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名大学校长为中国大学上课传经验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8/07 23:50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
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于8月4日起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来自中外100余所知名大学的校长和专家将会聚一堂,共同探讨高等教育在21世纪的发展战略。对于中国大学的快速发展以及急切的对“一流”的渴望,国外一流大学的校长也提出了善意的建议。 大学的名声不是靠排行榜“排”出来的 “评价体系狭隘、考量指标有问题!”这是剑桥大学校长艾莉森?理查德4日对我国目前流行的“中国大学排行榜”的评价。 她以上海某高校所做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为例指出,从这个“排行榜”的评定依据以及结论来看,它的评价体系是很狭隘的,比如片面根据诺贝尔奖获得者数量、科研论文被引用次数、科学研究的成果等,作为对科学研究的贡献。这种做法没有把大学真正做的研究真正重视起来。此外,这个“排行榜”把不同类型的学校之间进行对比也是有问题的,就像把苹果和橘子放在一起,“这是不太可比的”。 理查德认为“排行榜”对于一所大学建立名声并无帮助,“大学的名声要靠最出色的师资队伍”。 她指出,“排行榜”对于高校人才的培养和发现也没有实际作用。在这位曾在耶鲁大学当了8年教务长的剑桥大学校长看来,如果只是把大学放进排名榜里进行排列、比较,人们就会忘记社会和学生到底需要什么,相反很多优秀的大学可能因为没有上“榜”而被忽略。 “大规模”不应成为大学追求的目标 耶鲁大学校长莱温认为,中国大学的合并、扩招在某种程度上是必须的,因为只有具备一定规模才能更好发展。但他同时指出,“大规模”不应成为大学追求的目标。如果以规模论,耶鲁是个小学校———它只有1.1万名学生。他指出,世界上许多一流大学的规模都不很大。比如,剑桥大学仅有1.5万名学生,但研究生就占五分之一。 对中国大学近年的扩招,莱温认为虽然此举可以让更多中国人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学校规模过大削弱了大学的“社区”感,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联系减少,并使大学管理的效率降低。 莱温说,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可以带来更多财源,可以产生规模效益,同时也会对质量形成挑战。规模必须与教师队伍及硬件设施设备状况相匹配,规模扩大了,必须重视师资队伍素质和教学质量。要明确办学规模的扩大不是为了急功近利,而是为了持续发展。 不需要所有大学都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 剑桥大学校长理查德说,中国的大学目前正飞速发展,这与中国经济的发展相对应。不过,学生和社会需要的教育不同,不需要也不可能使所有的大学都变成一流大学。在美国,每个州有1所旗舰大学就可以,其他更多的大学不是很有名气,但都是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都有自己的目标定位。要考虑高等教育的整体性战略问题,发展高等教育的多元化结构,使不同大学承担不同的功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中国大学收费“没道理” 6日下午,斯坦福大学教授马丁?卡诺依在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发表演讲时说,在中国,不同的大学应有不同的学费标准,他很不理解目前实行的中国大学学费制度。 卡诺依认为,目前中国大学实行的收费制度“没有任何道理”,因为不同的大学培养一个学生的成本是不同的,“更好的学校理应收取更多的学费”。市场上,对高质量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的需求更多,他们的收入前景也更乐观。好学校里提供优秀的服务,他们服务的产品质量越高,当然应收取更高的学费。 他说,好学校收取高学费,可减少政府对好学校的投入,政府可以有更多的资金投入省级大学,有利于省级大学服务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