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考研政治复习指南 > 正文

名师徐明德2005考研政治最后预测资料(4)

http://www.sina.com.cn 2005/01/19 10:44  恩波教育

  《邓小平理论概论》部分

  1、2004年中国宪法修正案主要内容

  (1)“三个代表”入宪:“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

  (2)征地补偿入宪:“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3)国歌入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4)、“三个文明”入宪:“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5)人权入宪:“国家尊重和保
名师徐明德2005考研政治最后预测资料(4)
障人权。”

  (6)私产入宪:“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7)明确对发展非公经济的方针:“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为什么要修改宪法部分内容?

  (1)宪法是根本大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最高的权威性,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法律保障。任何政党、团体和个人都不能违反宪法。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上层建筑中的政治植根于经济基础,同时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修改宪法是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次宪法的修改,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基础。

  宪法修改怎样体现了依法治国的道理?

  (1)依法治国首先依宪法治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法律效力,是其他任何法律制定的立法依据;

  (2)依法治国是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等形式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3)党提出修改宪法说明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

  (4)依法治国要制度化、法律化,修改宪法是依照严格的法律程序进行的。

  总之宪法的修改过程鲜明地体现了我国政治文明建设中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

  材料1:

  2004年8月雅典奥运会要开幕之时,北京奥运会的“鸟巢”暂停施工了。还有哪些场馆的设计方案将要调整,尚没有进一步的消息。不过,重要的是节俭问题已经被开始落实。这是一个好信号。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任何城市举办,都意味着庞大的工程建设和最先进的技术手段的运用。高昂的费用曾经使奥运会成为经济上的噩梦,现代奥林匹克与古希腊奥林匹亚的定期竞技集会显然已不是一回事了,如同当今生活中一些最简单、最纯粹的欢乐已经变成奢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是有巨大的进步,但我们不能无视社会公正、共同富裕的巨大挑战。不要以为发展就是高楼大厦。现代生活以及塑造这种生活的那些软材料———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等———才是实实在在的,它不是象征,不是标志,而是现代化的导因、内容和结果。为北京奥运而建的“鸟巢”,乃是很多个象征与标志的一个缩影。而“鸟巢”的“瘦身”缓建,则应视为厉行科学发展观的一个信号,我们希望这个信号能够发挥指示的作用,乃至于使它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缩影。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2:

  “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概括了战胜非典疫情的重要启示,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

  ——摘自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3:

  2004年油、电、煤“三荒”同时发生,使告别了短缺经济的中国人感到了不安。复杂的原因敲响了中国经济的警钟。继2003年全国12个省级电网拉闸限电后,今年前三季度已经出现了21个电网拉闸限电的新记录。对于这一现象,可以把原因归结为:电力行业本身的供应能力不足;整个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影响;高耗能产业的迅速扩张和今年的持续高温干旱。

  请回答:

  问题1:根据材料1和材料2,说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什么?

  问题2:根据材料3,谈谈如何缓解我国“油、电、煤”紧缺的状况?

  问题3:针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耗能产业的迅速扩张,国家应采取哪些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问题4: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何在?

  答案:

  (1)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2)为缓解能源紧张的状况,必须开源节流。一方面大力加强能源开发和供给,另一方面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其内容和要求是:科技含量高,就是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促进科技成果更好的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经济效益好,就是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资源消耗低,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环境污染少,从源头上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3)为控制某些行业发展过热,从政府采取的调控手段看,应主要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财政货币政策双管齐下,相互搭配,财政政策由积极取向逐渐向中性方向转变,货币政策转向适度从紧,在调控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在市场机制还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特别是政府行为推动部分行业投资超高增长的情况下,单纯的市场手段难以达到目标,在土地管理等方面适当运用一些行政手段,来制止行政违规越位,在当前是非常有必要的。

  (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同时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3、“一国两制”及关于台湾问题的“五·一七声明”

  (1)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是存在区别的。港澳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是分别属于中国和英国及葡萄牙之间的问题。而台湾问题则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台湾的主权已经于1945年日本战败后回到了中国人民的怀抱。台湾问题绝不允许外国干涉,在实行“一国两制”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时,台湾可以享有更大一些的自主权,甚至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2)“一国两制”即“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涵义是: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和平谈判。一国与两制的关系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先与后、源与流的关系。没有“一国”,就没有“两制”。只讲“两制”,不讲“一国”,高度自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3)台湾无权加入联合国以及必须是主权国家才能加入的国际组织

  极少数国家支持台湾所谓重返联合国的提案从根本上是违反国际法的。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已经成为联合国中中国政府的唯一合法代表。因此,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已经在政治、法律和程序上得到彻底解决,根本不存在所谓台湾“重返”、“加入”、或“参与”联合国的问题;其次,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省份,根本无权加入联合国。第三、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任何国家,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提出台湾加入联合国问题,都是严重侵犯中国主权,粗暴干涉内政,阻挠中国统一和违反《联合国宪章》的非法行径,必然遭到全体中国人民的反对。

  (4)对所谓“台湾公投”的认识

  所谓公投是第二次世界发展后殖民地国家、地区决定自己是否独立的一种权利,1945年后,台湾早已不是什么殖民地国际或地区,台湾公投没有任何法律依据。台湾的前途决定于全体中国人民的意志,是全体中国人民的神圣权利,以所谓“台湾公投”决定台湾的前途是非法的,也是无效的。冷战结束后一些国家、地区的分裂势力往往以公投为名义分裂国际,结果导致的都是流血和战争,选择台湾公投就是选择战争,将会成为国家、民族的罪人。

  (5)2004年5月17日中台办、国台办当前两岸关系声明

  两岸同胞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坚决制止旨在分裂中国的“台湾独立”活动。(单选)

  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光明前景:(多项选择题)

    (一)恢复两岸对话与谈判,平等协商,正式结束敌对状态,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共同构造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框架。

    (二)以适当方式保持两岸密切联系,及时磋商解决两岸关系中衍生的问题。

    (三)实现全面、直接、双向“三通”,以利两岸同胞便捷地进行经贸、交流、旅行、观光等活动。(三通是经济问题,不是政治问题)

    (四)建立紧密的两岸经济合作安排,互利互惠。台湾经济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竞争力,同大陆一起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挑战。台湾农产品也可以在大陆获得广阔的销售市场。

    (五)进一步密切两岸同胞各种交流,消弭隔阂,增进互信,累积共识。

    (六)在两岸关系的祥和气氛中,台湾同胞追求两岸和平、渴望社会稳定、谋求经济发展的愿望将得以实现。

    (七)通过协商,妥善解决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活动空间问题,共享中华民族的尊严。但是,如果台湾当权者坚持“台独”分裂立场,坚持“一边一国”的分裂主张,非但上述前景不能实现,而且将葬送两岸的和平稳定、互利双赢。

  (6)台湾问题是长期影响中美关系的关键性因素。台湾问题已经成为中美关系的“最主要最困难的问题”,中国对解决台湾问题的立场是一贯和明确的。中国要求美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严格遵循中美之间的“三个公报”原则和精神来处理台湾问题,中国政府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但决不容忍任何分裂中国的图谋。为此,中国政府不作放弃使用武力的承诺,必要时不惜一战,以确保解决台湾问题。美国坚持向台湾出售武器,企图利用台湾问题做棋子,阻挠中国的统一,遏止中国的民族复兴进程,并攫取巨大的军火利益,其实质是冷战思维,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当然,美国对台湾政策也是复杂的,一方面它力图保持台湾的现状,另一方面又担心台独势力挑起事端,把美国拖入台湾冲突。因此,美国台湾政策的实质是维护不统、不和、不战的局面。

  4、振兴东北战略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主要任务及政策措施是:一是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改革开放促调整改造;二是坚持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正确发挥政府作用;三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四是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协调发展;五是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给予必要扶持;六是坚持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

  振兴东北必须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

  (1)保持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

  (2)积极实现经济社会结构转换。包括产业结构的转换、就业结构的转换、城乡社会结构的转换。

  (3)认真解决三农问题;

  (4)减少贫困和改善收入分配。

  5、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质量互变规律、矛盾的两点论、重点论)

  十六大提出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将惠及十几亿人口,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三步走战略的哲学意义在于:

  (1)质量互变规律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量变和质变是对立统一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会有质变。质变一定会有量的扩张,为新的量变开辟了道路。

  21世纪初,我们已经顺利实现了邓小平所说的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人民从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新的世纪开始,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的阶段,仍然有个新的三步走战略,也就是在2010年、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建国100年,这三个阶段叫新三步走战略,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成为中国发展历史上新的里程碑,是一个质变和飞跃,21世纪新的小康局面,本身就是质量互变规律的生动体现。

  (2)矛盾的两点论和重点论原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在方法论上的要求就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论要求我们在认识任何事物时,既要看到对立,又要看到统一,既要看到主流,又要看到支流,既要看到主要方面,又要看到次要方面,而且要注意它们的相互转化。重点论要求我们在看到事物两点的同时,要分清主次,抓住重点。

  我们已经顺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个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胜利,我们的成就是主要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但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这就是两点论。全面建设一个汇集十几亿的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社会更加繁荣,更加繁荣,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社会。这就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统一。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一号文件)

  调整农业结构的方针——“多予、少取、放活”;增加农民收入的具体措施是:

  (1)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

  (2)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3)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4)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外出务工收入;

  (5)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

  (6)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7)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减负提供体制保障;

  (8)继续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和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

  (9)加强党对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增收政策落到实处。

  7、2004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塔什干峰会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将加强他们在安全领域的合作,以便更有效地打击恐怖主义、分离主义和极端主义,捍卫六国(中、俄、哈、吉、塔、乌)的共同利益。作为建立在平等伙伴、相互尊重、互信和开放原则基础上的非集团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组织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符合国际发展的主流,有助于拓宽国际对话的空间。

  六国元首签署了《塔什干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合作打击麻醉品、精神药物及其前体的合作协定》,批准了《上海合作组织观察员条例》等文件。并一致同意接受蒙古成为该组织观察员。

  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顺应了各国人民谋和平、求发展的时代潮流。它确立的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普遍意义。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塔什干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第四次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加强务实合作 共谋和平发展》的讲话。提出上海合作组织今后应当:

  第一,继续加强安全合作。坚持不懈地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三股势力”,坚决遏制和铲除毒品走私、武器扩散等威胁,为成员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第二,大力推进经济合作。要落实已通过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经贸合作纲要》,本着平等互利、市场经济、相互开放、多边与双边相结合等原则,充分发挥成员国经济互补性强和资源丰富等优势,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促进成员国经济共同发展。

  第三,深入开展人文合作。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各自拥有独特的人文资源,合作潜力巨大。要努力扩大文化、教育、科技、旅游、新闻等领域的合作,增进成员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巩固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社会基础。上海合作组织应该以更加开放和建设性的姿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提高国际影响,争取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政治上,要坚持多边主义,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维护和发挥联合国在解决国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安全上,要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摒弃谋求单方面绝对安全的观念和做法,以互信求安全,以合作求安全。

  经济上,要开展平等互利的全面合作,实现各国和各地区的均衡发展。南北贫富差距悬殊,不利于实现世界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

  文化上,要维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国家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和谐共处。

  8、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联系与区别

  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事求是,是指研究客观存在的事物的规律。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相互依存、辨证统一性①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内在要求,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实事求是,②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③两者统一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与时俱进之中。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区别:

  ①要求不一样。解放思想讲的是要不要、敢不敢冲破思想禁锢、思想僵化和思想保守的问题,是从“破除”的方面说的,实事求是讲的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观点、态度和方法问题,是从“确立”的方面说的;

  ②判断不同。“实事求是”是一个科学判断,即关于事物的本来面貌及其规律的判断。“解放思想”是价值判断,即关于主体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为最好的判断;

  ③目标取向不同。实事求是是以客体及其本质为目标取向,强调的是客体的重要性,目的是揭示客体的规律性,把握客体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解放思想则以主体及其素质为目标取向,强调的是主体的重要性,可见,不能把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看成一回事,看成是同义语反复。

  9、改革开放以来的两个根本性转变

  (1)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2)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质是以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为中心。

  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必要性:①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②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③迎接国际经济技术发展的挑战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基本要求: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途径——深化改革,建立四大机制:

  (1)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能耗、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

  (2)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

  (3)形成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市场机制;

  (4)形成有利于集约化生产的宏观调控机制。

  10、党的建设

  党的建设可以分为思想建设(核心)、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其中思想建设是基础,组织建设是保证,作风建设是体现。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贯穿于制度建设之中。

  思想建设上,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武装全党。其中,最重要的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和核心。

  组织建设上,根本的是把党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其中,最重要的是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的干部队伍。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保证。

  作风建设上,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其中,最重要的是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结合新的实际,努力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当前在党的作风方面,群众反映最大的问题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因此,必须发扬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形成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良好氛围。

  制度建设上,最重要的是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应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并不断增强党的活力。

  11、新型工业化;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

  材料1:

  “资本主义农业的任何进步,都不仅是掠夺劳动者的技巧的进步,而且是掠夺土地的技巧的进步,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土地肥力的任何进步,同时也是破坏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一个国家越是以工业化作为自己发展的起点,这个破坏过程就越迅速。”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2:

  “我们不要过分得意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我们的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的这种胜利,第一步我们确实达到预期的结果,但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意想不到的结果,常常正好把第一个结果的意义又取消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3: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摘自《人民日报》

  问题1:结合材料1回答我国在工业化道路中应注意什么?

  问题2:结合材料2回答我们如何认识人的主观能动性与把握客观规律的关系?

  问题3:结合材料1和2阐明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意义?

  问题4:结合材料1、2、3阐述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答案:(1)传统工业化道路已经无以为继,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其特点: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同可持续持续发展战略结合的工业化。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容和要求:科技含量高,就是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促进科技成果更好的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经济效益好,就是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资源消耗低,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环境污染少,从源头上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始终坚持科学求实的态度,不断深化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及时修正和完善方案,使其更加符合客观规律。自然规律是自然界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自然界的内部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但要始终坚持科学求实的态度,不断深化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及时修正和完善方案,使其更加符合客观规律。

  (3)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一旦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遭到破坏,社会的发展就会出现灾难性后果;社会发展是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在把人类利益作为发展的最终目标的同时应尊重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把人们的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4)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三部分。生态可持续发展是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是鼓励经济增长,以体现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它不仅重视增长数量,更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以改善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应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们享有平等、自由、教育等各项权利的社会环境。

  在生态、经济和社会三者的协调发展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三者不可分割。人类共同追求的应是生态一经济一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12、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关系

  三者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指人类物质生活条件的进步状态,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精神文明是社会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积极成果的总和。主要表现在文化和思想状况;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互为目的,相互促进,不可偏废。政治文明是指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是人类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文明成果。

  物质文明的发展处于基础地位,只有物质文明发展了,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才有坚实的物质条件。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它们对物质文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是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进程。

  13、三个代表”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思想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关系的基本原理,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作用的原理,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基本原理而形成的。因此说,三个代表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坚持、继承和发展。(三个代表与唯物史观理论具有密切联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14、用唯物辩证法原理来分析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基本含义: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双方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即矛盾双方相互反对、相互限制、相互否定的性质,它体现了矛盾双方的差别性和对立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重性,二者即区别又联系。

  ①二者是有区别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双方相互吸引的那种性质和趋势,而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那种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②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因为同一是斗争的同一,是包含对立差异的同一;另一方面,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因为,同一性为斗争性提供场所和条件,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辩证法要求在斗争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斗争。

  保持社会的稳定表现在哲学意义上就是坚持矛盾的同一性,改革类似于矛盾的斗争性。根据同一是斗争的同一,是包含对立差异的同一原理,要保持社会的稳定,不能消极地去维护,而必须深化改革,发展经济,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稳定创造条件。

  根据同一性对斗争性的制约,同一性为斗争性提供场所的原理。在改革和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持社会的稳定,即把稳定作为前提,如果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就什么也谈不上。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我们一定要辩证地处理好稳定和改革发展的关系。用深化改革、促进发展来维护社会的稳定,用社会的稳定为改革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社会环境。

  15、第十六届四中全会(必考内容)

  《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半个多世纪的执政实践中,党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大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经济:是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政治: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文化: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社会:是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外交:是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意义:(一个根本,三个关系到)

  党掌握政权以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

  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不断加强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才能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依据和客观依据

  理论依据:

  (1)这是三个代表思想的必然要求。三个代表思想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党要真正做到并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必须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2)这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需要。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就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客观依据:

  (1)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发生了新的深刻的变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2)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各种利益关系日趋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3)我们党要领导全国人民完成三大历史使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必须要加强自身建设。

  16、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的提出,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这样的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

  和谐社会具有丰富的内涵。一是发展和谐。要做到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二是环境和谐,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要做到人和自然协调共处,同时要营造出诚信、创新的良好人文环境。三是社会和谐。体现在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充分保护,社会各方面消极因素最大限度地缩小。

  处于经济起飞的国家,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的阶段,是经济转型时期,在此阶段会充满不同社会群体利益调整、冲撞,各种社会不安定因素会显现。这个阶段各种矛盾处理得好,一个国家就可能比较顺利地进入更高发展阶段的轨道;处理得不好,各种社会矛盾就有可能激化,酿成严重危机,使社会陷入停滞、徘徊,甚至倒退。

  目前影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问题是:

  (1) 腐败是影响和破坏社会和谐的首要问题。(必须反腐败)

  (2) 失业扩大,是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另一个突出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

  (3) 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也是影响当前社会和谐和稳定的突出

  问题。(实现社会均衡发展)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MP3 手机 相机
 
服饰 首饰 护肤

旅游 电脑 礼品

精品折扣一拍网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 分类信息 立の本环保电池出租店今年哪些项目最赚钱? 05年赚大钱的新财路
·高血压人要“解放”! ·科学战胜痛风顽疾! ·开麦当劳式美式快餐店 ·疤痕疙瘩、痤疮一扫
·让湿疣疱疹不再复发! ·新年新业 新浪创业! ·迎春节快开花坊专卖店 ·最新的医药健康资讯
·专业隆胸让我“挺”放心 ·投资烧烤-鸡年送大礼 ·哇!电池出租年利百万 ·新年新业 新浪创业!
·让病毒疣疱疹不再复发 ·投资壹万年利十五万! ·开唐林香烧鸡烤鸭店 ·新浪会展新年送大礼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989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