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考研岁月(2)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2/05 11:40 新浪教育 | |||||||||
还有专业课,复旦计算机考的是数据结构和操作系统。因为跨专业,所以我特别用心,学习了很多教材,主要在10月份到11月份复习。数据结构用了三套教材,分别是清华严蔚民的,高等教育的以及复旦蔡子经的。另外还买了清华李春葆的习题集。操作系统用的是复旦指定教材,也买了清华李春葆的操作系统考研辅导。对这两门课,我重点复习数据结构,因为工作跟数据结构关系紧密,所以看得也很快,教材看了至少五六遍。每次在看书的时候,我都要在书上作注释,写下一些体会,这样有利于下一次的重读。我认为教材是根本,考研
到了11月中旬的时候,基本上按照复习计划完成了第一轮的目标。走到这一步不容易,该是阶段小结的时候了,评估一下,想想完成的情况,订出下一步复习的实施计划。第二轮复习期间,我采用主题式复习方法,多套教材对比着看,这样有许多好处:(1)引发大脑思考,而不仅仅是用眼睛看书。(2)有时光是用脑子思考,未必有结果,所以需要查资料,而我就是试图在另外的那套教材中去找答案的。这样往往效率比较高,印象也深。(3)可以了解重点。这样,第二轮的复习大概结束在12月份的中旬。 如果说考研是一次3000米赛跑的话,那么这个阶段就相当于赛跑过程中出现的那个最令人难受的阶段了。此时,身体感觉乏力,心态麻木。所以一定要处理好这个时候的轻重缓急。一般来说,都到12月份下中旬了,该看的书也基本上都看了,该读的也读了,应该开始把重点放在调整自己的状态上面来了。要让自己感觉到胸有成竹!把状态保持下去,那就是最好的了。我觉得,如果到现在还一味地埋头苦读,只能是事倍功半,而且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另外,这一段时间一定要注意饮食起居,绝对不要让自己劳累过度而引起身体不适,最后得不偿失。因为考试的时候,头脑绝对不可以迷糊,一定要清醒才行。 最后的一个月,我基本上就是在调整状态,找总体感觉。当然,因为毕竟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而且还不知道结果会是怎么样。所以,我也会怀疑这样子老是放松,是否可行?也产生了些厌学情绪。但是,我一方面找要好同学聊天,寻找慰藉;另一方面,我也通过做模拟卷子并加以分析,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没问题。尽管看书时间少了,效率却提高了,而且思维活跃了,反应也快了。 一切都这么顺利地按照我的预期很好地进展着。2004年1月10日、11日两天正式考试,我感觉发挥正常。建议考场上的所有时间都要好好把握,任何一个地方出了差错,都足以让你措手不及无力回天。要做好承受打击的心理准备,有平常心,不管怎么样,也要坚持把考试考完。如果做到了这一点,那我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考研也就是完美的了。 最后说一下复试。复旦的复试内容由三部分组成:11门专业基础课(占50%),英语口语能力(20%),综合能力测试(30%)。专业基础课笔试非常重要,如果成绩垫底,必刷无疑,所以要好好把11门课程都通读。我用了两周时间来准备,第一周通读所有课程做到心中有数,第二周重点读几门我有把握的课程做到有的放矢。最后笔试成绩处于中等水平。口语能力考试先是专业英语对话,用电脑播放问题,然后自己用英语发表看法;老师还会和你进行英语会话。整个过程在3分钟左右。综合能力则是随便问,以前的学校、专业、工作情况等等。 考研是艰苦的,但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关键在于坚持,在于效率。 (作者系复旦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2004级研究生) 作者小传 2001年上海电力学院毕业,先后供职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上海时佑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和上海柯戴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03年9月辞职考研,2004年考入复旦大学信息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