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2005考研政治红宝书配套习题解析 > 正文

第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4)

http://www.sina.com.cn 2004/09/06 18:08  双博士丛书

  


  二、不定项选择题

  1.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07页知识点一、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解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就其作为资源配置方式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选项ABCD四个方面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注意,本题还可以以题干为基础,变换备选项命制辨析题。

  2.ABCD

  [考点点拨]本题所考知识点:企业作为市场活动主体的特征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08页知识点二、1.企业是重要的微观经济活动主体

  [解析] 在市场经济中,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固有的竞争规律和优胜劣汰法则,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直接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性经营活动,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就是企业作为市场活动主体的特征。所以选项A.B.C.D都正确。

  3.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08页知识点一、2.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的有机结合

  [解析]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把握这个知识点主要是要理解计划和市场作为经济手段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所以A不正确,应选BCD。

  4.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08页知识点一、2.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的有机结合

  [解析]这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提出的著名论断。它表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不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所以A是不对的。市场调节根源于社会化生产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客观存在,和计划调节一样都是经济手段,可以共存与互补,计划与市场的多少,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5.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市场经济的弱点和缺点。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08页知识点一、2.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的有机结合

  [解析] 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相结合,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ABCD是市场机制调节自身的弱点。如果此题改为“计划经济体制的弱点缺陷为”,则有:对微观经济活动中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难以发挥作用;计划脱离实际;动力不足、效率低等。

  6.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式。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09页知识点二、3.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解析] 市场经济在其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三种企业制度,即个人业主制、合伙制和现代企业制度。一般来说,前两种规模都比较小,现代市场经济中,大中型企业都采取公司制形式,公司制有多种形式,其中主要的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7.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09页知识点二、3.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解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依法规范的企业制度,它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十六字”,即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个知识点在1996年、1998年曾以不定项选择题形式考过,今后仍是考查的重点。

  8.AB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有关现代企业制度的知识。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09页知识点二、3.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解析] 这道不定项选择题是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知识点有关内容命制的一道知识性试题,考查考生对现代企业制度中所有者权益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出资者作为股东可以领取股息收入,即享有资产受益权。出资者作为股东还可以参加股东大会;作为大股东,还可以参加董事会,享有重大决策权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力。也就是说出资者的所有权益也包括选项A.B.D的三项权力,所以ABD是正确选项。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的,“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即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选项C属于企业拥有的法人财产权的具体内容,所以不符合题意要求。

  9.CD

  [考点点拨]本题所考知识点:公司制企业的主要形式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09页知识点二、3.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解析] A、B两个选项指的是两种基本企业制度C、D两项才是公司制企业的主要形式。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都是公司制,特别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这两种典型形式。

  10.BCD

  [考点点拨]本题实际上考查的知识点是企业和政府的关系。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09页知识点二、3.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解析] 在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市长代表政府对企业往往是发号施令,是直接对企业管理与命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长作为政府的代表,他对企业的管理以宏观调控为主,主要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经济手段管理企业,企业的自主经营权也逐渐扩大,但并不意味着企业与市长已没有关系,因此A不选。

  11.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的意义。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10页知识点三、1.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解析] 市场体系是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有效配置资源的条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环节。它的主要作用有三个:是实现市场机制功能的前提;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条件;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条件。选项A、B、C、D是其重要性的具体表现。

  12.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12页知识点四、2.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解析]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我国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和具体任务。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从根本上说要服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选项ABCD是这一目标的具体化,答案全部正确。

  13.AB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是否能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的基本理论。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12页知识点四、3.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解析]该题的解题思路应从间接调控与直接调控的比较中来把握间接调控具有的特征。直接调控的特征是:在调控方式上,以指令性计划为主;在调控手段上,以行政手段为主。由这两方面的特征决定,直接调控必然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干预。间接调控的特征是:在调控方式上,是以指导性计划为主;在调控手段上,是以各种经济手段为主,并且把法律规范、信息指导作为调控的重要手段。这时的行政手段已不再作为主要手段,但并不意味着完全排斥行政手段,而只是在必要的时候才采用的一种调节手段。根据上述的比较,就能够准确地从各选项中选出国家对经济活动实行间接调控具有的特征。

  一部分考生可能会选择干扰项D。这说明他们对间接调控与行政手段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完全搞清楚。间接调控与直接调控的区别是在于行政手段已不再是主要的调控手段,即由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经济手段为主。因此,间接调控并不完全与行政手段对立,在间接调控的情况下,行政手段仍然是作为一种调节手段,但只限于必要的行政手段。所以,不能简单地一看到间接调控,就认为行政手段不再成为调节手段了。

  14.AB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12页知识点四、3.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解析] 解题时要明确,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的根本特点在于:它是借助于价格、工资、利率、汇率、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通过对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的调节,来协调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经济杠杆是一种调节手段,它采取了价值形式,是进行间接调控的主要手段。D属于法律手段的范畴,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

  15.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要求的把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14页知识点五、2.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解析]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要求是:(1)社会保障政策要统一,管理要法制化;(2)社会保障水平要与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3)按照社会保障的不同类型确定其资金来源和保障方式,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办法应有区别;(4)提供社会互助;(5)发展商业性保险业,作为社会保险的补充。B.C.D是正确选项,在这五项基本要求中,体现不出“个人自愿”这一要求,所以A是干扰项,排除。

  16.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保障。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14页知识点五、2.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解析]社会保障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关系着改革的深入、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它一般由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几个方面组成,社会募捐不属于社会保障。

  17.A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和作用。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14页知识点五、2.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解析]ACD三个选项正确反映了题目的要求,A项是基本目标,C.D两项是作用。B项不符合题意。按劳分配原则要求不劳动者不得食,反对不劳而获。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要充分反映这一原则,真正体现效率优先。社会保障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范畴,在这个过程应尽量体现社会公平原则,这虽然和按劳分配原则相背离,但有利于社会安定。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服饰 首饰 手机
电器 MP3 数码相机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