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一向被誉为权力、地位、财富象征的MBA(工商管理硕士),2004年全国报考人数下降了20%,而重庆市的报考人数再次出现增长。MBA作为工商企业职业经理人员的摇篮地位被社会接受的同时也不乏质疑之声。作为我市惟一开设此课程的高等院校,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最近首次接受了本报独家采访。
MBA:巨大的发展空间一年前,高伟成为重庆大学MBA2003级学员。一年后,还没有毕
业的他就被一家知名企业看中,担任了部门经理的要职,这家企业甚至找到校方,要求再提供3名MBA毕业生。而高伟的50位同学中,目前已有近50%已有“下家”。高伟透露,通过MBA学习,最大的收获是知识、观念得以更新,为企业进一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市经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市MBA需求量仍然很大,如果按一家企业需要一位MBA,至少需要8000人以上,而市场供给量不足2000人。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MBA负责人认为,MBA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在MBA发展最为悠久的美国,每年授予的MBA学位一直占当年硕士学位授予数的20%,而我国目前尚不足10%、我市更未达到5%,重庆大学开设MBA课程已有7年,但毕业人数尚不足2000人,远未达到市场的需求。
事实上,一家企业不只需要一个MBA。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认为,MBA毕业生不能很好的施展才干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MBA毕业生太少,在工作中缺少能够交流、沟通并相互理解的工作伙伴和上下级共同组成的工作团队,毕竟企业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就可以打天下的。
一份薪资调查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南京、重庆等大中城市的MBA平均年薪达到82760元。据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对已毕业学员的统计表明,毕业后,职位晋升的占75%,工资明显增加的为67%,换到更重要岗位(或跳槽)为83%,工作思路更加清晰的为98%。
记者点评:MBA教育在推广之初,被誉为专门“培养管理精英”,致使MBA报名人数急剧增加,截至去年,全国在读学员已达4万余人。事实上,推广之初媒体、企业及MBA考生对MBA的认识都有些期望过高,而实际的情况是并非考试(笔试)成绩好的考生就适合攻读MBA、也并非所有MBA学员都能成为CEO、总经理,现在有的学生毕业了,却不完全是最初期望的情况。这是一个从盲目的崇拜,到理性回归的过程。应该说,面对如今严峻的就业压力,MBA毕业的高端人才依旧是“抢手货”。只是这种被“重视”程度与当初CEO梦想有太大的落差。
MBA:质量是成功的关键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MBA负责人说:“MBA3的考试是高校自主命题,自主划定分数线,自主决定录取名额,这种方式也是目前全国MBA招生录取的改革方向。以重庆大学2003年为例,2003年共有790人报考MBA3,录取人数为398人,录取率为50%。事实上,考进来了,并不意味着能顺利毕业。2000春季班,应毕业人数262人,实际毕业人数为130人,通过比例为41%;2000秋季班,应毕业人数为198人,实际毕业人数为76人,通过比例为38%,总的来说,从1998年开设MBA教育以来,共有7届毕业生,其毕业比例为58%。
据了解,从明年起,我国MBA招生将调整并整合初试科目,相应地加强资格审查和复试环节,更加重视考生的实践经验和工作业绩,更加强调通过面试考查学生的管理潜质、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和协作精神等综合素质。复试环节包括政治理论考试、外语听力与口语测试以及综合素质面试。这样,有更多实战经验的一线管理者将投入到MBA课程的学习中。
角色扮演案例教学在MBA教学中时常运用。如在《市场营销》等课程中,老师把学生分成6-8组,每组视为一个创业群体,上课时要求各组以创业者的身份,通过集体智慧去构思与创业和经营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整门课中,每个案例讨论均以小组所在“公司”角度去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记者了解到,这样的授课模式对处于一线的管理者来说,受益颇丰。
该负责人透露,由于MBA3实行学期学分制学习、课程设置与教师配置同MBA1和MBA2一样,上课时间一般也都是周末上课,因此学院规定,凡缺课1/3者,无论任何原因,均不得参加正常考试。同时,毕业论文方面也采取盲评方式,学生毕业论文以匿名方式分别送校内和校外专家评阅,论文答辩实行导师回避制度。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严把质量关,达不到要求的学员不可能顺利毕业。
记者点评:MBA教育在国内还是一个年轻的教育项目,培养学校的学术水平、师资力量、教学管理水平等将直接影响到MBA毕业生的质量。因此,一些所谓的MBA培训项目由于缺乏必备的条件,也暴露出教学质量上的不足。总的来说,近十年的积累和总结,我国高校MBA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录取考生更具培养潜力,课程设计更有针对性,更专业。但是,作为经理人的职业教育,MBA在实战经验、专业细分方面要走的路还很长。 (编辑:赵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