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的探索成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1/03 14:19 新浪教育 | |
【考试大纲】 1.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工作。 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 2.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 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充满着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矛盾运动的特点和解决矛盾的途径、方法。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中国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大国家。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 【本章在应试中的常考题型】 本章是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考研的常考章节,要认真复习。历年题型选择题居多,但是,有关人民内部矛盾的有关问题,也有可能命名辨析题或分析题。 【本章复习注意事项】 1.要掌握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还有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运动的特点是什么。解决的方法是什么? 2.要掌握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还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怎样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3.为什么说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主题。 4.掌握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大国家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 【专家点评】 第五章删减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但还没有完全结束”、“造就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第三节删减了“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从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到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至少需要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修改为“社会主义社会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就是( ) A.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正确区分和正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C.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大国家 2.毛泽东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著作是( )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 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 )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4.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 A.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进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5.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这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矛盾 B.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与落后的农业国的实现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与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与美帝国主义的矛盾 二、多项选择题 1.毛泽东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根据宪法的原则,提出了在政治生活中判断言论和行动是非的六条标准,并指出其中最重要的是( ) A.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而不是分裂人民 B.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是不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C.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而不是破坏这个专政 D.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领导而不是摆脱或者削弱这种领导 2.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主要有( ) A.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B.有理、有利、有节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3.1959年底到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有( ) 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B.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4.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有( ) A.经济建设必须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 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 C.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D.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5.1964年12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四个现代化”是( ) A.现代工业 B.现代农业 C.现代国防 D.现代科学技术 三、辨析题 1.由于消灭了剥削阶级,所以社会主义社会就没有矛盾了。 2.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 四、分析题 1.如何运用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来认识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2.中国共产党在探索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取得了哪些积极成果?这些成果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有何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