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视点
MBA迈向“理性复苏”
业内人士指出,现在报考MBA的生源构成状况已经发生变化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MBA中心主任欧平女士认为:“以前,整个社会对MBA都显得过于狂热。而现在,MBA教育已经逐渐回归理性。”中山大学管理学院MBA中心主任朱淼也指出,前几年不少内地MBA院校都遇到了“招生寒流”,主要是由于人们对MBA的普遍期望值过高,结果造成了MBA在内地遭遇“从曾经倍受追捧到一度受到质疑”。而眼下MBA招生回暖显示出“MBA正逐渐走向理性的复苏”。
朱淼曾经在英国就读MBA,在美国一家风险投资机构任职。日前,他在接受记者采访,对中外MBA教育进行了理性对比。他告诉记者:“在作为MBA发源地的美国,MBA的人才培养目标非常明确,培养的就是初级管理人员。但在中国内地,无论是企业界还是报考者,双方都对MBA寄予了过高的期望,结果造成MBA出现泡沫。”
据介绍,许多MBA的报考者,都希望通过接受MBA教育使“自己的薪酬、职位获得迅速的提高”,甚至把“MBA等同于总经理和CEO”。但是,这些仅有3~5年左右工作经验的MBA学生,读了MBA之后“马上就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究竟又谈何容易呢”?而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对MBA的期望值也过高、甚至对MBA的素质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幻想,结果造成了许多MBA学生的素质遭到质疑和整个MBA教育都遭遇到“招生寒流”。因此,在MBA受到非理性追捧的泡沫破灭后,社会对MBA的认识正在日益走向理性。
朱淼认为,2005年MBA春季联考出现报考人数大幅上升的现象,已经不再是过去那种“非理性的追捧”。因为现在报考MBA的生源构成状况已经发生变化。据他介绍,原来MBA的生源主要以政府官员、非赢利机构的负责人和工作经验不长的在职人员为主,而现在“在MBA的报考者当中,来自工商企业的职业经理人的比例正在不断地增加”。时报记者 杨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