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爱心助飞梦想--圆贫困生一个求学梦 > 正文

理解贫困生 让他们变得自强自立

http://www.sina.com.cn 2004/08/04 22:23  人民网-江南时报

  国家级心理咨询师李萍老师通过长期实践后认为对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来说,能够考取大学是摆脱农村生活的不二选择,是脱离脸朝黄土背朝天、在田地里耕种劳作了此一生的最佳甚至是惟一的途径,并由此部分地负担着让父母离开土地进入城市的使命,因此大学里的农村学生肩负着更多对于父母和自身颇具历史性和决定性的责任,故此也承受着比城市生源更多的心理压力。而另一方面他们在城市这个新环境中又会有种种不适应的地方导致他们不能融入其中甚至产生心理问题。环境不适应,农村和城市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
农村学生对很多现代化的东西,譬如手机、电脑甚至饭卡,都不会用。学习不适应,农村教育多是“死读书”,而大学强调素质教育,一些贫困生在学习方法上一时难以转变,能够进入城市大学的农村孩子,通常在家乡都是佼佼者,是在当地中学时代里出类拔萃者,可一旦进入大学后,竞争优势迅速衰弱乃至消失,同时竞争气氛却更加紧张,使得那些在中学时代很风光体面的农村学生在大学里很容易找不到自己。文化不适应,在心理学上,有一种理论叫“文化自我中心论”,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很多习惯,包括卫生习惯、生活习惯等都与城市文化规则格格不入农村长期处于相对落后、贫穷闭塞的状态,使得农村学生进入城市后必须迅速能够融入新的生活,并尽快摆脱农村习俗以减少屈辱、不平等自尊上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心理不适应,很多贫困大学生有不平衡心理,对家庭和社会有所抱怨,对其他同学有所排斥。他们表面上显得自强,甚至很自负,但事实上内心脆弱而自卑。

  李老师同时也指出,贫困不是一个偶然现象,任何一个国家或社会都会存在。作为大学生,本身在同龄人中就是佼佼者,他们应该更有能力去摆脱贫困,他们应该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如何走出贫困的角度上,而不应该被外界的诱惑所左右,迷失自我。对于社会而言,应该看到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过程中一个比较敏感的时期,社会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关怀与帮助。作为大学生本身,更要在校园里营造平等的氛围,以平等的眼光去看待贫困大学生。在国外的大学里学生边打工边学习的情况很普遍。即使家中很有钱但那是父母的不是自己挣的不值得骄傲。因此同学之间因为家庭的贫富而导致的心理差异很小。另外,国家要完善助学贷款制度,这一制度给农村大学生上大学时提供了帮助,同时学校还可以尽可能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

  相关专题:爱心助飞梦想 圆贫困生一个求学梦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新浪高考 新浪教育      欢迎网友投稿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