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诗人圆梦--寻找半个世纪前的师生情(2)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9/10 20:03 成都晚报 | |
流沙河:我是何老师的学生 9月7日上午8时40分记者一早来到了流沙河先生的家。流沙河面容清瘦、鬓发花白,已穿戴得整整齐齐,仿佛第一天去上学的学生。坐上车,我们径直向四川大学何文昆老师的家奔去。 在路上,记者隐隐感到流沙河先生有些沉默,就问他:“您听到何老师已过世的消息后,是不是有些难过?”老先生回答说:“是啊。八十年代的时候我回到了成都,那时为了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拼命地工作,没日没夜地,没有去看望老师。九十年代闲下来了,身体又不行了,也没去看望老师。现在想去找他们,却发现一个个都不在了。人生就是这样,总是会错过很多东西……经过这件事,我明白一个道理:什么事都要赶早,千万别耽搁。” 上午9时10分,记者和流沙河来到四川大学专家楼前,敲开何家的门,李瑞仙老人颤巍巍地从卧室走出来迎接客人。流沙河跨前一步,一边紧紧握住了素未谋面的师母的手,一边连声说:“师母好,师母好,我是何老师的学生。”说着,献上一大束百合花和康乃馨,还有准备好的礼物。“费心了,你都这么大年纪了,还亲自上来,我不敢当啊。” 流沙河在师母面前依然非常谦恭,他说:“我是1947年进的省立成都中学,那时何老师是最年轻的一位老师,在我的印象中,他总是一身海蓝色的长衫,脸色红润,头发梳得整齐光滑,举手投足特别优雅。”流沙河想看看老师留下的老相片,李瑞仙老人从柜子里翻出几本相册,但里面只有何文昆教授晚年的照片,再也没有什么留下他当年的儒雅风范。看着照片中年迈的老师,流沙河眼圈都红了。 当李老师回忆起何文昆年轻时投身革命事业的往事时,流沙河猛地拍了一下额头,如梦方醒地说:“我还以为何老师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生,原来他还是个革命志士!我们上课时他从来不跟我们谈政治!” 在叮嘱师母保重身体后,流沙河起身告辞。临别时,流沙河转身对着师母深深地鞠了一躬,表达一位老人对另一位老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与记者告别时,流沙河用了一句话来表达节日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感激和怀念,这是他十几年前写的一篇随笔的题目,他说:“吾爱吾师”。(记者/胡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