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教育信息 > 正文

文汇报:教育乱收费何以在禁区边缘大行其道

http://www.sina.com.cn 2004/09/01 10:22  东方网-文汇报

  ●义务教育“一费制”是从中央到地方政府,认为最为有效的解决乱收费顽疾的良药。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一政策却也被一些乱收费者进一步利用。首先是这规定的“一费制”内的各种费用借机涨价,其次是这“一费制”并没有真正包括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有开销

  ●为什么“一费制”会走调?为什么举报会变成形式?为何治理会成为一阵风?这与我国教育的现状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教育资源的极不均衡。教育乱收费,其实是教育产
业化思想的异化

  ●整治教育乱收费,已经成为一场攻坚战。决定这场战役的成败,首先在于从根本上改变学校的办学条件,尽快消除教育资源配置严重失衡的问题,不要把创收、求生存的任务交给教师和学校,才可能消除乱收费的土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最近公布了上半年价格举报六大热点,教育乱收费居首位。事实上,自1995年以来,我国政府就已经开始关注教育乱收费问题,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以整治,可是,10年来整治教育乱收费,似乎收效甚微。

  10年时间的整治,得到的仍然是高居反面典型榜首的结果,其原因值得深思。

  义务教育“一费制”是从中央到地方政府,认为最为有效的解决乱收费顽疾的良药。所谓“一费制”,就是对学杂费、书本费由中央有关部门规定一个最高收费限额,除此之外,不再向学生收取任何其他费用。感觉上,这种政策将很好地杜绝乱收费现象,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一政策却也被一些乱收费者进一步利用。首先是这规定的“一费制”内的各种费用借机涨价。据对某地的教材收费统计,实行“一费制”后,教材收费同比上涨了9.2个百分点。其次是这“一费制”并没有真正包括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有开销,一些地方的学校,仅仅将一些常规的学杂费、书本费列进“一费制”收取费用清单,至于学生的择校费、校服费、饮食费、保险费、活动费则另行收取,这被人们称为“政策留下的口子”,而这个口子,则给一些学校很大的“发挥”空间。

  “如果学校乱收费,你随时可以打电话举报”,这被认为是堵住乱收费“漏洞”的又一法宝。表面上看,此举也应该十分有效。可是,事实表明,举报者并不“踊跃”,处理的效果也并不十分理想。不是乱收费受害者不想举报,而是他们不敢举报,甚至不愿意举报。现在的办学者,比较以前,更为“聪明”,如果说以前“乱收费”带有强制色彩,比如,强制某人为择校缴纳数万元费用,而现在则演变成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从以前公开的“规则”变成地下活动的“潜规则”。孩子在学校里接受教育,有多少家长敢冒着得罪学校的风险去举报呢?据报道,某地某重点中学计划招生指标6个班,最后扩招成10个班。很多家长为了让子女享受这些优势资源,不惜代价攀亲靠友,找关系,走后门,掏大钱挤进学校。一位家长说:“女儿在重点中学上学,初中高中6年中,明的、暗的、公的、私的共花销15万元之多。”

  在很多老百姓眼中,整治乱收费问题,是有季节的。每学年开学,关于教育收费的问题,引起各方高度关注,而当这阵风过去,一切又归于平静。于是,有的办学者,也摸准了这个规律,避开风头,在学期之中的其他时候,向家长、向学生提出各种要求。

  为什么“一费制”会走调?为什么举报会变成形式?为何治理会成为一阵风?这与我国教育的现状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是教育资源极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缺乏,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大学,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可谓想尽办法,不惜血本。如此旺盛的教育需求,滋生了肥沃的乱收费土壤。一位校长就曾说,学校在这种氛围中很难做到“清心寡欲”。其次是包括本已拥有较为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在内,很多学校的办学经费本就有限,如果有这么一笔唾手可得的收入,将很大程度地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改善教师的收入待遇,从而也会更进一步提高办学的质量。事实上,这种“羊毛出在羊身上”的理论,还得到一些教育主管部门的默许。对于那些由于办学条件差而得不到更多教育支持的一般学校而言,以及财政收入不高的地区,更是把向学生收费作为重要的办学经费来源,于是,治理乱收费问题,也就难上加难。再次,教育乱收费,其实是教育产业化思想的异化,市场的观念在今天的校园里可谓“无孔不入”,为了创收,一些学校费尽心思,巧立名目,办校内校、校外校、优势班、补差班,或明或暗向学生收取“拔高费”“补差费”“家教费”等。至于通过组织活动,向学生收取活动费,从中提成,或者向学生推销学习用品、保险之类,由于收益直接与学校利益和教师利益挂钩,也在学校大行其道。

  整治教育乱收费,已经成为一场攻坚战。决定这场战役的成败,首先在于从根本上改变学校的办学条件,尽快消除教育资源配置严重失衡的问题,不要把创收、求生存的任务交给教师和学校,才可能消除乱收费的土壤。与此同时,已经暴露出的问题显示,整治乱收费,需要加强政策的力度,要完善规则,让规则在透明的环境中不再轻易被利用。更为重要的是,不要把整治作为一场“运动”,“运动”过后又相安无事,而要把它作为纯洁教育必须时刻坚守的原则。(熊丙奇 上海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上海交大新闻中心副主任、上海交大报主编)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服饰 首饰 手机
电器 MP3 数码相机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