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女生:等我有钱了就买那双60元的鞋给妈妈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7/15 19:35 北京青年报 |
文/毛羽 ■虽然单薄但我的体质很好 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的文文(化名)去年考入了中国农业大学,这个消息在南家焉村不胫而走。这个小村子地理位置很偏僻,居民至今住在窑洞里,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封闭贫困的山村使村里很多孩子失去了求学的机会,文文是南家焉村第一位女大学生。 见到文文时,是她结束军训的第二天,皮肤显得有些黑。她穿着印有“中国农业大学”字样的T恤,略显单薄的身体在衣服里晃荡。记者问:“你有90斤吗?”“87斤。”文文笑着说,“不过我的体质很好。” ■不识字的父母立志让文文好好读书 文文的父母都不识字,但是一直坚持让文文读书。升初中时文文以全乡第一的成绩考到县里的中学,父母为了让她更好地读书,在县里租了一间房子,照顾她。在读初二时,村里一个邻居考上了大学,这件事情更加坚定了父母让文文上学的信念。 文文说,家里的经济状况一直不好,老家的土地辛勤耕种一年,也不一定有好的收成。文文的妈妈自己发过豆芽、帮人带过孩子,而爸爸今年已经71岁,基本上丧失了劳动力,但还是用马车帮人拉物品。文文的三叔曾劝文文的爸爸,一个女孩子读书,能读几年就是几年吧。文文的爸爸道:“只要我还有能力,就一定让她继续上学。” ■东拼西借凑够了第一年学费 文文告诉记者:“去年接到录取通知书时,心中悲喜交加。”从陕北的偏僻山村,考上北京的重点大学,的确是让文文满心欢喜。但7600元的学费,对一个月只有几百元收入的文文家来说,这是一个根本无法企及的天文数字。文文红着眼眶说道:“当时父母面对巨额学费,泪如泉涌,我更是心如刀绞。” 在文文高中班主任白老师的不懈努力下,县政府给了文文3000元奖金,文文的学校奖励了她1000元。剩下的钱家里东拼西借总算是凑齐了。文文上大学的同时,父母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第一年的生活费全靠勤工俭学 记者在采访文文前,本想和她约在人大见面,但文文居然不知道人大在什么地方。这让记者很好奇,所以记者第一个问题就是:“在北京一年都去过什么地方?” “去过圆明园、天安门、清华大学,还有一次西单。”文文说,“听说颐和园很漂亮,但是一直都没有去,能省就省吧。” 文文大一全部的生活费都是自己勤工俭学挣来的。文文在校内一周打扫3次实验室,大约可以挣30元钱,在校外也做了一份清洁的工作,每个月可以挣100元左右。 文文告诉记者她一个月最多用200元钱。她说:“每个月除了饮食起居的费用之外,最大的开销就是买一些必要的书籍和给家里打电话。” 提到大二的学费,文文说她不打算再依靠家里。在巨大的经济压力面前,文文选择了积极的解决方式:向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新长城———特困大学生自强项目”递交了申请。文文说,就算申请不成功,她还可以向学校申请“绿色通道”,“总之我相信会有办法解决,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挡我上大学”。 ■主动参加了中国志愿者协会 文文的大学老师给她的评语是:是我班唯一的党员,学习特别优秀,为人正直。 文文第一学期的成绩是班里的第三名。虽然这学期的成绩还没有出来,文文仍然很自信地说:“至少可以拿到二等奖学金吧!” 文文高三时就是预备党员,大学第一学期成为了正式的党员,并且在班级担任组织委员的工作。文文说她下个学年想竞选班里的团支书。在学校里她也是活跃分子,运动会、篮球比赛、合唱比赛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申请捐助这件事,在文文看来,并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自卑得难以启齿。这个开朗的姑娘很有信心地说:“人总会碰到困难,我相信自己能战胜困难。将来我有能力的时候,我会帮助更多的人。”正因为如此,文文参加了中国志愿者协会,她想靠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别人。 ■“想接爸爸妈妈到北京来玩” 采访中,文文每次提到父母情绪都会有波动,眼泪总是在眼眶里打转。文文说自己学习最大的动力就是父母。 文文的爸爸今年71岁,妈妈也68岁了。基本上丧失了劳动能力,由于大半辈子的辛劳,身体都很不好。 文文只去过一次西单,是在今年春节回家前。当时她看到一双鞋,“我想那双鞋妈妈一定会喜欢的,”文文红着眼睛说,“可是太贵了,60元呢!等我有钱了,就马上买给妈妈。”说完文文就流下了眼泪。那次文文买了一双3元钱的袜子作为礼物送给了妈妈。 她希望自己能赶快毕业,照顾父母,报答父母。从文文到北京的那一天起,她就有一个心愿:毕业后,接父母到北京来旅游。可是父母的年事已高,这让文文忧心忡忡:“我真害怕在毕业前,父母就去世了。不知道我能不能带他们二老来北京。” ■每次遇到乞丐我都会帮他们 记者和文文在马路上碰到一个乞丐,文文毫不犹豫的拿出了五毛钱给他。文文说:“看到他们我心里就难受,所以每次遇到乞丐我都会帮他们。” 在采访中文文不止一次地说,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真诚的心,要善待他人。所以文文的朋友特别多,而且大家对她都很好。“我的朋友们有好吃的东西总是叫我一起吃,一起出去玩也很少让我花钱。”文文说,“如果他们需要我帮忙,我也会竭尽全力的。” 文文说虽然经济上有困难,但她从来没有觉得不愉快。文文说:“亲戚朋友、老师、自己的同学、师哥师姐、社会各界对我的帮助都特别大,对我也都特别好。是他们让我觉得生活很美好,世界很美好。” 元元 元元(化名)来自宁夏灵武市,是个不爱说话的回族女孩。元元去年考取了中央民族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元元是他们家族里第一个大学生,是整个家族的骄傲。 记者打电话找到元元时,她已经回家了,元元在电话里讲述了自己不寻常的求学路。 ■“妈妈和哥哥为了我上学不治病” 元元家共有4口人,除了她之外,父母和哥哥都有肝炎。爸爸已经下岗,而妈妈在她高考前三个月因为肝癌晚期去世了。 元元说为了她能上学,妈妈和哥哥都放弃了治病。 中考时,元元考入省重点中学,但要交2000元的赞助费。当时家里的钱都用在哥哥看病身上了,在此之前元元对哥哥住院一无所知。在得知哥哥的病情后,元元哭着说不上学了,妈妈坚决不同意。哥哥知道这件事情后,没有和任何人商量,就提前出院,把节约出来的钱让妹妹上学。 上大学前,妈妈病情恶化。当时爸爸下岗不久,单位有一笔补贴费。“妈妈说什么也不让爸爸动那笔钱,甚至还把存折放到亲戚家。”文文在电话里有些哽咽地说,“妈妈一直说要把钱留给我上大学。” ■“妈妈一直希望我在北京上大学” 元元告诉记者,她妈妈从小就希望她能到北京上大学。 “妈妈曾说要送我到北京上大学。”元元说,“可是这成了永远的遗憾。” 上大学后,虽然和同学相处很融洽,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元元都没有走出妈妈去世的阴影,心中时常觉得孤单。 元元对记者说:“第一学期上课经常走神,想妈妈,生活也要完全依靠自己。这让我很不习惯。”经过一个学期的时间,元元逐渐适应了新生活,在第一学期的考试排名第八。元元说这个成绩她还比较满意,她相信妈妈也会满意的。 ■参加自强社去帮助别人 元元第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是爸爸的下岗补贴和亲朋凑的钱。第二学年来临前元元申请了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新长城———特困大学生自强项目”。 元元说:“家里的情况不太乐观,我也是大人了,我应该为家分忧。” 在第一学期元元参加了新长城自强社。自强社是一个以受助学生为主体的学生社团。社员们在一起互相交流、鼓劲,并开展植树、慰问老人、关心智障儿童等丰富的社会公益活动。 参加自强社后,元元说自己接触的人比以前多了,比妈妈去世时情绪好多了,也比以前爱说话了。“更为重要的收获是,今天我得到帮助,明天我会帮助别人。” ■靠勤工俭学坚持上完大学 这个暑假,元元本来打算留在北京勤工俭学。爸爸和哥哥都说是第一个暑假非要让她回家。 元元告诉记者:“回家之前,我已经开始联络当家教的事情。以后我要尽可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不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一定要把大学上完!” 第二学年的学费元元打算暂时不告诉家里人。自己打工的事情,她也不想告诉家里人。元元说:“如果我告诉了爸爸和哥哥我要勤工俭学,他们肯定会非常担心,怕我受苦、怕我受骗。一方面我不想让他们为我担心,另一方面我要学会坚强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