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为自己创业》 > 正文

第4章 手工艺品进口商

http://www.sina.com.cn 2004/08/17 14:34  新浪教育

  琳迪·梅尔泽曾是一名高中教师,忙碌的工作使她厌倦了教学。20世纪80年代,在印度的一次旅行把她的事业引上了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最初,她只是一个很小的礼品进口商,然而十年以后,她的企业斯达特斯投资公司的流动资金已达100多万元。在她的案例中,成功靠的是不断寻找新的商品,并且判断哪种商品可能会畅销。此外还需要具有一种能力,安然地度过订单减少时的萧条期。

  试图和琳迪聊聊她的企业是很难的,她可不是一个容易就范的人。

  “到时来我们乡下的家吧!”琳迪建议说,“我们可以在花园里找一个安静的角落谈。”琳迪和丈夫有一处60公顷的地产,位于雅拉山谷,离墨尔本有一个小时的路程。在370平方米的房子里满是印度手工制品和纺织品,四面墙上挂满了印度街景的照片—摄影是琳迪的爱好之一。

  然而,她所谓的安静的花园一角是不存在的。我们坐在一条进口的木雕长凳上,四只狗趴在我们的脚下。那只奇娃娃狗蜷在琳迪的大腿上,不停地狂吠。她丈夫开的拖拉机轰隆隆地在一边作响。到处都是人。那天琳迪的四个孩子请来了一堆朋友,他们弹着吉他四周乱转,还总是要吃东西。

  琳迪·梅尔泽就置身于这团纷扰的中心,应付这些事,她轻而易举。她具有平静、自信、自我控制力等令人羡慕的素质,她的进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此,当然也有其他因素,比如她的商业头脑。她明白如何同印度这种文化多样性的国家做生意。她认为印度及其人民、文化已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她和她的生活。?背景

  琳迪说:“以前我并未考虑过做生意,我是被逐渐卷进去的。”在一个假期,她去印度旅游,带回来一条念珠项链。那是在克什米尔的一条船上,一名男子总是跟着她,为了摆脱他,她才买了那条链子。那条项链在朋友中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于是她想试着找到供应商,看能否进口一些项链。这是在1986年,印度的首饰还没有在西方流行起来。

  她收集了一些商务名片,那是她从克什米尔的首府斯里尼加的商店里得到的,于是她跟这些人取得了联系。“同时,我决定也进口一些纸制品,比如小盒子、蜡台、碗等,都很美丽,是非常典型的克什米尔手工艺品,克什米尔因此闻名。”

  琳迪同制造这些产品的厂家联系,有两家给了回音。她接受了报价最低的那一家。然后厂家提供了价值300元的克什米尔纸盒和100条项链。琳迪把这些东西拿到学校宿舍里去卖,同时也送了一些样品到几家商店里。项链和纸盒很快销售一空。

  进口任何商品都需要海关代理商的服务。有人给琳迪推荐了一家可靠而收费合理的代理商。海关代理商处理所有的手续、文件证明,确定应交多少关锐,并负责送货上门。琳迪所进口商品的关税在5%~11%之间,诸如床罩、壁挂等,都是关税最高的商品。“纺织品的关税较高,是为了保护本地市场。”

  接下来的18个月,她继续进口纸制品,用的是同一个供应商。她发现了一个新的销售渠道,墨尔本周围有许多大医院,她在医院的门厅里设摊位,结果大部分商品都卖出去了。

  她的企业最初注入的资金是2 000元,那是第一次进口时的费用。琳迪继续教学,把所有的初始利润打进独立的账册,用它们购买更多的商品。那时她仍将此看做是一种嗜好,而不是一项生意。

  不过,她决定到印度去寻找更多的商品,并约好纸制品供应商在德里的酒店会面。这是在1989年。

  她以前从没有单独到别的地方去旅行过,所以就带上了12岁的女儿埃莉结伴前往,或者按她的话,那是一个“小保镖”。对于独自去印度这件事,不管她是否带上女儿,她的丈夫并不很乐意,但是也未加阻拦。事实上,他的支持使琳迪的事业成为可能。

  琳迪继续讲述她的经历。“我们的飞机降落在德里,气温高达45℃,这是我第一次到德里,我们在一家古老的殖民地式酒店过夜。外面的高温难以忍受,所幸酒店里的空调不错。第二天我们出去,走上德里熙熙攘攘的街道。一个乞丐向我们凑过来,埃莉睁着她的大眼睛注视着我说:‘妈妈,你把我带到什么地方了?带我回酒店吧!’她的眼里含着泪水。当时我想,我究竟做了些什么!”

  “我在酒店的门厅里见到了我的供应商。我不知道他的模样,但我告诉过他我是深色卷发,他告诉我他戴一副眼镜,我们都发现了对方。我们一起去看了他能供应的各式各样的商品,我向他订购了一些。我感觉这次旅行取得了很大进展。在接下来的一两年里,我继续进货,有几种商品根本就没有存货,非常紧俏。”?贸易博览会

  几年后,一位朋友建议琳迪在贸易博览会上订一个展位。参加贸易博览会是很花钱的,为此,她找了一位经营念珠商店的妇女与她共租一个展位,这样就降低了参展的总体花销。

  而现在,澳大利亚每年的五个礼品交易会琳迪全部参加。她有自己的大展位,用来展示商品。以墨尔本为基地,所有商品都有标签、定价,用卡车发往各个展会的会场。“然后,我们就把所有的东西卸下来,支起展台,把商品安排到搁板上。一般我会请几个年轻人来帮我。”

  贸易博览会的价值在于它是一个推出新商品的好机会。“我们的买主遍及澳大利亚。现在我们已经为人所知了。为了留住顾客,并获取新顾客,我必须持续不断地进口新货。顾客一经订货,每隔六个月,我们就会给他们发出新的商品目录。这样就给了他们一个再次订货的机会。”

  关于她的第一次参展,琳迪说:“我几乎没什么可卖的,只有一点首饰盒和一些首饰。但是只要有顾客来与我交谈,我就记下他们的姓名。总而言之,有些人对我的货颇感兴趣。”

  在第一次贸易博览会上,她同一位来自新西兰的印度进口商的接触是卓有成效的。他在她们展位前站下,与她攀谈起来,给了她一些印度供应商的名字。这些名字中,有一家在德里的后来成了琳迪的头号大供应商。“至今我仍然与这一家做生意。”

  在这次交易会上,有一家礼品店的业主与她接洽,给她看了一只黑色的丝绒首饰盒,问她在印度能否给他找到同样的东西。琳迪把这件事记在心上,下一次到印度的时候,在一个布满灰尘的橱窗里发现了相似的首饰盒。她走进店里问从哪儿可以找到这种首饰盒的供应商。接下来她坐上了一辆人力车,被拉到一个不知名的地方。她走进一个房间,里面有五个人,他们一句英语也不会讲。她自言自语地说:“我在做什么?我在这儿做什么?”已经是下午5点半了,天色越来越晚,她承认自己有点紧张。然后进来一个会讲英语的人,他向她保证,他可以为她制作同样的丝绒首饰盒。“从那时起,我一直和他打交道。”?与印度的贸易

  琳迪很快认识到,西方人要想同一个第三世界国家取得贸易上的成功,相互间对彼此文化、宗教、习俗和传统的理解是很重要的。就琳迪的观点看,跟印度人做生意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她举了一些例子。

  “如果你要定一个具体的送货日期、时间,印度人总会说‘行’,他们能办到。但事实上对他们而言按时交货是非常困难的。”困难源自于这些商品都是手工制作的,而且常常是由穆斯林工人制作的。他们有许多宗教仪式,那个时候所有的工作都得停下来,他们就休假了。毫不夸张地讲,他们是放下工具,停止工作,什么也不干了。“还有别的情况,”琳迪解释说,“有时候一位长者去世了,工人们回到各自的村子里,往往就不再回来了。”

  所以有许多问题难以预料,从这一方面讲,那些出口商就把自己的手脚捆住了。

  另一个例子是,当一种手工艺品在一个家庭团体或村民团体中做成以后,他们的代言人会拿着样品去给出口商看,出口商又会拿给买主看。如果买主喜欢某种特殊的商品,他们就会下订单。村里或家庭的代言人就会把订单拿回去。这意味着许多人被卷进了这个链条,而环节越多,不确定性也越多。

  1992年,琳迪参加了德里的首届贸易博览会。“把所有的出口商汇集到同一个屋檐下,这种想法实在令人激动,这使我接触到更多的供应商。”

  在这次交易会上,她找到了一个新的手工艺首饰盒供应商。“每个首饰盒他要价1元,而过去每个盒子我一般付给我的供应商1.6元。”她打电话给她的第一位供应商,告诉对方她可能会给别的供应商下订单,除非他出的价格与新价格持平。他说他达不到,所以她就给新的供应商下了订单。“后来证明这个供应商是极为可靠的。”

  德里贸易博览会为结识不同的人、认识新商品提供了一种可能性。琳迪现在每年都参加这个博览会。她有一个由七位供应商组成的核心团体,而且每次交易会都能使她增加几个新的供应商。有时候,这些人跟她只是“一锤子”买卖,因为他们的商品不畅销或服务质量差。在这种情况下,她就再也不与这些人打交道了。“如今找一个新供应商并且与之保持合作非常难得。”?初期遇到的困难

  琳迪不断地尝试新事物。她认定秘诀就是保留旧有的商品,但在此范围内要不断地增加新的商品。事实上,进口礼品的全部要诀就在于供应商要不停地更新其产品。

  有一段时间,琳迪进口印度布料,但是行不通。“对布料这种东西你必须内行,即便那样也是很困难的,在印度以外有几家非常大的布料进口商,与它们竞争我不占优势,而且我也不想与它们争。”

  有一段时间,琳迪尝试做家具生意。她去距德里不远的一个城市看家具,并且买了几件,过了不久,她就放弃了,因为没有赚到一点钱。“家具带来的麻烦超过了它的价值,它非常笨重,占用很大的空间,而且运来时往往已破损或折断了。”

  琳迪也尝试过进口大金属锅。这些锅也很笨重,最后不得不放弃。礼品进口的一个很大的困难就是人们总是想要新商品,潮流在变,去年还是畅销的东西,今年就容易变成积压品了。琳迪认为,礼品行业已成为一个以潮流为导向的行业,因为人们总是想要新商品。“除非你有新东西,否则人们是不会向你购买的。”

  现在,琳迪进口的商品品种各异。她有许多种珠饰晚宴包,全珠饰的针织首饰盒,各种各样的珠饰靠垫、床罩、手织壁挂、相框、铁艺蜡台以及玻璃和银制的首饰。她能赚钱,因为存在这样一个事实—印度的手工艺品在西方逐渐流行起来了。?壮大

  琳迪最初从事进口业时,还继续做了三四年的教学工作。在此期间,她认识到应该做一个严肃的决定了,即成立一家进口企业。她感觉到这个企业能为她带来足够的收入后,就放弃了教学,专注于企业。

  在开始的十几年里,她设法在家里经营这家企业。她的家人对印度工艺品充斥的走廊、起居室和餐厅习以为常了。然后,她投资搬进了里士满的一所大仓库。

  “把企业从家中搬出去,这个决定做得十分及时。因为当地的议会已开始过问此事了。他们允许你在家里做生意,但仅限于一定的规模。他们通过企业使用房间的数量和房子的大小计算出百分比,来确定你的企业规模。当时,我们使用着一所紧挨着我家房子的公寓,而且企业占用了整个公寓,所以议会认为占用的空间太大了,我们必须搬。恰巧在这时,我们买到了一所仓库。”

  斯达特斯投资公司从去年开始雇用四名全职工人和一名临时工人。琳迪没有进一步扩张的打算。“从规模上讲,不能再大了,仓库都满了,已经够我们忙的了。”

  琳迪不断地寻求新的礼品品种,2000年5月末,她首次参加了坎顿和香港的交易会。“我的商品与来自中国的产品相比不很畅销。于是我买了几样东西,用它们补充、填补我的商品空白。尝试新事物总是件好事。中国人看起来比印度人要好打交道。”

  “现在我们每年的营业额约有100万元。经历了多年的努力我们才达到目前的水平。这个企业每年都在持续发展,当然我清楚那不是利润,而是营业额。”

  琳迪认识到,为了保持同一水平的营业额,商品就必须持续地更新变化。“因为不更新,很快就会落后。从某种水平上讲,我们的企业在发展,那不是就数量而言,而是就新商品而言的。”?险境

  进口中的一个难题就是必须为商品提前付款—而为商品付款和资金回笼之间的时间间隔大约为五个月。“如果选择一位新的供应商,在商品制作之前它会让你预付30%货款,那么这个时间间隔就更长了。预付款要比把货装上集装箱提早两个月的时间。大约经过八周的时间货物才能运到这里。从我们接到订单到收回货款又要经过两三个月,还要记住,不是每样商品都卖得出去。商店平均用30天能支付货款,有些商店要90天,有些商店甚至要120天才能付款,而你必须为货物提前支付货款。在进口中,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你必须提前找好资金,而且要谨慎,不要购进太多的货。如果你感觉自己不能完全承受的话,就不要把钱花出去。”

  尽管每个月琳迪都给那些延期支付的顾客发结算清单,但这并不总能见效。于是琳迪就每周给他们打电话催款。“我对他们讲我是在经营一家企业,而不是做慈善事业,负担那些账我承受不了,有时候我真的很生气。”琳迪不止一次地遇到这种情况,她的顾客有的破产了,有的跑得没了踪影,所以她也就无法收回这些坏账。“现在我们的管理更为严格了,不允许任何人在付清现账之前再次订货。”

  有的时候,琳迪会积压一些不畅销的商品。发生这种事情时,她在交易会上会尽量压低价格或者以进价出售,甚至低于进价,为的只是把这些货清掉,以为别的商品腾出空间。“发生这种事情时我就得承受损失,然后继续前进。”

  最近,琳迪从某国购进了半集装箱的商品,打算在墨尔本的交易会上出售。“它们几乎卖不动,现在就积压住了,我还从没有积压过如此之多的东西。”她打算大幅度削价,这会使她损失一笔钱。

  “进口需要有许多费用。参加交易会要一笔钱,还有员工工资、货款,所有这些都得计算在内。”琳迪说。

  过去,在支付以上费用以外她还得按货运价值和集装箱的容量缴纳销售税。销售税现已废除,取而代之的是商品与服务税(GST),就她的情况看,这比销售税要低。“最后,我把这笔钱加在顾客的账上才能收回来。”她接着解释说:“尽管我可以把这笔钱收回来,但那也要经过三个月,所以我必须有能力预先支付。”最近,她的两集装箱的货所缴纳的商品和服务税是32 000元。还有一些其他的费用,比如来自印度方面的关税和运费。一般每个集装箱总共要花5 000~5 500元。“这会给许多进口商带来影响,特别是那些刚起步的,更要引起注意。”

  与海关打交道也不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我的上一箱货,有人通知我说其中一份很重要的文件不见了。一旦这些商品到达,它们就会被滞留在海关。过上几天又会产生贮存费。我们就整天发电子邮件,到处去追查遗失的文件。就在当天晚上7点,我被告知那份遗失的文件找到了。作为一个进口商,你会经常遭遇这类事情。”

  琳迪举例解释了进口中的另一个大问题:从印度进口的所有的木制商品必须在印度经过烟熏消毒,并且要出据一份消毒证明。琳迪说:“我们遇到许多次这样的事,当集装箱运到时没有消毒证明,那么所有的商品都需要在澳大利亚消毒,对我们来说这是一笔附加费用。最近我们遇见这样一件事,商品在印度已经消过毒,但所用的化学药剂不对,对这种药品我国政府不认可。因此所有的商品都得重新消毒,这又是一笔开支。”

  有一段时间,琳迪进口皮鼓,这些鼓必须有海关代理商的检验证明。如果只购进了几箱鼓,它们和其他的商品被塞在一个集装箱里,海关就会清空整个集装箱找到它们并检查一遍。这将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费用全由进口商负担。海关检查是很花钱的。“他们对皮革制品的检查非常严格。对于鼓一类的东西检查得更严,因此以后我不再进口鼓了。”

  有些商品运到时已经毁坏或破损了。“里面有破损的商品你一般不会察觉,直到你准备订单时打开并检查它们才会发现。比如一个镜框里的玻璃破了,一般你不会知道,除非你把整个镜框包装完全拆开来看。我们往往得不到破损费。昨天刚有人把一个盒子退了回来,原因是盖子上的铜扣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圆。这件事十分可笑。这个盒子的价格是3.5元,她把它从帕斯退了回来。我们得支付所有的邮资。为了一个3.5元的盒子我们花了9元。做进口生意,你不得不忍受各种各样的愚蠢举动。”

  如果破损费很多的话,将由供应商来负担这笔费用。“我们曾有一批浅茶色的蜡烛燃烧器,250件商品,其中有100件到货时在罩子上都有折断的尖钉。我们没有发觉这个问题,把它们发给了客户。然后,人们又陆续地将它们退回来。你必须预料到有一定数量的损失,很不幸,这也是进口游戏的一部分。”

  琳迪是幸运的。因为她起步很小,她从不购买超过自己承受能力的东西。“所以我可以一直把钱用于进货,把它用于家庭只是近两三年的事。”?成功的秘诀

  对这种类型的企业而言,取胜没有什么大的秘诀,据琳迪说,秘诀就是要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当然运气也是不可缺少的。“但是企业真的就是像一个环,每个人都有一项工作要做。如果这个环里的每一个人都能把工作干得相当好,那么你就有了成功的机会。我可以到印度去选购商品,那是第一步,接下来的一步就是经营和组织这个企业。我有一个极好的女雇员,她从一开始就跟我干,现在已不仅仅是我的得力助手,还是办公室得以顺利运转的关键人物。我能采购,但如果这些商品没有及时地送到商店里,或者不恰当地派送出去,或者店员打包的商品不对,那么一切都没有意义了。从本质上看,企业不是一个人的事,它关系到团队中的每一个人。从这方面讲,我一直很幸运。”

  琳迪认为,要不断地改进推出商品、经营商品的模式。“我的女儿说我们应该用独特的商标经营商品。我们经常在《时尚》和《佳人》这样的杂志上做宣传,但可能还做得不够,因为那十分复杂,我每天只是忙着经营,而忽视了商品促销。”?个人的力量

  为了工作,琳迪有时非常强硬。“印度人知道他们不能敷衍我。”如果他们做错了,就一定会从她那里听到抱怨。琳迪认为,印度人的本性是不喜欢敌对的。“为了让你谅解,他们会给你杜撰一个悲伤的故事,但如果你不对他们强硬的话,那么最终失败的是你。我的要求不是没有道理的。我告诉他们如果货晚到六周,那是不可以的。如果我订的是X种货,就不准备接受Y种货。他们知道我强硬却公平,该付款时会付款。他们也知道我不会接受严重的错误或组织涣散的企业。如果他们有兴趣跟我做生意,就一定会尽力。毕竟我的要求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每个人都会这样。现在这个世界真小,人们正与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做生意,这些地方的人更为严谨,交货的时间是6月5日就是6月5日,而不会拖到7月5日。这一点印度人也慢慢接受了。那些接受不了的、完不成进度的人将无法在市场上生存。”

  琳迪很友善,她努力去适应他们的文化。“我喜欢他们的公司和食物。我想他们也欣赏这一点。”

  琳迪很有眼光,能发现适销对路的商品,形成了一种准确的判断力。

  琳迪说一些印度人曾经问她:“为什么你总是对一个卢比斤斤计较呢?”琳迪回答说:“那可不是一个卢比,如果我付了那多出来的一卢比,最后到了我的店里就贵多了。我要弄清楚的是顾客愿意出多少钱。”?印度的影响力

  印度已经改变了琳迪的生活,在去印度之前,她从未只身到什么地方去旅行过,现在她到哪儿也不会害怕了。“印度给了我生活的崭新一面,那是另外一个世界,现在我已经能非常轻松地融进去了。”

  通过采购旅行的方式,琳迪现在每年去印度两次。她总共去了25次,通常是二三月份去,正好能赶上德里的礼品交易会,八九月份再去一次。经过这么多次旅行,她与她的供应商及其家人逐渐熟识了。他们邀请她去参加盛大的家庭聚会,邀请她去参加他们儿女的婚礼。“有时候他们邀请我和其他来自海外的买主一起去,他们中有来自南非的,有来自欧洲的,为我们举行特殊的晚会,我们会围坐在起居室里品尝甜点,然后吃上一顿美味的印度饭。”

  琳迪的一些供应商定期请她去赴宴。“从这些方面看,我的生意是非常令人愉快的。有一家人非常好,我与他们的交往也很深。这家的母亲坐在大街上卖手工艺品、床罩和壁挂。有一天,她把我带到她家,我才知道在街上卖东西的人也十分富有,他们有满屋子的货,一直堆到天花板了。我开始与她做生意,现在与她的儿子做生意。她的儿子结了婚,有一个孩子,他们住在一起。我喜欢与他们打交道,这比与出口商打交道更本地化、更人性化。星期天我经常去他们家,他们派车接我,中途我们会停下来买甜点和水果,然后一起进午餐。他们的英语很糟糕,但我们还是放声大笑,开很多玩笑。在那里我过得很愉快。”

  琳迪在印度总是设法在两周内把生意处理完。她的丈夫经常开玩笑说:“我猜你用三天就可以把生意做好回到家里。”琳迪说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印度人上午很晚才开始工作。他们从来没有在上午10点以前到酒店去接过她。当她到达他们家时,已是11点钟。“然后我们喝杯茶,两三个小时后停下来吃午饭,如果我们谈话时间长一点的话,那就到晚饭时间了。他们总是留我吃饭,要么带我去饭馆,要么让人把食物送来,我们的许多时间都花在了聊天上。”

  聊天对于琳迪来说也是工作的一大部分,她喜欢这种做生意的方式。“工作的一部分就是去了解与我做生意的人,他们也逐渐了解我,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建立了某种默契。如果只是四处奔忙,我可不感兴趣。见见他们的妻子,与他们的家人聊天,去了解他们,我喜欢这样。”

  有趣的是,琳迪在印度感到非常安全。“现在我独自走在德里的街上感到十分安全。这对我一点问题都没有。”晚上她不仅会独自外出,而且总是穿得很得体。“我总是用披巾或一件长罩衫把自己遮起来。印度妇女总是裹得严严实实,我不想太引人注意。”

  与印度人做生意意味着要面对贫困。“你会遇到一些真正纷乱的事情。当遇见红灯时,一个小孩子会敲你的车窗讨几个硬币。有一次我正在一辆人力车上,我们在红灯前停了下来,这时一个用双手和膝盖行走的年轻人穿过来往车流向我走来。我给了他一些钱,他望着我,我记得他非常英俊。我对他笑了笑,他也对我笑了笑,那情景就像两个普通人相视而笑。然后他又爬进了来往的车流中。那次经历深深地刻在我的脑子里。”

  印度这块大陆成了琳迪生活的延伸,对于她的家人也是如此。“他们也逐渐喜欢上了印度,并且发现它是一个有趣的地方。印度这个国家为摄影师提供了太多的素材,沙漠、堡垒、废墟、色彩与对比、首饰与布料……你走进一家商店,毫不夸张地讲,他们总会将那些有着多样的、跃动的色彩的布料抛在你面前。你外出上街,在小电车上会有一个腿断了的人靠过来向你讨几个硬币,这些对比是如此强烈。印度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多样化的国家,能和这样一个国家扯上关系,我体会到了某种优越感。”

  窍门?理解你与之做贸易的国家的文化和具体问题?强硬而公平?不断更新你的库存,加入新货?不要落后于变化的时尚?把初始利润归入企业—不要靠它生活?尽量降低初期管理费,如果可能的话在家里工作?如果积压了卖不动的商品,降低成本也要把它们卖出去?一个妇女与像印度这样的国家做生意,要衣着得体,以免引起愤怒或闲话?参加贸易博览会?寻找新的途径来经营你的商品?确保每一个与你的企业有关的人都各司其职,工作有效率?具有发现适销产品的眼光?努力寻求可靠的能以最佳价格提供最佳商品的供应商?寻找一家经验丰富的海关代理商

  提防?进口商品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你却不具备这种知识?积压太多的或不对路的商品?靠初始利润生活而不是把它划归企业?不得不为商品提前付款?追着支付迟缓的顾客要钱?某种文化背景下的供应商很难按西方人所要求的按时交货?对海关关税、税收、检疫、贮存费用没有准备

  总结

  进口是一种不同凡响、充满魅力的生意,比如国外采购旅行的诱惑。到异国旅行、参加国际贸易博览会,所有这些都为平凡的日常事务增加了某种有趣和冒险的意味。琳迪的进口经验证明了这一点。同印度人做生意给她提供了扩大视野的机会,使她接触了一个第三世界国家的文化、习俗、人民、景观和不同于西方的生活方式。她欣然承认:“印度已经改变了我的生活。”

  然而,任何商业投资总会存在障碍、困难,进口生意也有其独有的难点。你要时刻把风险记在心上,比如商品要被包装、运送、传递、收取,要提前支付货款,而且在按期交货、保证货物安全无损地到达方面还存在问题。琳迪被迫依赖于以农舍企业为主的制作体系,它们受宗教和文化习俗的困扰,有很大的不可靠性,这直接影响到商品的制造和出口,因此好运气也十分重要。

  要成为一名进口商,就必须拥有足够的财力来应付面临的所有费用,要有足够的资金使你在顾客的账款汇入之前能度过难关。在琳迪的案例中,她很谨慎,直到能够自立才放弃了她日常的教学工作。她也很明智,把所有的初始利润重新投入企业,用于购买更多的货物,而且她这样坚持做了几年。她很幸运有足够的空间,使她多年来可以在家里经营她的企业,这样就降低了她的日常开销,比如房租、电费、电话费,而且在澳大利亚,在家用房产经营企业可以免税。

  红利来得很晚,她和家人可以用这些利润到印度旅行、参加国际商务交易。早年她的行动非常谨慎,从来不把钱花在她负担不起的东西上。

  一个进口商的生活并非没有旅行的压力。琳迪被迫一年做两次采购旅行。谈到把家人抛在身后让他们自己照顾自己,琳迪也很内疚,她曾想过自己再也不去了,但是如果她不去,就无法维持一个企业。于是她一如既往地工作着,年复一年地来到像德里这样的城市,街上到处是乞丐,被扔进一个40℃~50℃的湿热的蒸笼里是不舒服的,旅游的魅力也随着每天讨价还价、寻求新供应商、适应印度的污染与交通混乱而暗淡下去了。

  现在琳迪多年的辛勤工作和投入已得到了回报。

  回报有许多,但那需要时间、耐心和毅力,同样也需要一定程度的幸运。一个进口商的命运悬在峭壁上,十分容易走下坡路,但如果成功的话,那就是刺激的、有趣的、令人满意的谋生之道。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服饰 首饰 手机
电器 MP3 数码相机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UC音频直播奥运赛事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北航招生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购房租房经历征文
余秋雨绝唱:借我一生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