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教育信息 > 透视甘德怀北大考博事件 > 正文

规则扭曲与“道德泛滥”--也评甘德怀考博事件

http://www.sina.com.cn 2004/08/10 14:35  中国青年报

  -当程序对自己有利的时候,谁想过它的不公正呢?

  -“问心无愧”不能够消解“程序有错”。

  -把一切问题都归结为道德问题是道学先生们的做法。

  考试是社会公正的重要象征,社会上,特别是参加考试的人对它的强烈关注是很正常的。但是,主考的人和参加考试的人对考试的感受却是不一样的。尤其是考硕士、博士研究生的过程中,规则相对宽松,就更容易引起争议。往往是被录取的认为程序是公正的,不被录取的认为程序是不公正的。甘德怀考博事件的焦点其实是朱苏力等主考方认为是考生自己的能力决定了他不被录取,而甘德怀和大部分网友认为是程序不公导致了他不被录取,规则在不同的行为主体面前已经被扭曲了。而目前的研究生招生规则没有明确笔试是资格考试还是选拔考试,导致了不同的理解,说明规则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但是,通过甘德怀的自述,复试后他曾多次找朱苏力“帮忙”,假如他被录取了,很可能一切程序都没有问题了。法学院没有主动通知其“甘德怀复试”,有的主考教师迟到20分钟且没有介绍,没有达到复试标准的学生参加复试,都是有问题的,都是可以抗议的。如果甘德怀发现程序不公就表示抗议而不在乎录取,大家可以无保留地支持他。事实是,甘德怀的抗议是他自己想尽办法而没有被录取以后才爆发的。他真正敏感的是他自己会不会被录取。而且还去纪委告状,说明他的眼界和抱负是狭小的。甘德怀没有复试资格,抗议是很正当的,有复试资格而自己表现不好,也应该反省一下。只要对自己有利,程序就是好的,对自己不利,还可以打出程序不公的旗号博取同情。当程序对自己有利的时候,谁想过它的不公正呢?

  总有一些人,就是考硕士、考博士的某些人,为了考上,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一旦考不上,就来“揭发导师”,即使是研究生招生中有一些不正常的情况,客气一点说,也是五十步笑百步,这样的人自己做了导师又会怎么样呢?

  从北大法学院来讲,这样的安排在主考者看来无碍大局,但是,被考试的人显然会认为不公平。在这次事件上,主考者所暴露出“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过度自信也需要反省一下。主考者迟到,没有人专门做记录,也没有复试成绩的评分记录,只是所谓的“少数服从多数”。一方面认为北大的博士生应该有比较高的水平,而实际上录取的学生当中也有相当的随意性。另外,对同样参加复试的其他同学没有问问题,甚至有的考生没有参加复试,也是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对他们比较了解,而忘记了对于陌生的考生,了解更需要时间。

  朱苏力一方面说:“如果收了你自己认为研究能力不突出的学生,你自己当了好人,但花费的是国家的钱,老百姓的钱,这就是浪费国家资源。作为一个学者,重要的是学术品格,学术上一定要诚实。你要独立地对你所热爱的学术事业负责。这是任何其他人都不可能替你分担的。”一方面又说:“但如果对国家、学校利益重大的事情,比方说港台学生,外国学生,高校师资培养,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等,我也会按照学校的规定‘开恩’。但这都得按正常的程序进行,完全不是我个人能够决定的。”这样“圆融”的说法实际上是为自己的“开恩”开脱。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失误和软弱都归结为外部的环境和制度,比如导师,或者一个学校完全可以公开宣布不接受“在职研究生”。我自己培养的研究生可以去经商,去从政,但是已经有钱,有权的人,想要读研究生,一样要接受严格考核。水到渠成,一个国家的制度也可以改变。如果一方面很清高地谈论学术尊严和程序正义,另一方面又借口学校或者国家利益而放弃原则,把招生的权利作为交易的资源,实际上是更有害的做法。

  在甘德怀考博事件以及其他的公共事件中,我们一方面发现信息的全面性和迅捷性,大部分的人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促进了社会公正的提升。另一方面,也需要注意信息混乱所导致的误解。比如,朱苏力把甘德怀当成了甘怀德,有的报纸则称他为“苏院长”,很多人不清楚“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的区别。更多的人根本不了解朱苏力的学术抱负和学术成果,而只在乎他是博导、北大法学院院长、著名学者。也不了事件背后的复杂因素,只是一哄而上,一骂了之。

  大部分网友,把一切问题都归结为道德问题,认为朱苏力是小人,甘德怀是勇士,或者相反等等,以为这样才抓住了根本,才“解气”。朱苏力他们在程序上有问题,而且没有明确检讨,是应该被批评的。但是很多人只是在谩骂,盛气凌人的谩骂,毫无教养的谩骂,无非是认为网络是匿名的,可以肆无忌惮,这样的人同样是公正的践踏者。这样恶劣的舆论环境不能不使人担忧———骂人的人都是对大学有所了解,很多还是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

  不管怎么样,甘德怀提出了署名的、书面的、有条理的质疑;朱苏力给了答复,而且答复也是书面的,有条理的。你可以继续批评他们,但是也要拿出论据。而且,把一切问题都归结为道德问题是道学先生们的做法,需要被摒弃。

  朱苏力一度想去给甘德怀改成绩,从道德角度看起来是一个忠厚的做法,甘德怀却将这一项公之于众,且作为朱苏力的罪状,又有不厚道的嫌疑。但是,朱苏力去改成绩完全是一个出于感情而不是出于程序的举动。他自己后来说“问心无愧”,也是我们常见的表态。问题是,“问心无愧”不能够消解“程序有错”,程序有错就应该检讨。自觉不自觉地把一切问题规约为道德问题,朱苏力和大部分的网友犯了同样的错误。

  朱苏力说:“不管这件事最后结果如何,都会给人留下疑点,因为无风不起浪嘛。而且不单是我个人,更可能对北大,对北大法学院造成了伤害,这是我最心痛的,因为提升北大和北大法学院的学术这是我这一生的追求和梦想。”“就我所知,北大没有。但听说社会上有这样的情况(招生腐败)。”这是典型的“北大人”的思维方式,以为自己是北大的代表,而北大是天下的模范和表率,不会也不应出问题。试问一下,招生腐败发生在北大以外就不值得痛心吗?每一个人首先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布丁)

  相关专题:透视甘德怀北大考博事件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新浪考研 新浪教育      欢迎网友投稿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球迷关注亚洲杯决赛
雅典奥运FLASH演示
赵薇邹雪纠纷
广州新白云机场图片集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话题-上海与城市榜样
可爱淘《狼的诱惑》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