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公务员报考热: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图)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2/30 12:28 光明日报 |
缘起 近几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考报名人数呈现大幅增加的趋势。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公务员招考报名人数为3万余人,2004年则达到了36万人,2005年更是火爆,54万余人竞争中央、国家机关所属机构提供的8400余个职位, 通过资格审查的人数为31万,比上年增加71.2%。如何看待近年来公务员报考的持续升温?记者邀请三位专家对此进行了讨论。 特邀嘉宾:
国家人事部公务员管理司司长 刘家林
全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秘书长 朱立言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刘熙瑞 公务员职业的吸引力不断加强 记者:怎样看待近几年公务员报名持续升温? 刘家林:这几年,我们的确可以看到公务员报名一直在持续上升。据统计,2001年招考报名人数为32904,2002年则上升到62268人,增加了89%;2003年招考报名人数为121165人,比上年增长95%;2004年招考报名人数达到了360240人,增长了197%;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招考报名人数为541552人、通过资格审查的合格人数达到310656人,均创历史新高。分析这种情况,我们认为,目前在我国社会生活中,政府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随着近几年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央、国家机关的吸引力不断加强,公务员职业的社会地位逐步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政府工作视为实现个人抱负、提升人生价值的舞台。特别在当前,党的十六大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公务员队伍的建设,公务员是令人羡慕的崇高的职业。各类人才踊跃报考公务员,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刘熙瑞:1994年以来,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推行,开阔了政府机关选人视野,一大批素质好、年纪轻、学历高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机关补充了新鲜血液,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考试到政府机关就业一直是求职者一个不错的选择。具体说来,一是公务员工作稳定性强;二是有比较好的福利待遇;此外,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进入机关就意味着有机会走上仕途;还有,一些想到企业界发展的人,也会选择先到政府工作一段时间,对政府运作的规律程序有一定了解,接触各方面的人后再到企业,便于以后到企业时利用好相关资源,更好地开展工作。 朱立言:随着高校逐年扩招,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也是公务员报名人数增加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2004年,全国有240万高校毕业生,2005年这一数字上升到了340万。这次中央、国家机关统一招考,一次性提供8400余个职位,对于正在寻求就业岗位的学子们来说,无疑是非常有诱惑力的。对此,我个人也能强烈感受到,我的许多学生包括本科生、硕士生还有博士生都在积极报考公务员。 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受到广泛认可 刘家林:公开、平等、竞争、择优是公务员考试录用的基本原则。公务员考录制度建立11年以来,我们在打破地域、身份限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据统计,仅2000年到2003年底,全国地方公务员考试录用农民1374人,城镇待业人员3135人,非国有单位人员2511人,跨地域录用23403人。今年,我们进一步规范了报考资格条件,不允许招考部门对性别、毕业院校作出限制,尤其是取消了对报考对象的限制,原则上所有招考职位,高校应届毕业生和社会在职人员都可以报考,使得社会在职人员的报考人数显著上升,与去年相比提高了18.7个百分点。当然,在目前中央、国家机关的招考中,有些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在申报和公开录用计划时对一些职位设置了一些限制性条件,社会反响较大的是规定社会在职人员需具备北京市户口等。打破身份、地域限制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也是公务员考试录用改革的必然要求,但这也是一个逐步解决的过程。今后,我们将加强与其他部门沟通协调,加大考试录用工作改革力度,逐步改革与职位匹配性要素无关的限制,为党政机关选拔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刘熙瑞:过去由于公务员考试在某些环节上透明程度不尽如人意,很多人尤其担心面试等环节会有徇私现象。一些所谓没有背景的人往往会想,我就不考了吧,犯不上去做“分母”。今年的招考除了取消招考对象身份等方面的限制外,进一步加大了监督力度,规定考试各环节都要在网上公开,尤其是对规范面试人员的调剂方式做出了明确规定,需跨部门调剂的招考单位,要将调剂职位及资格条件在人事部网站予以公布,凡符合条件的都可以报考,改变以往用人部门自行调剂、私下调剂的问题,增强调剂透明度和公正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尽管竞争越来越激烈,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有信心和意愿报名考试、参与“玻璃房子中的竞争”,进而在行政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政治抱负。今年,从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来看,有26个部门的合格人数与拟录用人数之比超过100 1,比例最高的人事部竟达到322.8 1。从地方来看也是火爆异常,成都市21个市级机关部门招考公务员考录比高达71:1,辽宁公务员报名录取比例则达到了79:1。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公务员队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考生报考公务员的一个基本想法是——工作稳定福利可靠,对此该如何评价? 刘家林:有的考生认为,公务员工作稳定福利可靠,从表面上看的确如此。但是仔细分析,这种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迷惑性。实际上,自1998年中央、国家机关机构改革以来,机关人员编制减少,在职能没有完全转变的情况下,每个人身上的担子不是轻了,而是重了,压力大了,而不是小了,竞争多了,而不是少了。在这种情况下,公务员的工资福利制度改革显得过于滞后。我们认为,深化工资制度改革要着眼于改革发展稳定和整个国家收入分配体系的大局,逐步建立起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具有激励作用、科学规范的职务职级相结合的公务员工资福利制度,鼓励优秀公务员长期为国家服务。 刘熙瑞:每个人选择职业都要经过成本收益的权衡比较,这是一个可以理解的动机。但应该让报考公务员的人时刻牢记:公务员是为人民服务的,任何想把当公务员作为实现个人私利的“跳板”的人,肯定是不合格的公务员。什么时候报考公务员的人名利思想淡漠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增强了,这样的“公务员热”才是应该提倡的。现在的问题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做公务员。报考公务员的70%是高校应届毕业生,他们只是觉得公务员是个不错的“饭碗”,但是这个“饭碗”是否符合自己的长远职业规划,很多人没有考虑。国家人事部前不久公布的一份名为《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流失问题不容忽视》的调研报告显示,近年来,外语、国际经济、国际法、涉外审计等热门专业的人才流失相对严重,并且绝大多数是35岁以下的年轻公务员。这个现象值得思考。 朱立言:我倒是认为,人员的流动是好事,哪个行业没有人员流失现象呢?相对来说,在各行各业中,公务员队伍是最稳定的,这是公务员制度所决定的。而且有一点可以肯定,长远来看,社会人才的广泛流动,会为公务员队伍带来生机与活力,带来更多的优秀人才。前不久,有一个社会阶层流动的调查,33%的受访者希望自己成为国家与社会的管理者,这是人数最多的选择。我还看到,某地政府公开招聘一位副局长,几十位博士包括洋博士报名。在人员流动性增强的今天,政府在考虑如何把优秀人才吸引进来的同时,更要考虑怎样才能把人才留得住、用得好。有关方面应加强引导,让求职者有明确的职业规划,让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才找到合适位置,把政府工作当成终生事业和发展方向,从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公务员队伍。 (专栏记者:罗旭 本期策划:王保纯 韩秀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