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也开始愁嫁 冷门科目形势紧张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1/23 15:17 北京人才市场报 | |
作为教育事业的生力军——教师,他们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道德品质都将影响到下一代的成长与发展,甚至中国的未来。作为中国师范类的最高学府——北京师范大学提出了“创新课堂”的概念,在实践中探索“如何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问题。11月13日晚,作为“创新课堂”的组成部分——北师大第六届师范生素质大赛决赛在敬文讲堂举行,最终《音乐——法国历史的见证》、《2008年奥运会与涉外礼仪》、《半江瑟瑟半江红》、《血型的秘密》、《“撞击”眼球》等8个参赛题目获奖。 为激发学生参与其中的乐趣,本次活动报名跨越了师范类与非师范类专业的界限,最终有8名选手从50多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初赛,选手根据自身兴趣与爱好自选主题,制作课件并在规定时间内讲解课堂内容;复赛主要考核综合知识和情景反映,考察选手作为教师的基本功;决赛时,选手们亲临模拟课堂,授课时间15分钟,由专家现场打分。 清华大学附中一位特级教师告诉记者,虽然我国师资水平逐年提高,教师队伍绝大多数“科班”出身,但青年教师经验不足影响了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因此,在大学期间针对师范生开设“创新课堂”,举办类似素质大赛这样的活动,利于青年教师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 多年来,师范毕业生一直是国家统招统分,但随着近几年就业压力的增大,师范类毕业生也开始“愁嫁”了。从整体上看,师范专业中基础学科如语文、数学、英语和计算机比较“热”,社会需求量较大,而相对冷门的小科目如历史、生物、哲学等,就业形势较紧张。 北京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一位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面对新形势,师范生应该有新的竞争力,开设“创新课堂”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就业力,又可以发掘好的教师苗子。他认为师范生应具备以下能力:一是切合时宜的素质强项训练,即个性化的‘卖点’;二是准确到位的职业规划与职业定位;三是整体形象的改观,在单一的教育培养模式下打造自己全面的素质,具备相关职业技能。(周宝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