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2)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1/26 11:35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世界政治格局及其演变 1.世界政治格局 在国际舞台上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并根据一定的规则形成的结构和态势。 2.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 总过程是从 (二)雅尔塔体制的形成 1.雅尔塔体制 雅尔塔体制是美、苏、英三大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各自的利益,就如何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以及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等问题,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所达成的一系列谅解协议。 2.雅尔塔体制的实质和作用 实质是美苏两国根据各自的实力和利益划分了各自在欧洲和远东的势力范围,体现了大国的强权政治,损害了一些国家的主权和利益。雅尔塔体制建立,表明美苏两国占据了国际政治的中心位置,欧洲在世界政治中的中心地位丧失了。雅尔塔体制为战后世界形成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打下了基础,也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开了先河。 (三)两大阵营的对峙 1.两大阵营的对峙 (1)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形成:1947年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标志美国对苏实行遏制战略和冷战政策的开始。随后,提出“马歇尔计划”,为建立统一的西方军事集团奠定了基础。1949年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标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在远东,美国独家占领日本,并支持蒋介石政府打内战,以遏制中国。美国还实施“第四点计划”,控制和影响其他不发达国家,后来又相继签订日美安保条约、美澳新条约、马尼拉条约、巴格达条约,由此形成在美国控制下的帝国主义阵营。 (2)以苏联为首的阵营的形成:1947年组成了欧洲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9年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1950年中苏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5年又建立华沙条约组织,社会主义阵营得以形成。 (3)两大阵营的对立:在政治上表现为冷战,在经济上表现为封锁与反封锁,在军事上表现为局部战争,朝鲜战争和越南人民抗法战争是其代表,在意识形态上是和平演变和反和平演变。 2.冷战与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冷战”是相对于武力战争形态的“热战”而言的,指运用除了公开的战争手段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冷战的实质是美苏两国各自力图瓦解对方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争夺世界的政治控制权。欧洲冷战对抗的突出表现是1948年爆发的柏林危机。 冷战时期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四)国际力量的分化与改组 1.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在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基础上形成了第三世界,1955年的亚非会议,1961年的不结盟运动及随后的七十七国集团的出现是三个重要标志。 2.中苏关系的破裂,社会主义阵营解体 社会主义阵营解体有一个发展过程,经历苏联南斯拉夫冲突、波南事件、匈牙利事件、苏联阿尔巴尼亚关系破裂及1968年苏联出兵侵占捷克斯洛伐克等事件,社会主义阵营解体的重要标志是中苏关系破裂。 3.美国、日本、西欧政治关系的变化,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 具体表现:法国戴高乐政府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主张以法德为轴心实现西欧联合,提出“欧洲人的欧洲”的口号;联邦德国推行“新东方政策”;英国把对外政策的重点转向西欧;欧共体的发展与扩大;日本20世纪70年代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后,也在谋求相应的政治地位,提出“多边自主”外交,80年代提出“政治大国”的目标。 (五)两极格局的终结 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由于苏联领导人的更替,由于双方的需要,美苏关系由紧张转向缓和,由对抗转向对话。在此背景下,80年代末出现了东欧剧变,两德统一,华约组织解散。苏联经过急剧动荡,于1991年12月25日宣布不存在,至此,战后维持了40多年的两极格局终结。 (六)世界进入格局转换新时期 当前世界处于旧格局已经瓦解,新格局尚未形成的过渡时期。新格局形成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原因是:美国是惟一的一个超级大国,但实力和地位相对下降,无力实施单极世界和“单边主义”;西欧、日本经济实力较强,但政治、军事实力有限,难以成为独立的一极;中国要成为独立的一极有待于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俄罗斯有成为独立一极的潜力和雄心,但目前处境仍很困难。因此,要形成稳定的多极格局还有待力量对比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新旧格局交替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