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十四中学校长荣培云
荣培云:我要感谢“宣南文化”
当选理由
荣校长说,教育不是产业,但是在我国办大教育的今天,必须要讲究投入产出比。投入的是国家的资金,产出的是孩子们的质量。
在采访的1个多小时中,荣校长接了10多个电话。每接一个电话之前她都会向我深深地欠一下身,然后充满歉意地说,“对不住您,我接个电话。”
在采访的这一个小时里,有4位女老师敲荣校长的门,她们进来的时候,我发现其中有3位与荣校长一样,穿着中式的棉袄。在与我说话的时候,也与她一样谦逊、微笑。
在全校人员的收入中,荣培云排在第30位,后经校代会代表的提议,涨了工资,目前排在十几位。“我工资低,是因为我不兼课。我的行政性事务太多,兼课就要影响孩子们的教学,所以不兼。”
荣培云校长个人简况
荣培云:52岁,北京市宣武区人。曾经去东北黑龙江插队,做小学老师。回京后考取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来到北京市十四中学做老师、班主任、教育主任、副校长、校长。她说,我与宣武区有缘分。
1994年就被评为北京市德育先进工作者,2001年获北京市精神文明建设奖,2002年荣获“首都精神文明奖”,2002年被宣武区委和区政府评为“十佳文明个人”和“模范书记”,她撰写《试论党的领导干部的人格》、《关于中学教育实效性的思考》等论文先后发表于国家级刊物并获市级优秀论文奖。
毗邻长椿寺、 坐拥畿辅祠,周围散落着的老会馆已变成了一个个藏满故事的大杂院,南边的牛街、东南面的法源寺、东面的菜市口……拥有98年历史的北京第十四中学,有福气坐落在这片洋溢着“宣南文化”底蕴的宝地上。一校之长荣培云,地道的老北京,穿着得体的中式棉袄,有着京剧演员的动人风采。本想听她谈谈2004年里十四中取得的新成就。荣校长盈满了谦逊的笑,一说话就吓了我一跳——
十四中的厕所刚够达标
“宣武区拥有3000年的建城史,800年的建都史,我是真爱这片土地。老北京正气、淳朴、不张扬的性格,早就深深地浸染了拥有近百年校史的十四中,造就了我们学校踏实、稳重、拼搏的作风。”
湮没在阡陌胡同里的十四中学确实没有大气的校舍,远远地看见竖立在教学楼上的校牌子,可就是找不着校门。一亩三分地上,狭小运动场据说尚未达到国家的标准,没有体育馆,小巧的亭台花园布局紧凑。荣培云说:“我们是'寒门出孝子'。举个例子,别的学校光厕所就几十个,十四中的厕所平均25位女生一个蹲位——刚够达标。但是,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真好——朴实、善良、文明,善于跟别人沟通,不好高骛远。因此不少家长都说'把孩子放在十四中,不为别的,就图个心里踏实。这儿毕业的孩子文明,找媳妇都比别人容易。'”
对于一个高中孩子的父母来说,难道还有什么比“心里踏实”更让他们感到踏实的?
可以没名气 没大气 但不能没人气儿
虽然百年老校中的历史实物遗存甚少,但是在一代又一代老教师与前辈的带动下,百年的优良传统和文化脉络还是得到了传承和发展。荣培云说,没名气,没大气,十四中最大的特点在人气儿。
也许深受宣南文化的影响,十四中的老师都踏实、肯干,校园里一片和合之气,几乎很少有老师在外校兼课或家教。 受办学经费的限制,在校的1/3的孩子属于计划外招生,但是就在这3年的时间里,经过老师们的努力,100%的孩子全部都考上了大学。
一名孩子出走,授课的6位老师全部出去找;来自基础薄弱校的孩子经过3年的培养,竟以宣武区理科状元的身份考上清华大学……这后面到底经历了为人师者怎样的呕心沥血,荣培云并没有细说,但是挂在这位校长脸上那灿烂的微笑,是一种发自心底的满足。
《牡丹亭》剧照贴在校园的墙报上
也许正是意识到了传统的人文精神对现代人的性格的影响。在十四中,“宣南文化”竟可以大大方方地入校园进课堂。在《走进宣南文化,迈向2008》展窗前,京门永定门、京餐北京鸭、京桥虎坊桥、京水莲花池、京曲牡丹亭、京寺长椿寺等6大知识占满了整个展窗。在一个时时刻刻面临着升学压力的纯高中的学校里,满校园是这些“非主流文化”,怎么不让人眼前一亮。
这些京味文化会不会成为孩子们升学的拖累。“不会”荣校长颇为肯定的说,“我们讲述的这些'宣南文化'不仅与语文、政治、历史课密切相关,也体现了北京城红红火火的建议与发展。”长椿寺的修葺及周边环境的整治,构成了北京古都风貌保护的一项内容;永定门城楼的复建,传承了历史还诉说着未来;《牡丹亭》让明朝的汤显祖与当代的白先勇联手讲述文学的美……“得天独厚的'宣南文化'拉近了孩子们与知识的距离。”荣培云说,“这是毋庸置疑的。”
十四中要换新校舍
在十四中的选修课文上有这样一段内容:“走进宣南文化,迈向2008;服务人文奥运,光耀伟大中华。”
荣培云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雅典选择奥运志愿者主要是大学生但不局限于大学生,而是把着眼点放在熟悉雅典文化的层面上。对于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来说,熟悉京都文化历史的大学生当是首选。我希望十四中的学生能从'宣南文化'做切入点,一步步走向京都文化。
就在荣校长用地道的京味儿讲述着道地的宣南文化的时候我感受到的却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教育。从十四中走出去的孩子,在许多大学都成为独当一面的学生干部。他们都心地善良,孝敬父母并且了解北京,因而非常热爱这个城市。“知识没学好,可以再去学;但是一个孩子的人品一旦定性了,就不好再改了。”这句话,这位校长重复了许多遍。
最让荣培云校长高兴的是,宣武区已经确定了北京市第十四中学的新校址。新校址就在广安门外——这里原本是北京建都的肇始之地。新学校将于2005年开工建设。“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所有来十四中上学的孩子都不受委屈,都有出息,都有发展。等到十四中百岁生日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就有了更宽敞的学习环境,不再受憋屈。到时候,会有更多的知书达理的少男少女从这所百年老校中走出来,走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晨报首席记者 崔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