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2005考研政治红宝书配套习题解析 > 正文

第三章 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答案)

http://www.sina.com.cn 2004/09/02 11:46  双博士丛书

  


  答案、解析与内容链接

  一、单选题

  1.B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事物联系的条件性。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8页知识点一、1.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解析]世界上任何具体事物、现象的存在,无不依赖于一
定的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和现象之间以及事物现象内部各要素之间联系的性质和方式也要发生变化。“下雨好不好”只能与庄稼需不需要这一条件联系起来才能回答,题干材料说明了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故应选B。A.C两项的说法不正确,而D项则不符合题意。

  2.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联系多样性的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8页知识点一、1.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解析]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通联系之中,每一事物都这样或那样的同周围其他事物相联系着,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认识过程中,必须从事物固有的联系出发,对多种联系进行具体分析,用以正确地指导我们的实践。人们只要眼前的经济利益,说明看到了直接联系;不顾破坏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说明人们忽视了间接联系,所以选C。A.B.D均为相近的迷惑项,都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3.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事物的量的把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2页知识点二、1.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解析]既然是同质的事物,那么就有A“相同的度”,B“相同的属性”和D“相同的矛盾特殊性”,这是由事物同质的质所决定的,否则不能成为同质。所以应排除A.B.D三项而选C。同质的事物有量的区别,这很好理解,以人为例,人之为人,就有着人的相同的度、质、属性和特殊性,但人与人的区别,则从身高、外形、体重等量的特点上区别开来,所以同质事物的区别,主要是它们有着不同的规定性。

  4.B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是质量互变规律与“度”的关系问题。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2页知识点二、1.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解析]本题考核关于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原理中对“度”的问题。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界限、幅度和范围。只有精确地认识量,才能更深刻地把握质。鲁迅对《三国演义》的准确评价就充分地说明了把握度的重要性。

  5.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发展的实质。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9页知识点一、3.世界的永恒发展

  [解析]发展的实质就是新陈代谢,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是由新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决定的。就本题来说四个选项全部正确,但最能体现这首唐诗的最佳选项是C,因为“沉舟”和“病树”都是旧事物的代表,而“千帆过”和“万木春”则代表新事物的发展趋势,所以应选C。

  6.B

  [考点点拨]本题用互联网这一具体实例考查考生对矛盾普遍性的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7页知识点三、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解析]题干不是谈互联网本身的成长问题,而是说互联网的使用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所以A不正确。选项C.D本身就是错误的表达,也不能选。互联网是个媒体,如同一切事物都存在着矛盾一样,互联网也不例外,所以应选B。

  7.A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判断能力。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1页知识点二、5.(2)必然性和偶然性

  [解析]如果考生知道这一引言是出自马克思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的一个著名论断的话,那么就很容易的选A“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这一观点表明偶然性是客观存在的,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并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世界历史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否认偶然性的存在,将会导致神秘主义的宿命论。而B.C.D都为迷惑项,应予排除。

  8.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矛盾同一性含义的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5页知识点三、2.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

  [解析]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二者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在对立的前提下,互为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每一方都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并从对方取得自己的规定性,如题目中的上和下、先进和落后、正确与错误都是作为矛盾的统一体而相互依存,依此分析应选C。题干只说矛盾的依存,而没有涉及到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更没有相互排斥的意思,故A.B.D都不符合题意。

  9.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的掌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6页知识点三、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解析]解答本题,考生应首先明确“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矛盾”是指唯心主义阵营内部的矛盾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因此题干不是强调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的问题,A不正确。选项B和D分别讲的是矛盾双方发展的相互促进和融合对事物发展的作用,而不是讲一方的“自身矛盾”对另一方的促进作用,A.B.D项都不符合题意,应予排除。所以,只有C最符合题意要求。

  10.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6页知识点三、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解析]一般教材上都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考生对此都非常熟悉,但具体回答其含义,有的考生就不十分清楚了。实际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就是指矛盾着的双方既斗争又同一,推动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选项A揭示的是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问题;B项是说事物发展的道路和趋势问题;D项是指矛盾的对立关系,这样将A.B.D三个干扰项排除,答案为C。

  11. A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最基本的关系。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8页知识点三、5.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解析]矛盾不平衡原理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认识和实践中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两点论内在的包含着重点论;唯物辩证法的重点论则以同时承认非重点论为前提。所以本题应选A。

  12.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主次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原则。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8页知识点三、5.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解析]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是矛盾不平衡原理的方法论原则。A.B.C三项的观点虽然也是正确的,但是只有D项更符合题意。所以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注意审题,找出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3. 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发展不平衡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8页知识点三、5.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解析]该题是带应用性的选择题,选项涉及到有关矛盾的许多方面的原理。在工作中抓中心环节,是讲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时说的,矛盾体系中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这是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一种表现。故C是正确的。

  14.B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是新增知识点原因和结果。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1页知识点一、5.(3)原因和结果

  [解析]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而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不但是自觉的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而且可以提高实践活动的预见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是反映的这种关系,故选B。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服饰 首饰 手机
电器 MP3 数码相机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