李在节目里显得臃肿而普通,语言平淡朴实,表情波澜不惊,将人生中收获到的思想与感情的宝藏沉入心海、藏在眼睛后,偶尔会闪烁幽微的光,旁人需要很细心才能捕捉到。 浑身散发“现代女郎”气质的鲁豫,晃着一头精心修饰过的短发,歪在李的对面不停地问“是怎么知道他去世的消息的”、“你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你难过吗”、“你哭了吗”……诸如此类的问题,听得我脑门儿都疼,直想伸手把她那头活像假发套的真发一把扯下来,甩飞到墙角。 世上有太多人,对感情的理解是三流肥皂剧式的:喋喋不休地表白、眼泪鼻涕糊面、拥抱接吻鲜花浪漫……他们的灵魂没有眼睛,看不到只对一个人哭笑爱怨地表达,更看不懂沉默背后的深情。 相对于随处可见的万种风情,李银河无疑是木讷的、乏味的,她甚至不会对别人说“我爱王小波”。她的爱情是一场生命的长谈,只对王小波一人倾吐,包括那句“我爱你”。所以王小波会对她说:闭起嘴被人当成傻瓜胜于张开嘴消除一切疑虑。就算世界上的人都认为你是傻瓜,反正我是不会的,我爱你。 王小波把他俩的爱情制成一枚炮仗,没来得及点燃就走了。七年后,李银河点燃了它,砰的一声,震动世界。隔着阴阳两界的河,一起听个响儿。至于旁人是不是嫌吵,呵呵,管他呢!我只要你听个响儿。 (文/阿蒙) 沈浩波:王小波是一件商品,李银河出情书无可指责 这次王小波给李银河的情书集结成书,发表出来,你怎么看待这本书? 还是有价值的,特别是对那些王小波迷们,可以这么私密地接近自己的偶像,更直观,这是个好事情!人总是有窥视欲望的,这下他们满足了。 以前读王小波的书给人的感觉都是特立独行,很有思想的,这次突然出了这本情书,会不会让王小波迷们感到有些受刺激,觉得王小波原来还这样啊? 王小波也是人啊!如果写情书的时候还要特立独行,那就不是人了,谁没有七情六欲啊!王小波也不例外,他首先是一个有着自然情感的人,这样我们才会关注他! 作为一个外人,看这情书会不会觉得肉麻? 肯定会肉麻!连鲁迅的情书上都写着“我的小白象”什么的,这是难以避免的,肉麻是个生理反应,毕竟这是别人的情书,谁的情书都会肉麻,不然怎么是情书呢?还有什么乐趣呢? 情书是两个人之间的爱情秘密,就这么公开出来,是不是不太妥当? 李银河觉得可以公开就可以公开啊,这些书信的所有权是她的,是她从王小波那合法继承过来的,她觉得没有什么的就可以了,这里不存在一个道德评判的问题,她有权利处理这些信件,别人反倒干涉不了什么。 现在名人出书、名人家属出书很多,这本书是不是也有跟风的嫌疑? 现在是一个商业的社会,李银河有权利把这些信件变成商品。李银河乐意,出版社乐意,读者乐意,这是个三赢的事情。出版本身就是一个商业行为,王小波以前的书也是商品啊!但是这个跟他是一个文学家是不冲突的。可以说王小波是一个公众人物,他是有一定影响力的,这就证明他有着巨大的商业价值,那把这种价值挖掘出来,也没什么不好的,现在这个社会,商业价值意味着一切。 王小波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神话吗? 他在那个年代有他独特的价值,他影响过很多人,他的神话一部分也是商业的结果。神话的时代已经终结了,但商业行为不会终结,就像这本书,无论你什么时候出都会畅销。(沈浩波,诗人,出版人) (采写/本刊实习记者 郭小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