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2005考研政治红宝书配套习题解析 > 正文

第三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6)

http://www.sina.com.cn 2004/09/06 17:14  双博士丛书

  


  三、辨析题

  1.[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特殊性的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76页知识点一、3.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答案要点] 劳动力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即劳动。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部分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劳动力商品的这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对货币转化为资本具有决定性意义。资本家购买到这种特殊商品,才能获得剩余价值。

  2.[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包括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的概念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78页知识点一、9.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答案要点]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从而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又按社会价值出售而获得的。由于资本家普遍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活资料价值下降,从而劳动力的价值下降,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实现了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3.[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内容是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以及对二者关系的分析和运用,还涉及到对股份制的认识和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0页知识点一、13.资本的积聚和集中;第83页知识点一、20.股份资本和股息

  [答案要点] 股份制是一种资本组织方式。股份制形式借助竞争和信用两大杠杆,把分散的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实现的是资本集中,不是资本积聚。资本集中只改变社会资本的组合,不增大社会资本总额。资本积聚是个别资本通过积累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使社会资本总额增大。

  4.[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内容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76页知识点一、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重要条件

  [答案要点] 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它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等价交换只是价值形式的变换,不等价交换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量的重新分配,都不产生剩余价值。离开流通领域,价值也不能发生增殖。因为资本家不把货币投入流通购买劳动力商品;凝结了劳动者剩余劳动的商品不在市场上销售出去,剩余价值也不可能产生和实现。

  5.[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资本有机构成中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之间关系的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79页知识点一、12.资本有机构成

  [答案要点] 对任何资本家的资本,都可以从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两方面加以分析和考察。

  从实物形态上看,任何资本家的资本都是由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部分组成。而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是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这种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叫资本的技术构成。从价值形态上看,资本家的资本由不变资本和可资本两部分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叫资本价值构成。

  资本的技术构成和资本的价值构成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而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能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就是资本有机构成。

  6.[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条件以及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条件。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0页知识点一、1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第81页知识点一、16.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答案要点]把剩余价值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但这并不直接导致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由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构成。只有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才转化为生产价格。

  7.[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包括股票的属性、股票价格的实质。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3页知识点一、20.股份资本和股息

  [答案要点]股票是投资者投入股份公司的实际资本的代表,本身没有价值。但由于股票能获得利息收入,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进行买卖,才有一定的价格。从理论上说,股票的价格不等于股票的票面额,也不是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而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

  8.[考点点拨]本题考查了考生对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理解,即对工资、利润、地租实质的认识和掌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77页知识点一、6.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

  [答案要点]这是马克思批判过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提出的“三位一体”的“资本主义生产分配公式”。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客观存在的假象的反映,它的错误不在于描述了分配的现象,而在于它混淆了社会经济的现象和本质。它认为资本、土地、劳动三要素共同创造价值,进而否认劳动是价值即这三中种收入的唯一源泉,否认利润、地租是无偿占有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工人的劳动是创造新价值的唯一源泉。资本所有者实际上凭借各自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分别占有了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三位一体”公式的要害,就在于混淆了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的关系,否认了资本主义剥削。

  9.[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内容包括资本有机构成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利润率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资本有机构成与利润率的关系。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79页知识点一、12.资本有机构成;第80页知识点一、14.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答案要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能够造成利润率下降的因素是部门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因为只有整个部门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了,才有可能因为资本所剥削的雇佣工人的减少而减少剩余价值,从而使利润率降低。

  如果同一部门中个别企业因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而提高了资本的有机构成,不仅不会使利润率降低,反而使利润率提高。因为随着这些企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产品的个别价值会低于社会价值,从而使它得到超额剩余价值或超额利润。

  10.[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内容包括价值的实质、土地价格的实质。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5页知识点一、22.土地价格

  [答案要点]土地和山脉、河流一样,都是天然存在的自然物,而不是人类劳动的产品。因此,它本身并没有价值,也没有价格。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土地成为买卖的对象,因而也就有了价格,但由于土地没有价值,因此,土地的价格并不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土地私有制条件下,土地占有者可以凭借土地所有权取得地租收入,土地所有者出卖土地,实质上是出卖获得地租收入的权利。因此,土地的价格实际上是土地提供的地租的购买价格。也就是说,土地所有者把出卖土地获得的货币存入银行所带的利息,必须和地租收入相等,否则,他就不会出卖土地。所以说,土地价格实质上是地租收入的资本化。

  土地价格的决定,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地租额的大小,二是银行存款利息的高低。土地价格同地租额成正比,与利息率成反比,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 土地价格=地租额/利息率

  11.[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股份制本质的理解和掌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3页知识点一、20.股份资本和股息

  [答案要点](1)股份公司是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合资经营企业。它是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和信用的发展而出现的,从历史的进程看,股份公司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社会化、商品化和市场化的必然产物。

  (2)股份公司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它自身范围内的局部调整,表明资本在形式上发生了变化,即由社会资本代替了单个私人资本。但是,企业的资本主义所有制性质并没有改变,股份公司仍然是资本家所有的建立在对雇佣劳动剥削基础上的资本主义企业。

  12.[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股份公司本质的认识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3页知识点一、20.股份资本和股息

  [答案要点]资本主义垄断阶段,股份公司是一种新的集资方式和生产经营方式。它使企业资本形式由个人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使资本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它顺应了资本主义生产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促进了资本社会化和生产社会化。但“这是作为私人财产的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占有关系的性质。实际操纵股份公司的仍然是大资本家。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股份公司是为垄断资本服务的企业组织形式。

  13.[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价格运行的基本特征。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8页知识点二、6.垄断价格

  [答案要点]商品市场价格以生产价格为中心,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上下波动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资本主义垄断阶段,垄断组织控制了大部分的生产与销售,限制了资本的流动,使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发生障碍。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垄断价格,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的垄断利润,使垄断价格长期、稳定地背离了生产价格以至价值,使价值规律进一步改变了表现形式。

  资本主义垄断阶段,也存在非垄断价格,竞争依然存在。因此,商品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而上下波动的表现形式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14.[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金融资本及其实质。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6页知识点二、3.垄断成为资本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

  [答案要点]金融资本是在生产集中和垄断成长过程中,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生长而成的,它不是由银行支配,工业家运作的一种资本,而是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互相渗透的资本。金融资本是帝国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它不同于垄断前的银行资本或工业资本。

  15.[考点点拨]本题考查了考生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质的理解和掌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9页知识点二、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双重作用

  [答案要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尽管在宏观上采取了某些调节经济的政策和手段,但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仍然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它没有改变资产阶级国家的阶级本质和内部的阶级关系。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政权保证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只是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物质准备,不具有社会主义因素。认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具有社会主义因素是错误的。

  16. [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的目的和实质。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9页知识点二、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双重作用

  [答案要点](1)资产阶级国家直接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之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加深,迫使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凭借国家的力量来加以缓解。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是为资本主义整体生产过程创造必要条件,为私人垄断资本提供公共基础设施、基本产品、开发高新技术等方面的服务,支持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2)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主要是为干预和调节经济运行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以维护其垄断统治,并非直接为获取丰厚的利润。

  四、分析题

  1.[考点点拨]本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76页知识点一、1.资本流通形式与商品流通形式的区别

  [答案要点](1)资本流通形式的矛盾是指资本流通形式或者说资本总公式上与价值规律的矛盾,也是资本流通中价值增殖与等价交换的矛盾。因为价值规律要求等价交换,等价交换不会产生价值增殖。但资本经过流通过程都发生了价值增殖。

  (2)解决矛盾的条件是价值增殖既不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产生。因为在流通领域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会产生剩余价值。在等价交换的情况下,只是价值形式的变化,价值量没有变化。不等价交换,只能改变社会财富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配,整个资产阶级占有的财富总量不会因此而增加。离开流通领域,商品生产者只同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这种关系只能是一定量的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形成价值,但不能在这个价值之外增加价值。

  剩余价值既不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产生,关键是在流通领域中找到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在生产领域的使用不但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力,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从而也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关键。

  2.[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运用马克思关于资本集中和资本积聚的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原著进行分析的能力。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0页知识点一、13.资本的积聚和集中;第83页知识点一、20.股份资本和股息

  [答案要点] (1)马列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就是资本积累过程。资本积累的两种方式:一种是资本积聚。它是指单个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资本的规模。另一种方式是资本集中,它的作用是把分散的单个资本合并为大型资本主义企业,从而增加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

  (2)资本集中是资本主义社会增加资本积累扩大生产的一种重要方式。因为资本积聚的增长速度要受积累资本的限制,增长速度转慢。如果要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成为大型企业,以至于能供修建铁路的程度,那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用资本集中的方法就快得多,它可以在不增加剩余价值资本化情况下,把单个资本合并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用资本集中的方法就快得多,它可以在不增加剩余价值资本化情况下,把单个资本合并为大资本。

  (3)资本集中的重要方式是股份制,它的作用是促进实现资本集中的主要形式。

  (4)马克思关于股份制的论述是一种比喻,它形象而深刻指出股份制在资本集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社会主义社会,从总体上讲,股份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一种企业制度,我们所说的资金集中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资金集中。但是,关于资本集中规律也是起作用的。资本主义资本集中的形式我们还可以运用,这必然推动社会主义迅速发展。

  3.[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包括剩余价值的源泉和实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实质,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77页知识点一、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其特征

  [答案要点]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但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因为劳动力的价值有特殊性,它不但能创造出新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劳动力价值更大的剩余价值。资本家购买劳动力以后,开始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有两个特点:第一,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劳动者的劳动属于资本家。第二,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在资本主义生产中,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两个部分。必要劳动补偿可变资本的价值,剩余劳动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资本家只要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就能从工人身上榨取到剩余价值。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所以,剩余价值是在劳动过程中被创造出来的。

  所谓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的规律,它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这是因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方面,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全过程。第一,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赖以产生和存在的根本条件,没有剩余价值的生产,货币就不能现实地转化为资本,因此也就没有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二,对剩余价值的贪求,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内在动力。资本家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一方面尽力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另一方面不断地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于扩大生产规模,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第三,对剩余价值的无休止的追求,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各种矛盾的激化,最后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

  4.[考点点拨]本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77页知识点一、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其特征

  [答案要点](1)资本流通形式的矛盾是指资本流通形式或者说资本总公式形式上与价值规律的矛盾,也是资本流通中价值增殖与等价交换的矛盾。因为价值规律要求等价交换,等价交换不会产生价值增殖。但资本经过流通过程都发生了价值增殖。

  (2解决矛盾的条件是价值增殖既不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产生。因为在流通领域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会产生剩余价值。在等价交换的情况下,只是价值形式的变化,价值量没有变化;不等价交换,只能改变社会财富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配,整个资产阶级占有的财富总量不会因此而增加。离开流通领域,商品生产者只同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这种关系只能是一定量的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形成价值,但不能在这个价值之外增加价值。

  剩余价值既不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产生,关键是在流通领域中找到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在生产领域的使用不但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力,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从而也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关键。

  5.[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这一理论进行实际运用的能力。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4页知识点一、21.土地所有权和地租

  [答案要点]我国对城市土地征收使用费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我国城市土地是国家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使用城市土地,都应该交纳一定的土地使用费,确保国家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国家对城市土地实行有偿使用,并按不同地段征收不同土地使用费,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培育和发展房地产市场,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6.[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生产价格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1页知识点一、16.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答案要点]当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以后,使一些部门的利润和它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在数量上就不一致了。这时,商品就不是按价值来出售,而是按成本价格平均利润所形成的生产价格来出售,从而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价值是生产价格的基础,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使个别部门生产价格和价值在量上就不一致了,它造成一种假象,似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生产价格理论是矛盾的。但实际上商品按生产价格出卖并不是对劳动价值论的否定,而仍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因为生产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的,平均利润是以剩余价值为基础的,它是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这是因为:第一,虽然各个个别生产部门的平均利润和它所生产的剩余价值不一致,但全社会的平均利润总额和剩余价值总额是一致的。平均利润只不过是剩余价值在各部门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第二,虽然个别部门的生产价格和价值不一致,但全社会的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相等的。第三,生产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的,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结底是由商品的价值变动决定的。所以,生产价格理论仍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

  7.[考点点拨]本题综合考查考生对价值创造、价值分配理论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1页知识点一、16.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答案要点](1)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揭示了价值的创造问题。在商品价值c+v+m三个部分中,c是过去劳动凝结的价值,v是劳动者必要劳动时间内新创造的价值,v+m用以补偿劳动力的价值,m是劳动者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这表明了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剩余价值分割理论则揭示了价值的分配问题,一个社会能分配的价值只能是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工人获得自己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用于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工资。不同的资本家集团,凭借他们占有的产业资本,商业资本,银行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参与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分配,剩余价值被分割为企业利润、银行利润和地租等具体形式。资本主义社会价值的分配表现为按生产要素分配。

  (2)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并且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定,首先,我们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同时,为了鼓励个人将手中的生产要素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缓解我国资源短缺的矛盾,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促进生产的发展,又要允许生产要素参与价值的分配,承认它的合法性。但这绝不是说,所有的生产要素都创造了价值,必须分清价值的创造和价值的分配是两个不同的层次的问题,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劳动。而且,由于不同的社会成员占有的生产要素数量的不均等,按生产要素分配必然会导致社会贫富差别的扩大。因此,在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合法性的同时,又必须重视它们的消极作用和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

  8.[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商业资本知识点的掌握以及运用这一知识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2页知识点一、17.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答案要点](1)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独立发挥作用的商品资本,是商品资本的独立化形式。商品资本独立化为商业资本,这对产业资本家和资本主义生产都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可以使产业资本家减少流通过程中的资本,增加生产过程中的资本,集中力量从事商品生产活动;二是一个商业资本家可以同时为许多产业资本家推销商品,这样可以节省流通费用,三是由于商业资本家专门经销商品,熟悉市场,熟悉业务,从而可以缩短流通时间,加快资本周转。

  (2)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资本独立为商业资本,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重要启示。一是要重视商业的发展,以加速企业资金的周转,要改变过去那种认为商业不创造价值从而不重要的观点。要从资金循环顺利进行和加速周转的角度来认识商业的重要性。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短缺经济已成历史的今天,商品价值实现越来越凸现其重要性。二是要借鉴资本主义的多种商业形式,尤其是期货市场和消费信贷,构建较为完整的商业体系。三是要借鉴资本主义商业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商业利润。

  9.[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内容包括:利率的概念,利率的影响因素以及利率杠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9页知识点二、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双重作用

  [答案要点](1)利率,即利息率,指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量和借贷资本量的比率。利率的高低,取决于资本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供大于求,利率下降;反之,利率上涨。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利率的高低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如预期的价格变动,国家的货币金融政策等,因而是经常变动的。

  (2)市场利率高低关系到借贷成本的大小,因而能影响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干预和调节经济,往往通过中央银行对利率总水平进行调节,从而对市场利率产生重要影响。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走势,通过调节利率,增减货币供应量,影响社会总需求和社会再生产水平,以防止经济衰退或通货膨胀,实现经济的适度增长。

  10.[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掌握的有关国家垄断资本实质的知识,解决或者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9页知识点二、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双重作用

  [答案要点](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与垄断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其实质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利益服务,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和国家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是资产阶级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代表垄断资产阶级总体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有效形式。从表现形式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主要包括发挥国有经济成分的作用和国家干预、调节经济。其中国家干预,调节经济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主要有财政货币政策,计划调节,福利政策和行政、立法等手段。

  (2)国家通过反垄断法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正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调节的职能的体现。但是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国家是否干预,如何干预完全取决于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取决于垄断资产阶级谋取垄断利润的需要,而不是法律本身的公正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波音兼并麦道,有利于美国航空业在国际上的扩张,有利于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与欧洲空中客车的对抗,被裁定为“不违法”也就不足为奇。而微软公司的技术开发、连锁产品、整体销售等,显然有悖于垄断资产阶级要求,因为在技术、信息、知识飞速发展的今天,这种“垄断”只会使资本主义自身窒息,使资本主义经济的“龙头”陷于被困的境地,使资本主义的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受阻。这正是微软被确认“违反反垄断法”的原因所在。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身范围内的调整,尽管它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但它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的矛盾。垄断作为自由竞争走向生产集中的必然结果,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也不可能真正解决这一问题。

  11.[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内容包括: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77页知识点一、6.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

  [答案要点](1)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是商品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它们和劳动结合生产出使用价值。在剩余价值生产中,它们是工人活劳动的吸收器,是给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本身不创造价值,它们原有的价值(土地除外)是借助于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的劳动产品中去,劳动者的活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源泉。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信息、管理经验等。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生产要素所有者投入各种生产要素,取得相应的收入,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有效作用,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分配理论和分配政策的重大突破和创新。

  (3)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资本、土地这三个生产要素协同创造的,因此各个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就可以分别依据各自提供的生产性服务,取得各自应得的收入,工人得到工资,资本家得到利息,土地所有者得到地租。

  在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下,不同的资本家集团分别占有生产资本和其他形式的资本,大土地所有者占有土地,他们凭借对这些生产要素的占有,参与对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分割。价值由劳动创造和价值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按生产要素分配,只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产品分配的表现形式,不能认为它们都是直接创造价值的源泉。社会分配关系的本质是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经济上的实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服饰 首饰 手机
电器 MP3 数码相机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