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2005考研政治红宝书配套习题解析 > 正文

第三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4)

http://www.sina.com.cn 2004/09/06 17:14  双博士丛书

  


  答案、解析与内容链接

  一、单选题

  1.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对劳动力价值决定的特点的认识。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76页知识点一、3.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解析]由于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生产力水平、自然条件、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决定着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在范围、数量和质量上都不相同。这是劳动力价值区别于其他商品的突出特点。因此,应选择D项。题中A项是共同点,B项只是劳动力价值的外在转化形式。而C项是错误的表述,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需要的生活资料所必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劳动者的能力决定的。

  2.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剩余价值的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76页知识点一、3.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解析]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不会发生增殖。要使价值增殖,只有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使工人创造的价值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所以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用于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这样,工人的劳动时间就分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和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剩余劳动时间,所以C为正确选项。

  3.A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工资形式掩盖资本主义剥削的原因的认识和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78页知识点一、8.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解析]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它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由于资本家是按劳动时间或劳动成果支付工资的,因而从表面上看,似乎工人表现出来的不是劳动力而是劳动,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不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这就造成了工人的全部劳动都是有酬劳动,抹煞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区别,掩盖了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剥削关系,因此应选A。

  4.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实现资本集中两大经济杠杆的识记。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0页知识点一、13.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解析]资本集中是指原来分散的中小资本合并成少数的大资本。资本集中既可采取大资本直接吞并中小资本的形式,也可以采取组织股份公司的形式,前者是靠优胜劣汰的竞争实现的,后者则是靠信用来实现的。竞争和信用是资本集中的两大途径。依此分析可知应选C。

  5.C

  [考点点拨]本题是考查对资本积累概念的识记。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0页知识点一、13.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解析]个别资本的增大是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两种形式实现的。资本积聚是直接通过资本积累使个别资本增大。资本集中是通过把若干个别资本结合成一个大资本,使个别资本增大。资本集中本身又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资本之间的兼并,二是通过资本之间的联合。所以正确的选项是C。A、B不符合题意,而D项是资本积聚的结果。

  6.B

  [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资本集中的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0页知识点一、13.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解析]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即资本集中行为本身,资本集中和资本积聚的不同是前者不会增大社会总资本。所以A项不正确。选项CD,如果能成立,那也是个别资本迅速增大,从而生产规模迅速扩大而派生出来的,所以也不符合题意,应排除,该题只能选择B项。

  7.A

  [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考生对成本价格含义的掌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1页知识点一、16.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解析]成本价格是生产过程资本家实际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用公式表示为c+v。c+v+m是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的三个组成部分,其中c+v是资本家在生产过程开始预付的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资本,是生产过程中资本家的实际耗费,m是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剩余价值。所以选项A为唯一正确答案。

  8.B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商品价值如何转化为生产价格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1页知识点一、16.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解析]商品的生产价格是由商品的成本价格加上平均利润构成的,它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资本主义关系占统治地位以后,形成了自由竞争的环境,资本和劳动力可以在各个部门之间自由转移,剩余价值在不同生产部门重新分配,各部门资本都获得了大致相等的利润率水平,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从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9.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价值构成的识记。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0页知识点一、14.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解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出的商品的价值由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三部分构成。其中c是生产过程开始时资本家预付的不变资本的价值,它用于购买生产资料。这部分价值通过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商品中去,构成商品价值的一部分。v是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开始时预付的可变资本,当这部分价值以工资的形式支付给劳动者后,劳动者就把它消费了,然后劳动者再在必要劳动时间内把这部分价值重新创造出来,至于m则是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新价值。据此分析应选C。

  10.B

  [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超额利润的认识和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1页知识点一、16.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解析]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不排斥各部门中,少数企业仍可获得超额利润。因为分析平均利润率形成时,是把每个部门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事实上,同一部门中各个企业的利润率由于生产条件的不同,仍然有所不同。先进企业由于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仍可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所以,排除A、C、D三项,选B。

  11.C

  [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商业利润的全面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2页知识点一、17.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解析]商业利润是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竞争和资本转移的结果。但是单纯的商品买卖活动是不创造剩余价值的。所以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价值的一部分(排除D项)。由于商业资本家分担了销售商品,实现剩余价值的职能,所以产业资本家就不能独占全部剩余价值,而必须把其中的一部分转让给商业资本家。转让的途径和方法就是,生产企业按低于社会生产价格把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则按社会生产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者。商业企业是通过购销活动来获得商业利润的。选项C符合题意。

  12.B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对借贷资本的掌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2页知识点一、18.借贷资本和利息

  [解析]借贷资本是和职能资本相对立的所有权资本,也就是财产资本。它的存在,使资本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借贷资本所有者把货币作为资本时所取得的一种追加的使用价值,即生产利润的能力,让渡给职能资本家,但保留了对货币资本的所有权,并凭借其所有权取得了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即利息。因此,本题只有B项为正确答案。

  13.B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与有限责任公司的区别。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3页知识点一、20.股份资本和股息

  [解析]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是现代企业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公司资本是否划分为等额股份。划分为等额股份的是股份有限公司,反之则为有限责任公司。

  14.B

  [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地租本质的认识。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4页知识点一、21.土地所有权和地租

  [解析]资本主义地租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它的本质是农业资本家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农业资本家利用租来的土地进行农业经营也要求必须获得平均利润,如果农业资本家仅仅获得平均利润,再从平均利润率中拿来出一部分交纳地租,这样他获得的利润就会低于平均利润。因此地租是从农业中的超额利润中转化来的。该题应选B。

  15.C

  [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的认识,实际上是考查对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的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4页知识点一、21.土地所有权和地租

  [解析]级差地租是指租种较好土地而缴纳的有等级差别的地租。级差地租实质上是由于优等地和中等地生产的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劣等地生产条件所决定的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而形成的超额利润。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垄断使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由劣等生产条件决定,而不像工业那样由中等生产条件决定。本题正确选项是C。

  16.A

  [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绝对地租的产生原因的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4页知识点一、21.土地所有权和地租

  [解析]绝对地租是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因租种任何土地,包括劣等地在内,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其形成原因是对土地私有权的垄断。B项是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C是级差地租Ⅰ形成的条件。D项是级差地租Π形成的条件,都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是A。

  17.D

  [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土地价格的本质的认识。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5页知识点一、22.土地价格

  [解析]原始土地是天生的自然物,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土地被私人占有,能给所有者带来地租收入。因而也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买卖,也有价格。由于土地买卖是对获得者地租的收益权的转让,所以土地价格是资本化地租收入。正确选项是D。选项A和C不正确。选项B指的是股票价格,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18.C

  [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资本主义两个发展阶段的掌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5页知识点二、1.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

  [解析]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自由竞争占据统治地位;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自由竞争发展到顶点,逐渐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它的主要标志是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很显然,答案是C项。

  19.D

  [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二战后垄断发展的认识。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5页知识点二、2.生产集中和私人垄断的形成

  [解析]二战后,生产集中,垄断程度大大提高,从垄断方面看,一是垄断企业不但规模越来越大,出现了一些巨型企业,而且垄断集中的程度也在提高;二是垄断企业的经营方式也有重大变化,即日益向多样化、综合性方向发展,出现了跨地区、跨部门、多样化经营的巨型企业即混合联合公司。混合联合公司具有单部门经营所不具有的多样化优势,成为二战之后私人垄断的主要组织形式。因此应选D。

  20.C

  [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金融资本地位的认识。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6页知识点二、3.垄断成为资本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

  [解析] 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金融资本。金融资本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占统治地位的垄断资本形式。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它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通过“参与制”实现对经济的统治,进而控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实现其对整个国家的全面统治。在只有资本主义时代,是工业资本占统治时代,选项A不对,B和D也不对。

  21.C

  [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特征的掌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8页知识点二、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解析]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社会生产力获得较快发展,实现了生产和管理的全面社会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兴起,正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进一步承认它的社会本性而在资本主义生产范围内所做的重大调整,即通过私人垄断资本同国家政权相结合,强化和扩大国家的经济职能,促使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经常的、广泛的干预和调节,即C项正确。而A、B、D三项为迷惑项,应排除。

  22.B

  [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垄断利润涵义的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8页知识点二、5.垄断利润

  [解析] 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它是垄断统治在经济上的体现形式。对垄断利润的追逐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的目的和动机,是剩余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具体表现。垄断利润的来源,归根到底是本国工人、小生产者和其他国家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利润。

  23.C

  [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垄断价格的形成基础。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8页知识点二、6.垄断价格

  [解析]垄断价格就是垄断组织在销售商品时或购买生产资料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在销售商品时实行垄断高价,在购买材料时实行垄断低价。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之所以能够长期实行和长期维持,是因为垄断组织控制了大部分的生产和市场,限制了资本的流动和自由竞争。所以,C项“垄断统治”是垄断价格形成的基础。

  24.C

  [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垄断价格公式的掌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8页知识点二、6.垄断价格

  [解析]垄断价格是指垄断组织在销售商品和购买生产资料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最大限度垄断利润的市场价格,在价值上等于成本价格和垄断利润之和。所以C项是正确选项。A项是生产价格公式,B、D是干扰项,应排除。

  25.B

  [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原因的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8页知识点二、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解析]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市场问题的日趋严重,国际国内竞争的不断激化,客观上要求作为总资本家的国家在全社会范围内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对私人垄断资本进行扶持和帮助,以缓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克服私人垄断资本单纯追求高额垄断利润的狭隘界限,为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开辟道路。所以,B项正确,A、C、D则为干扰项。

  26.B

  [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主要原因。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90页知识点三、2.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长期性

  [解析]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反映了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和客观要求。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也就是说,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主要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所以B为正确选项。A、C、D三项都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不符合题意。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服饰 首饰 手机
电器 MP3 数码相机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