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报纸与高三考生、家长及老师见面的《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较去年的考纲又有了许多细微的变化,这些变化势必会引发高考命题内容的变化。为此,本报记者就已“出炉”的《大纲》采访了石市二中高三年级组的教师,他们对各科考试大纲进行了解析,并对考生下阶段的复习提出了建议。
语文:不必焦灼抱怨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石市二中语文教研组组长王艾华老师认为,在此阶段,考生们对语文的复习不要不满、无需焦灼,更不必抱怨。
▲变化(一)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部分,“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以及“识记文学体裁常识”这三条被列入2005年高考考试范围。
▲解析
这些内容教材中都有、已经贯穿在平时的教学、学习过程中,所以即便出现在高考试卷中,也并非横空出世,它都有教材依据。只是更强调了学生阅读面,旨在考查考生文学阅读面和对文体知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在人文学科上要有发展,尤其是理科学生。
▲应对
在剩下的100多天里,对平日积累不够的考生来说,“亡羊补牢”的法子是:返回到课本,充分利用配合教材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
▲变化(二)
在“写作”表述上发生的变化其一是,“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的文体要求被改为“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其二是,在作文“发展等级”第一条“深刻”中,“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所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一句中“启发作用”改成了“启发性”。
▲解析
近几年高考作文已经出现大量诗歌、寓言、调查报告、戏剧等文体。现在考纲中明确地将作文的文体要求放宽,考生在文体的选择上就有了无限自由,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自己在某种文体写作上的特长。变化二意味着对考生作文深刻性上要求有所降低。
▲应对
考生务必注意,文体虽然不再有限制,但“文体意识”必须有。无论哪一种文体,都必须符合该文体的规范。考生多关注现实生活,通过社会现象深入本质,探讨具有规律性的思想观点;多关注史例事实,通过对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展示个人见解;多关注辩证发展的思维方式,通过对背景材料的理解,概括哲理性的共性认识。考生可以多做话题辩证分析、情景发展反思等作文强化训练。
考生还应注意,“古代诗文阅读”中,“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被列入2005年高考考试范围。这一增加旨在考查考生在古文阅读中,对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和词类活用等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让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到位。