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就业:跨系统就业就看你竞争力有多大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6/25 11:22 南方日报 | |
核心提示 “自主择业”、“跨系统就业”这些新名词,于师范生而言,是惊喜也是机会,更是挑战。 如果说,“入民办学校任教”(本栏上期专题)考验着师范生逾越观念樊篱的勇气, 跨系统就业是个遥远的梦? 今年3月,在一次人才招聘会上,当冯莹小心翼翼地向一家地方事业单位递上自己的求职简历时,她心里的确很没有底——会否又像往年师兄师姐那样遭遇“专业不对口”的冷眼拒绝?负责招聘的人当场翻了翻她的“厚实”的简历页面,但没表态。冯心里落空。 直到7天后接到该单位的面试通知,并得知是为数不多的进入面试关的应聘者之一,冯莹才顿悟:原来教育系统之外还有更多机会。为冯莹的顺利跨行就业打通心理障碍的,正是我省实施的新的师范生就业政策。来自省就业指导中心的信息透露,自去年起,我省师范生入读实行全额收费,顺应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新变化,逐渐放开师范生就业限制,取消60%的师范生必须回山区市生源地的规定。今年开始,允许师范生跨出系统、出生源地面向全省、全国各地就业,跨教育系统就业不需交纳培养费。 在此之前,师范生如果跨系统就业,要向教育管理部门返回一定的出口培养费;跨生源地就业屏障也很多。不少有志于教育系统之外事业的师范生,因此望而止步。 而现在,在作为我省大学生群体重要“部件”的师范毕业生中,像冯莹这样成功转行、理想在外的不在少数。华南师范大学就业办主任陈必华介绍,华师去年就有170多名师范毕业生实现跨系统就业,今年的数字还会增加。 “师范生就业放开是个必然的趋势。跨系统就业是师范生的一种个性化选择。灵活的就业体制应能包容这种多元化的需求,并创造更多的机会。”陈必华说。 据了解,师范生跨系统择业主要往公务员、事业单位方向发展,也有少数自主创业或者进入外企。湛江师范学院、韩山师范学院等省内师范院校的情况与华南师范大学大体类似。 “师范生跨系统就业不再是个遥远的梦。” 师范生新的竞争力在哪里? 师范生就业放开后,就业平台与先前的迥然不同,冲击与机遇并存,稳定与多变两种择业心理相争抗,在“双向选择“的自由市场上,师范生作好了充分准备么?师范生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师范生的梦想能否实现?在为师范生就业政策放开而欢呼之外,不少教育界人士向记者表达这样的“质疑”。 这是善意的、带着关切之情的质疑。的确,在新的就业政策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师范生不仅需要敢于逾越观念樊篱的勇气,更要尽早磨砺个性化的职业理念,储蕴超越传统择业惯性的底气。 记者对省内部分师范院校和其他高校师范专业学生进行随机调查发现,涉足跨系统就业、准备跨系统就业的仍是师范生就业大军中的“潜流”、分支;成功“转型”的,大部分有着自己的“特殊通道”——在某方面有显著的特长(组织管理、宣传文秘、策划等)的;自认为天资不适合从教,进而改行的;有着广阔的就业社会关系和资源背景的;矢志不渝通过跨专业考研改变人生方向的。等等。 而大部分师范生,都仍在遵循着传统的稳固的校园求学模式——传统的教育系统培养模式。“这不能说师范生找不到自己的方向,系统内就业终究是师范生选择的主体。但有一点值得关注,师范生的最大特点是甘于平淡,进取动力不足,对目前外界的就业市场变化和职业趋势,体察的敏锐性不够强,这与原来系统内就业传承下来的惯性思维的影响有关。”韩山师范学院政法学院的许副院长认为,“就业市场的机遇青睐有准备的头脑,在新的就业环境下,师范生的既有面貌必须改观。” 以往,在教育系统专场招聘会上,师范生的最大竞聘“资本”在于“师范生技能水平”、“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程度”的“老三样”。现在,进入人才市场时,面对省内外、系统内外的“如林”强手的竞争,如果师范生仍停留在这个层面,其竞聘的结果很可能令人黯然失落。 那么,师范生的新的竞争力“增长点”在哪里?跨系统就业最欠缺什么? “首先是切合时宜的素质强项训练,即个性化的‘卖点’;二是准确到位的职业规划和定位;再就是整体形象的改观,在单一的教育培养模式下打造全面的素质;当然,相关职业技能的基础也薄弱,还有更多更多,随市场需求而变……”在与毕业生的对话中,广州某人才网的曾经理为师范生开列素质“清单”。 “但这种改变对师范生本人是较为苛刻的,师范院校的教育本身应有所作为!” 观照师范教育的一面鉴镜? 师范生的“特殊群体”性质逐渐淡去。当他们与其他大学生同在一个平台上竞争时,社会的目光不能忽视:高等师范教育该如何走? 省内部分师范院校的教育学者认为,“师范院校将坚守自身的师范教育特色,但面对这种激荡,师范院校也不能无动于衷,必须在某些方面超越传统意义上的模式。” 在传统的师范教育模式下,“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师范生,因“传道授业解惑”之职业使命,往往陷于中学教学大纲和中学课本知识的窠臼,“理论够用(传授)、技能过关”是合格师范生的基本要求,其他方面的素质拓展则全赖学生个人的造化。 “这一培养模式的局限性是明显的,至少当师范生进入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大平台时,难以找到自己的理想位置。”暨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一位教授指出,新就业政策下师范生的境况恰恰是师范教育的一种观照。这种观照有利于高等师范教育的模式转型和完善。 据了解,广东以外,辽宁等国内省份的师范生就业也呈放开的态势。全国的师范教育正面临着一次调整发展的契机。事实上,国家教育部门今年开始对“师范教育”改称“教师教育”,这一概念上的转变,也透视出师范教育的革新韵味。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王政忠对此感触很深,“‘教师教育’的提法更贴近教育领域已经放开的现状,是富有职业特色的定位。由此能带动当前师范院校的某些改变,如教学改革、弥补职业规划的空白等。” 据了解,为给师范生创造更为宽广的教育平台,华南师范大学允许师范生选修非师范专业的课程,双学位的辅修也全校贯通,师范生与非师范生共享教育资源和平台。在师范生职业实训方面,也提供与企业面对面沟通的机会。 此外,职业规划也逐渐成为师范生的“必修课”,自新生入学,该校即开展“新生就业规划辅导”,让大学生提前认识就业形势;师范生的职业规划也是“重头戏”,今年6月份成立的“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协会”,将在“素质拓展”、“职业规划指导”等方面为学生创造成长的空间。 对于师范生本人而言,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生处处长杨少锋建议,师范生应着力挖掘自身的“亮点”,在学期间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在一两个方面争取脱颖而出,是在就业平台上胜出的一门“法宝”,也是顺应新就业环境的一种恒久而有效的途径,如做“双证”师范生等。 据介绍,该校每年的毕业生中,有约90%持有“双证”——教师资格证以及其他的专业技能证(如中文系学生的秘书证、会计专业的注册会计师证,计算机专业的程序员证等)。此外,该校推行的三年理论教学、半年工业教育实训、半年毕业设计的“3+0.5+0.5”的教学改革模式,也为当前省内师范院校的改革指出了一条路子。(胡键 麦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