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政治理论考试课堂参考书 > 正文

第五章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http://www.sina.com.cn 2004/11/02 16:00  新浪教育

  【考试大纲】

  1、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
的。社会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

  2、社会的经济结构

  社会经济结构是指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生产力的物质性、社会性和历史性。顺应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做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内在结构。

  3、社会的政治结构

  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及其构成要素。国家政权在政治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

  4、社会的观念结构

  社会观念结构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有机整体。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意识形态的阶级性。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及其社会功能。文化的本质和功能。努力创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本章在应试中的常考题型】

  本章对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本质和基本结构作了总体性说明,是理解和把握以后各章的前提。本章在历届考题中出过大量选择题,也出过不少辨析题和分析题,是考研的重点,今后出题会大致与以前相仿,考生要更多注意本章的复习重点。

  【本章复习注意事项】

  1、完整地把握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加深对人类社会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2、注意准确理解本章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生产力;生产关系;意识形态;文化和文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等等。

  3、本章和以后两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现实性最为突出,联系实际的直接性最为明显,特别是密切联系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实际问题,思想任职问题以及全球性问题,提高到唯物史观的高度加以分析。

  4、深入理解本章的重点问题。

  【名词解释】

  1、历史观看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生产力——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的哲学范畴,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生产力由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三大要素构成,其中劳动资料中的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程度的测量器和指示器,是生产力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志和集中体现。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3、先进生产力——由三方面构成,意识具有先进科技知识技能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的劳动者,这是先进生产力中人的因素;二是体现现代最新发展水平的高科技,这是先进生产力中物的因素;三是不断改革不合时宜的生产关系和社会体制,这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4、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一定的、必然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地位,产品分配关系以及由它所直接决定的消费关系所构成,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他关系。

  5、经济结构——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级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6、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7、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性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等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和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等设施。前者叫政治上层建筑,后者叫思想上层建筑。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体系的核心。

  8、社会政治结构——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

  9、社会观念结构——各种意识形态组成的有机整体。

  10、先进文化——大众的科学的民族的社会主义的文化,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要求的文化。

  【考点解析】

  1、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即社会存在,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建设的资源。

  地理环境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但是并不起最主要的决定作用。

  所谓人口是一个包括人口数量、质量、人口的构成、人口的发展、人口分布和迁移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范畴。人口因素也是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影响和制约的作用,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不能起直接的决定作用。

  2、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人类与动物界的各种区别都是在生产劳动中形成的。可以说生产劳动从何开始,人类社会也从何开始。

  (2)生产方式或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要生存,首先就要解决吃、喝、住、穿的问题,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经济、宗教等其它活动。首先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所以,生产劳动是最基本的实践形式,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3)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结构和面貌。一个社会的基本制度、社会结构以及政治、法律和道德等观点,归根到底决定于社会的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

  (4)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着一个社会形态向另一个社会形态的转化。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从实践上来看,这一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

  3、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人类社会来源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一个互相作用的整体,所以,人类社会的发展一刻也不能违背自然界的规律,否则会遭到自然界的惩罚。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人类不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产生了种种“发展的困境”,主要包括资源匮乏、能源短缺、粮食不足、环境恶化等全球问题。

  要克服“发展的困境”,解决全球问题,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具体来说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增强人类生态平衡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第二,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念;第三,发展生态科技,对环境进行合理开发;第四,合理估价主体自身的功能,正确处理主体的近期利益和远期利益之间的辩证关系。

  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实践之所以构成社会生活的本质,主要在于:

  第一,实践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发源地。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是一种客观的关系,但是又不是一种实体性的存在,因而容易被神秘化。唯物史观认为,社会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从自然世界中分化出来的人类世界,因此,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归根到底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的产物。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人们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又产生了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等等,所以,实践是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基础。

  第二,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人们的实践活动,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社会关系的改造、精神产品的生产,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其中,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形式,由此决定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发展主要是通过社会关系的变化和社会结构的变迁而实现的,而社会关系的变化和社会结构的变迁是人类实践的结果,所以,社会发展的动力在于人的实践活动,其中生产实践、生产方式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确认实践是社会的本质,从实践出发来理解社会。这一观点的确立,克服了唯心主义历史观和自然主义历史观的局限性,为我们正确认识社会的结构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5、社会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

  马克思指出:“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就是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第一,人类本身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一种特殊的高级的物质运动形态,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构成了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它们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具有客观性。整个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是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第二,如同自然界一样,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内部的矛盾运动,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人类社会迄今为止产生的各种社会形态,都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自然历史过程。

  第三,人类的实践活动虽然是有目的活动,但是,人的意识、目的都是受客观规律制约的。如何把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根据列宁的看法:“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这说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客观性,任何人都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人的主观意志不能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6、社会经济结构是指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从经济结构的内容来看,经济结构就是指生产关系。所谓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在历史上,每一种社会的生产关系并不是单一的,往往同时存在多种生产关系,各种生产关系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例如,当代中国的生产关系既有占主导地位的公有制的生产关系,还有不占主导地位的非公有制生产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当代社会的经济结构。

  (2)在经济结构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在多种生产关系中起主导作用,它决定该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在当代中国,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在经济结构中占主导地位,这就决定了当代中国经济结构的社会主义性质。

  (3)经济结构具有特殊的功能。其一,生产力中的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必须通过生产关系才能结合起来,经济结构以一定的形式把人和物结合起来,构成现实的生产力;其二,经济结构直接决定社会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的观念(意识)结构,它是构成社会政治结构和社会观念结构的现实基础。

  7、生产力

  (1)生产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生产力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构成了生产力的基本要素。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在生产力的系统中,除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这些实体性要素外,还有科学技 术这样的非实体性的智能性要素。当然,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智能性要素,它需要通过 实体性要素的中介作用,通过劳动者和劳动工具物化到劳动对象之中,才能成为直接的生 产力。

  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唯物史观的重要贡献。这是因为科学技术虽然不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但是,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要素具有密切的关系,当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三个要素中,就会引起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变化,并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从而推动社会生产迅速发展。

  由此可见,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各个要素以及管理活动结合在一起,共同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充分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在当代社会,生产力的先进性主要是通过生产力各要素中的科学技术含量以及把生产力各要素组织起来的管理活动等体现出来的。

  (3)生产力的基本特征

  第一,生产力具有物质性。生产力是一种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力量,生产力是前人实践活动所创造的客观结果,在任何社会,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力,生产力是现实的物质力量。

  第二,生产力具有社会性。生产力离不开生产关系,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生产力的三个要素只有在特定的生产关系中结合起来,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

  第三,生产力具有历史性,它随着人们历史活动的变化而变化,由于生产力具有内在的驱动力,这就决定了生产力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生产力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8、顺应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做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总结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基本经验,展望新世纪的艰巨任务,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的前列,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做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1)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诞生的时候就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舞台的。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要继续保持其先进性,必须敏锐地把握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趋势和要求,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政策,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2)第二,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过程。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首先要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把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检查我们各项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准,这样才能体现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

  9、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内在结构

  (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

  (2)生产关系是一个有着内在结构的整体或系统。生产关系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的分配关系构成。

  (3)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生产关系的有机整体。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方面,它构成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

  10、社会政治结构是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

  (1) 社会的政治结构(即政治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政治法 律制度及其相关联的方式,包括由政党、政权机关、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实体因素和政权的组织形式、立法、司法以及规章、准则构成的系统。

  (2)政治结构的基本功能:是规范和调整社会关系和交往活动。人们的日常交往具有分散性、随机性和变动性,为了保证人们的经济生活、社会交往的有序性,必须有一种超经济的力量对其协调、规范,这种超经济的力量就是政治力量。可见,政治结构对于经济结构具有反作用,并影响和制约着观念结构。

  11、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政治与经济具有密切的关系:第一,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第二,政治制度、政治结构必须反映经济发展、经济结构的要求,为经济发展服务。第三,政治反作用于经济,在一定条件下决定经济发展的方向。

  在阶级社会,政治与阶级斗争具有不解之缘,阶级之间围绕经济利益展开的斗争,必然通过政治斗争反映出来。社会的政治结构集中反映了不同阶级、不同集团、不同阶层的经济利益,它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并为一定的经济结构服务。

  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经济和文化需要,应当成为最大的政治。

  12、国家政权在政治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

  国家是各种社会组织中最重要的政治组织,在社会政治结构中国家政权是核心,它通过复杂的信息系统,对政治结构以至整个社会实行控制和管理。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在阶级社会中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压迫的工具。

  国家政权在政治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主要通过国家的职能体现出来。国家的职能包括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对内职能是:

  第一,政治职能:调整阶级关系,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

  第二,经济职能:组织、调节、干预经济生活,维护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和经济基础;

  第三,社会职能:调节各种社会关系,组织领导社会生产活动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维护社会秩序,管理公共事务。国家的对外职能是: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保护本国的利益不受侵犯;调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维护世界和平。

  13、社会观念结构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有机整体

  (1)社会的观念结构:是指由各种意识形态构成的有机整体,与政治上层建筑相对应,它是社会的观念上层建筑、意识上层建筑。观念上层建筑是社会经济结构的反映,它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为经济结构所决定,并为经济结构服务。社会观念结构受政治上层建筑的制约并同政治上层建筑一起构成社会上层建筑,成为社会基本矛盾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社会观念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根据反映社会生活的侧重面的不同,它包括艺术、道德、政治法律思想、宗教和哲学等不同形式。

  ○1 艺术:是通过具体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

  ○2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通过社会舆论、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等来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精神力量;

  ○3 政治思想:是人们关于社会政治制度、政治生活、国家、阶级或社会集团及其相互关系的观点、理论的总和;法律思想是关于法的关系、规范和设施的观点、理论的总和。

  ○4 政治法律思想:是最直接、最集中反映社会经济结构的意识形态;

  ○5 宗教是统治人们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虚幻的、颠倒的反映,是由对神灵的信仰和崇拜来支配人们命运的一种意识形态,宗教以信仰为基本特征,宗教在本质上是一种精神鸦片;

  ○6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同其他意识形态相比,哲学远离经济基础,但它更概括、更完整地反映了社会的本质。

  社会观念结构源于经济结构,但它一经产生,便具有相对独立性。

  14、意识形态的特点

  (1)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从属于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在社会存在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其主要的内容,所以,意识形态主要是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反映。社会存在不仅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还决定它的特点。社会存在是具体的、历史的,因此,意识形态也是具体的、历史的,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阶级社会中,作为对经济基础的反映,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的阶级由于阶级地位和经济利益不同,必然具有不同的社会意识。在经济上、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其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总是凭借其经济上和政治上的优势,利用手中掌握的宣传工具和精神生产手段,制造、控制舆论,宣传本阶级的思想,从而在思想上占居统治地位。

  (2)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

  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意识形态在反映经济结构、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其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意识形态的变化发展与经济结构的变化发展不具有完全的同步性。意识形态有时会落后于经济结构,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的作用;有时又会预见到经济结构未来的发展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但是,这种不同步性是相对的,不同步最终必然走向同步。

  第二,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在内容上主要是对该社会现实经济结构的反映,但同时也会吸收保留以往社会某些意识形态的材料;在其形式上也会吸收、继承以往既成的形式,使意识形态呈现出自己独特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规律。

  第三,意识形态对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是通过把不同集团、阶级,尤其是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内化为人的思想、情感、意志,以支配人们的行动,从而影响社会的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来实现的。这种反作用表现在质上,就是它对社会发展起促进和阻碍作用;表现在量上,就是它影响社会发展的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时间久暂等。

  (3)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

  意识形态主要有两大功能:维护或批判现实社会、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

  第一,作为经济结构的反映,意识形态必然具有维护或批判现实社会的功能。在任何一个社会中,意识形态不仅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而且还对现实社会作出评价。评价的结果,或者是肯定、维护该社会性质相同的东西,或者是否定、批判同自身性质相反的东西。从根本上来说,意识形态的维护和批判的辩证法来自于现实的辩证法,现实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需要维护具有必然性的发展着的现实,批判失去必然性的现实。

  第二,意识形态具有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的功能。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因此,意识形态支配着个人、群体和社会各个层次的活动,对社会和人的活动必然具有调节作用。意识形态的调控功能具体表现在:确定现实活动的目的和方式、对活动进行可行性分析、规划活动程序,对活动进行必要的调节,创造出新的观念指导人们的实践。

  15、文化的本质和功能

  (1)文化:是指人们各种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在内的复合体。文化包括各种观念形态,但是它又不等同于观念形态。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与一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相关联的。从根本上说,文化是人类为了适应和改造自己的生存环境而进行的精神生产的产物,因此,一个民族的文化必然受到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的制约。

  (2)文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维护和巩固社会制度的作用。在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具有维护和巩固这种社会制度、调控并保持其正常运转的功能;第二,传承文明的作用。每一代人都是在前一代人所取得的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发展的,而文化则起了把每一代人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不断传承下去的作用;第三,对人的教化作用。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塑造人。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文化的这种功能集中体现在建构民族心理、塑造民族性格;对于个人而言能够提升个人的文化修养。

  (3)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集中表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保障和精神动力。

  16、努力创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人和社会全面进步

  文化作为人类生存方式的反映和人类生存智慧的结晶,它源于社会生活又反作用于社会生活。先进的文化能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和精神动力,能够引导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它对于社会生活和人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塑造功能和导向功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就是先进文化导向作用的最好例证。因此,先进文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旗帜的作用,它能够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加速民主政治的建设,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中国共产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创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人和社会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社会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社会,是促进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都离不开文化的导向作用,因此,努力创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内容。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

  17、文化与文明

  (1)文化与文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文化是指人们各种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在内的复合体,从根本上说,文化是人类为了适应和改造自己的生存环境而进行的精神生产的产物,它与地域环境、民族习惯具有密切的关系。文化具有二重性,先进的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的导向作用,腐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的作用。

  (2)文明有两层含义:一是与“野蛮”相对应,人类社会的进步从冒昧时期到野蛮时期,再从野蛮时期到文明时期,所以,文明程度是社会进化的一个尺度;二是指文化中积极的、向上的、科学的、进步的部分,即文化中的精华,而文化中的消极的、颓废的、反动的部分则是糟粕。

  18、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人类社会是由经济、政治和精神文化三个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所以人类文明从内容上来说,可以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它包括生产力状况,社会物质财富积累的程度等等。政治文明作为制度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时代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文明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社会主义国家,几乎所有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制度建设及其成果都属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容。精神文明是人类精神生产的发展水平及其积极成果的体现,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社会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文化设施建设;二是指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风尚以及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状况。精神文明的第二方面内容规定着精神文明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彼此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其中物质文明是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社会主义社会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社会,坚持社会的全面发展既是社会有机体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表现;另一方面,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社会的整体发展、协调发展。

  【专家点评】

  1、历史规律的存在,不等于历史事件可以重复,任何一个历史事件是历史主客体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总是具体的、个别的,都是不可重复的。

  2、社会历史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区别不在于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是主观的,因为任何一种规律都是客观的,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其区别在于社会历史规律要有人的参与才会实现,自然规律是自发地起作用。

  3、生产力不包含劳动者,而劳动者是有思想、有意志的,所以,有的人说生产力是精神力量。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生产力是社会的物质力量,因为生产力归根结底是一种既得的力量,人们是不能自由选择的。它是前人活动的结果。

  4、只有先进的社会意识才能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这是一种全面的认识,实际上不论是先进的社会意识,还是落后的社会意识都会对社会存在产生反作用,只不过反作用的性质不同而已。

  【大纲解读】

  本第四节添加新知识点为“意识形态的阶级性”:

  意识形态是指自觉地、直接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观念、宗教观念、艺术思想、哲学观念和经济主张等等。

  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意识形态是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直接反映,是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系,因此具有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按其阶级内容和它所反映的经济基础可分为:奴隶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封建主阶级的意识形态、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和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每个社会的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都是占社会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它集中反映该社会的经济基础,表现出该社会的思想特征。

  每个社会的意识形态都是复杂的,往往存在三种不同的体系,即反映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并为其服务的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反映已被消灭的旧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意识形态残余,反映现存社会里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为建立新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服务的新的意识形态。

  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斗争,构成阶级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迭往往也是社会革命的先导。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都是私有制的反映,它们之间具有某些共同点,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与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有着根本的区别,是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进步的意识形态。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 )。

  A、它是构成生产关系这种物质关系的基础形式 B、它是人们在生产中所形成的物质关系

  C、它是一种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的既得的物质力量 D、它的实体是客观自然界

  2、全部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

  A、哲学 B:道德 C、艺术 D、政治法律思想

  3、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这是因为( )。

  A、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 B、科学技术能直接成为物质财富

  C、科学技术本身就是现实的生产力 D、科学技术的进步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4、社会运动的物质承担者是( )。

  A、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 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D、作为阶级统治的国家

  5、( )是衡量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尺度。

  A、劳动者 B、劳动对象 C、劳动资料 D、生产工具

  二、不定项选择

  1、实践之所以成为人类社会的本质,在于(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实践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D、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2、生产关系在社会关系中属于( )关系。

  A、政治 B、经济 C、思想 D、伦理

  3、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因为( )。

  A、它是生产力发展的物质尺度 B、它是生产中的“骨骼”和“肌肉”

  C、它决定着劳动资料其它因素的发展状况 D、它是社会发展中划分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

  4、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A、维护和巩固社会制度的作用 B、建构民族心理、塑造民族性格的作用

  C、传承文明的作用 D、教化人的作用

  5、“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这个论断适用于下列哪些社会(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1、凡是承认人的意志对历史起作用的学说都是唯心史观。

  2、“社会不是由个人构成,而是表示这些个人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和。”

  3、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四、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社会发展史却有一点是和自然发展史根本不相同的。在自然界中全是没有意识的、盲目的动力,这些动力彼此发生作用,而一般规律就表现在这些动力的互相作用中。在所发生的任何事情中……都没有任何事情是作为预期的自觉的目的发生的。相反,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但是,不管这个差别……如何重要,它丝毫不能改变这样一个事实: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历史事件似乎总的说来同样是由偶然性支配着的。但是,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藏着的规律支配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47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

  试分析恩格斯在以上论述中如何阐述社会规律的基本特点?



评论】 【推荐】 【 】 【打印】 【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服饰 首饰 手机
电器 MP3 数码相机
热 点 专 题
美国总统大选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拉登最新录像曝光
阿拉法特病情严重
央行9年来首次加息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中国足球改革风暴
万张精彩家装美图欣赏
购房装修答疑集锦

 
 ⊙ 分类信息 投资赚钱的秘密武器!搜索引擎销售冠军赛 权威医院治愈高血压!
·高血压人要“解放”! ·治疗皮肤癣的最新成果 ·治愈股骨头坏死新突破 ·如果你有胃肠道疾病?
·今年哪些项目最赚钱? ·几千元创业的好项目 ·好生意,一月收回投资! ·疤痕疙瘩、痤疮一扫光
·8800元投资!88万年利 ·小项目玩赚大市场 ·幼教新模式火爆全球 ·权威治皮肤顽疾白斑症
·让人人都有性感的家 ·投资几千元快活做老板 ·治疗肾病尿毒症新突破 ·当糖尿病患者“绝望时”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