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广州招聘会全接触 挑挑拣拣总不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2/13 10:52 金羊网-新快报 | |
一场招聘会,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像是一出人生戏剧,其中搀杂着酸甜苦辣,而作为演员的他们,却总是在一次次的迷茫、无奈后,继续争取属于自己的戏分。 挑挑拣拣总不够 讲述人:李××(广州人,中大中文系) 都说本地人的就业会更容易,虽然没有特别感觉到这一点,但相比我的外地同学,我知道我是幸运的,广州人身份对我的求职确实帮助不小,很多企业认为本地人给企业带来的人力成本会低过外地人。 不过,我想本地学生的就业也有不小麻烦,比如说眼光高的问题。据我所知,有的本地学生家庭背景优越,或者朋友多门路广,或者潜意识有种优越感,导致他们选择行业、企业、职位和就业地域时往往会挑挑拣拣,待遇要求过高。 无牵无挂靠自己 讲述人:刘烽(安徽人,华南师大外语学院) 虽然曾反感满口白话的本地人,也曾担心广州的治安,但在华师的四年中也渐渐培养出了对这个城市的深厚感情,但这个城市表现出的些许陌生和排斥也让我顿时有点茫然。 一个月的求职过程中,我算是间接体会到了这种排斥,很多外地生源毕业生由于需要单位提供宿舍而被拒绝。不过即使真的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公平、不如意,我还得继续下去,找工作要靠自己,未来更长的路也靠自己,不管是在广州,还是在周边,我都愿意去尝试,敢于经历就是一种财富。 最重要是离家近 讲述人:欧娴静(广东人,重庆师大旅游学院) 尽管在重庆生活了四年,但它对于我依然陌生,不只是因为地理位置的遥远,更是生活习惯、语言和心理感受的不适应,所以我就业最重要的条件是离家近,还没毕业就到广州一家旅行社做实习导游,在沟通、组织和自信心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让我对前途有着足够的信心。 我的平常心来源于我是本省人,我的亲朋好友都为我的就业大计出谋划策,有的已帮我联系或推荐单位,这确实是作为本省人的最大便利。有了家庭坚实的后盾,就用不着像别人一样心浮气躁。 要积累更多经验 讲述人:陈××(河南人,昆明理工大化学系) 去年这个时候我经历过找工作的煎熬,记得那时的我来到广东参加了不下10场的招聘会,个中滋味只有四个字:辛酸、无奈。但现在证明那个时候的失败、遗憾是值得的,刚开始,我和其他同学一样盲目地追逐名企、追求高薪酬和专业对口,现在简历投递、选择单位和面试更加重视长远发展。 毕业生也不可避免要经历一些挫折、失败,但如果坚持下去,注意吸取教训,找到合适的工作也不会难过登天。 相关新闻:招聘会效果最差? 在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上,听到几乎相同的声音就是———人太多了,太累了,简历被压得这么深,没戏。 在采访本月8日中大的综合类专场招聘会时,记者发现大部分毕业生不看好大型招聘会的实际效果。 有不少学生认为,亲朋好友或老师和家长的推荐是成功率最高的求职途径,其次是个别企业的校园招聘会,再次就是网络、报纸和电话等方式,而场面火爆的大型现场招聘会,特别是综合类招聘会的效果则是最差。西南政法大学的小钟说,一见密密麻麻的人群和二三十米的长龙,心都凉了,在这样拥挤、紧迫的场合,企业招聘和学生求职的效果同样大打折扣。有的学生还说,与其在现场排队投简历、等机会,不如招聘会后再单独与企业联系,或者托人联系。 中大中文系的何姓女生说,11月以来几乎走遍省内各类专场招聘会,但是简历投出总是石沉大海,整个人也消瘦了。在咨询已经就业的师兄师姐之后,她决定减少去招聘会的场次,而去寻求其他途径。 有部分企业代表认为,由于招聘会存在时间与环境限制,与学生交流不够充分,如果学生另外采用其他途径跟进,会比投完简历坐等通知更有效。彭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