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2)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9/30 16:55 恩波教育 | |
(二)、“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 1、毛泽东提出中国红色政权理论的基本内容,就是要求中国革命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根据地为重要依托,三者紧密结合,缺一不可。 第一、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才能动员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农村根据地。第二、只有建立革命武装斗争,才能有效地开展土地革命,保卫根据地的发展。第三、只有建设巩固和扩大农村根据地,才能使土地革命有可靠的基础,武装斗争有可靠的依托。 2、“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 这是因为只有“工农武装割据”,才能树立全国革命群众的信仰;才能给反动统治阶级以重大的困难,动摇其基础而促进其内部的分解;才能真正创造红军,使之成为将来大革命的主要工具;才能促进革命的高潮。 “工农武装割据”实际上否定了照抄外国经验的城市中心论,体现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已经基本形成。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具有重大意义 毛泽东关于红色政权的理论,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夺取政权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它以独创性的内容,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性的转变,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宝库,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四、党指挥枪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军队政治工作的方针和方法。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毛泽东是新型人民军队的主要创造者。 1927年9月,他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向井冈山进军路途中,进行了“三湾改编”,即确立了党领导军队的原则,决定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成立各级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管理。三湾改编成为建设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开端。 1929年12月,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古田会议,会议通过的决议案纠正了红军内部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个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性原则,解决了长期在农村进行游击战争的环境中如何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这个根本性问题,使人民军队的建设完全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础上。这条建军路线在后来又有很多发展和创造。 (一)党指挥枪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军队政治工作和方法 1.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毛泽东在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指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共产党员不争个人的兵权,要争人民的兵权。”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惟一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是通过人民军队三大任务体现出来的,这三大任务是打仗、做群众工作、筹款(后改为开展生产建设);它不仅是一支战斗队,同时又是一支工作队、生产队。 3.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建设的生命线。军队政治工作有三大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为此,制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强调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坚持革命纪律与民主制度的高度统一。 (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 为了取得人民战争的胜利,毛泽东从分析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入手,总结中国革命战争经验,提出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1936年,他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论证了中国革命战争有四个特点:一是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半殖民地的大国;二是敌人的强大;三是人民军队的弱小;四是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第一和第四两个特点决定了人民军队可能发展和可能战胜敌人;第二和第三两个特点又规定了人民军队不可能很快发展和很快战胜敌人。这就决定了战争的持久性和在战争全局上必须坚持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因此,人民军队的战略战术原则是: 1.积极防御是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核心。以游击战、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条件成熟后适时进行阵地战。 2.集成度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战胜敌人的根本原则。 3.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 人民战争的思想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的极为杰出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