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求职招聘 > 毕业生求职之“葵花宝典” > 正文

就业战提前打响 大学生生存训练折射就业压力

http://www.sina.com.cn 2004/08/16 11:20  中国青年报

  “扑咚”一声,正在接受采访的余永头一歪,身体从凳子上滑了下去。他太累了,一下子睡了过去。余永是一名在北京进行“生存之旅”的大学生。

  这位浙江师范大学的大一学生,和29名同校学生一起,从8月1日开始到今天,进行着这样的“生存之旅”:只用50元和一张北京市地图,在陌生的大都市北京,生活15天。

  他们必须尽快找到一份工作。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这是一次职业预演吗?

  今晚,30名结束“生存之旅”的同学和两位带队老师踏上返回学校所在地浙江金华的火车,关于他们的话题还在继续。

  50元15天

  大学生们都找了什么工作

  余永8月1日来北京后,第一份工作是餐馆服务员,后来又到方仕通手机广场做保洁员。

  他是独生子女,在校任团支书。他说,没想到自己能够挺过来!接受采访时,余永啃着1.3元钱买来的5个馒头,菜是中午老板请客打包带回来的剩菜。

  他说,到北京的第一天下午,找工作时,接连碰壁。“自己身上只有50元钱,其中还包括每天12元钱的住宿费,我必须在三四天内找到工作,否则就会被淘汰”。

  找到保洁员的工作,让他这个大学生很高兴。这份工作要求他每天必须早上五时30分起床,赶到店里,一天要拖十几遍地板,傍晚要冲厕所,运垃圾,而且他的工作不能影响顾客和其他员工。

  让老师欣慰的是,30名同学都在第四五天找到了“工作”。张一威做了家教,郑溜做餐馆服务员,楼辰在手机店做广播员,叶朝云在一家纯净水公司做搬运工,朱凤春在王府井一家摄影店里做保洁员。张一威等几个人还利用双休日到地铁站和街边卖报纸……只有50元的他们,可以挣钱养活几天自己了。

  生存训练的背后有大学生就业压力

  该校团委书记章剑锋说,生存训练活动的一个原因就是迫于就业形势的压力。

  带队老师林德张说,这30名学生是从3000多名报名者中挑选出来的,可以说是比较优秀的一批。他介绍,有27名在上大二,有3名是大一学生,男女各15人。他们经过了笔试、口试、面试等多层严格考核。

  章剑锋介绍,浙师大是省属师范院校。自1999年开始,浙江省高校之间的就业竞争越发激烈。2003年之前他们学校的就业率基本上是100%,但2003年跌为90%,今年初步估计约为80%左右,学校感到压力很大。

  他解释,当前的大学生都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没吃过什么苦,又不想到一般学校当老师,所以也使得这两年的一次性就业率下降。

  “生存训练使学生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变化。”他说,“这个活动让学生知道了自己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自己缺少什么,还应该补些什么。”

  章剑锋说,生存训练还对提高学生技能有帮助。他认为,像语言表达、与人相处等技能,让学生在北京这样的陌生城市里去进行体验式学习。

  他说,这样做可以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学生可以逐渐了解自己适合从事的职业,转变择业心态,把择业范围拓宽,这样可以对学校整体就业形势带来改变。”

  刘丹把自己的这次经历当做两年后求职的一个预演。他曾在来北京的第一天为省下1元钱公交车费步行了3个小时。他说:“来北京前,我从来没有坐过这么长时间的硬座火车;为找工作,从早上一直走到晚上。有时,都怀疑自己双腿的承受力。”

  用人企业:看中拼命苦干精神

  “说好听点是挑战一下自己,说不好听的,没准是在作秀。”“没什么稀奇的,他们是就业压力之下无奈的选择。”

  面对这样的质疑,章剑锋说,学校自2000年起开展这样的生存训练。如果说是在作秀,那么学校根本没有必要冒这么大风险、花这么大精力来坚持搞这个活动,也没有必要让学生吃这么多苦。

  他说,学校坚持这么做,惟一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以后的就业。

  张一威的母亲金女士说,她看到报纸的报道后,很心疼儿子。“我们是老师,本来也希望孩子以后当老师。他以后如何就业,由他自己做主,这回是个锻炼的好机会。”

  学生楼辰在北京方仕通手机广场找到了工作。这里的经理刘女士说:“我们企业其实并不缺员工,也并没有看出这些大学生多么优秀。我让他在这里工作,是看中了他们拼命苦干的精神。我希望用他们的精神在我的员工中营造一种氛围,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同时也算是给他们一次机会。”

  如果不是生存体验而是实实在在的就业选择,本科学历的他们还会选择保洁员等工作吗?他们回答是否定的。在手机店里做保洁员的余永说,因为是一次生存体验,可以坚持下来,但如果要让自己一直坚持下去,恐怕做不到。记者了解到,他们很少是通过人才市场、招聘信息网获得工作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国初认为,政府不应该提倡但无须反对。通过博取好心人的同情而得到一份工作,这也是一种手段。大学生生存体验未尝不可,利用假期来接触、了解社会是有意义的。这是一种锻炼,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通过这次活动对他们是一种考验,让他们体会到赚钱的艰辛、社会生存的不容易。

  对于这种生存体验,张国初说,大学生意志与求职磨炼应该有多种形式。 (单小亮 文洁)




评论】 【职场系列论坛】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球迷关注亚洲杯决赛
雅典奥运FLASH演示
赵薇邹雪纠纷
广州新白云机场图片集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话题-上海与城市榜样
可爱淘《狼的诱惑》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