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状元之路 > 正文

我的考研经历点滴

http://www.sina.com.cn 2004/08/24 14:33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李宁

  北京邮电大学应届毕业,报考本校。

  数学:145分,

  英语:76分,总分:411分。

  考研,是个漫长而寂寞的过程,耐得住寂寞,有恒心,保持一个平稳的心态,最终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李宁

  我决定考研是在大三下学期开学的时候,之前一直在考研和找工作之间徘徊。给大家的第一个建议是:要早下决心。直到9月份我才放弃找工作,决心考研。因此,留给我的复习时间已经非常短了,而复习计划的安排对我在考研中取胜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是计算剩余的时间和必须完成的任务:数学和专业课是关键,分值高,比重大,同时也是理工类学校在录取时最看重的部分。因此,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两科,而考本校本专业的研究生专业课占有一定的优势,可以晚一些复习,所以最后我把复习重点定在数学上。时间所剩无多,如果像其他同学那样按部就班,肯定时间不够,所以我把自己的目标定在了质而非量上——主要钻研《复习指南》,在吃透这本书的基础上再争取多做题。所以,我给大家的第二个建议是:复习之前应制定复习方略。下面,谈谈具体怎样进行各科复习。

  (1)数学。数学是我的弱项,本科时高数成绩勉强及格。考研之前,师兄师姐曾经告诉我,数学要想取得好成绩,基础最重要。因此,我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复习数学上,正如前面所说,我定的目标是,求精不求多,而这正是我贯彻于整个复习过程中并最后取得了好成绩的决胜策略。我先买了一本考研大纲,对照大纲进行最初的复习,大纲对各个知识点的要求是不同的,分为“了解”、“理解”、“掌握”和“会用……解……”四种。这是对每个知识点重要程度的绝好说明,从中可清楚地看出对考生的要求。把大纲搞清楚,对后面的复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第二步是根据知识结构进行基础概念的复习,可能有好多人不太重视基本概念,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只有对概念有精确的把握,做题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我在复习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视这一点的,虽然复习开始很晚,时间不足,但在复习基本概念的时候仍争取做到细致深入,而没有一开始就急于做题。概念复习完之后开始用大量的题目对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演练。我选择的书是文登学校的《复习指南》,这本书在我看来很有价值,里面的题目绝大部分都很经典,值得回味。与复习概念时一样,重要的是质,而非量。我因为时间紧的原因,整本书只做了有解答的题,书后题没做(不是让大家学我少做题,我是采取了一种临时应对的策略,如果复习早一些开始,我在考场上将会更加从容)。书不在多而在精,能够将一本书融会贯通,考试肯定不会有问题,这算是我给大家的第三个建议吧。由于时间紧迫,我上面的三个过程是交叉进行的,最后只剩20多天就要考试了,这时已不可能像其他同学那样进行常规地模考了。这时我选择的套题是十年来的真题,每天上午9点钟进行一次模拟考试,完全以对待正式考试的态度来做题,做一套真题所起到的作用远胜于做几套模拟题,做完之后对于错的题或者没做上来的题还要反复对照答案琢磨几遍。我给大家的第四个建议就是——充分重视真题。

  (2)英语。英语需要循序渐进的复习,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始终不能放松对英语的学习,需要不断的积累。有师弟师妹问我什么时候开始复习英语,我的回答是英语没有开始时间,它应当贯串在你的整个复习过程中。在考研英语中最重要的是阅读,这部分在试卷中占的比重最大,平时多读英语刊物,阅读应当不在话下。其他几部分也一样。英语真题的作用也很重要,尤其是真题的阅读部分,如果时间允许最好反复做几遍。  

  考研,是个漫长而寂寞的过程,耐得住寂寞,有恒心,保持一个平稳的心态,最终一定能取得胜利。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稳定的心态是成功的一半。

  点评:李宁同学和许多同学一样在找工作和考研的选择之间徘徊了太久,随着考研竞争的日趋激烈,这样的徘徊会耗费太多时间。还好她及时做出了调整,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出了适合自己的复习策略,最终取得了好成绩。在动手晚的情况下,对复习的质量和效率要求就很高了,而且如果选错了复习资料和辅导班,机会成本会很高,就无异于雪上加霜了,所以李宁选择了大纲、真题和陈文灯教授的《复习指南》来研读,再加上自己的勤奋,成功就不是那么遥远了。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服饰 首饰 手机
电器 MP3 数码相机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窦文涛侃奥运(视频)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高校招生现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